原标题:杭州一新建桥尚未开通就有两厘米裂缝?责任单位:为沉降缝
杭州新闻客户端8月11日消息,近日,阮大伯在都市快报“民意直通车”实时互动版上留言:棠子桥路和登云路交叉口有一条庆隆河,河上新造好的桥还没开通就有一道很深的贯穿裂纹,不知道安全会不会受影响?
阮大伯家住浙江杭州市拱墅区丰登街上的阮家桥公寓,他告诉我,棠子桥路的南边原先是断头路,此前一直在封闭施工。前段时间,施工接近尾声,附近的居民可以去河边新建的游步道散步乘凉。
按理说,这是一件好事,阮大伯却有些担心:“前两天,我散步时经过桥下,发现新造好的桥,底面有一长条裂缝,非常明显。桥的质量是不是有问题啊?”
昨天下午,“民意直通车”记者去了现场。
探访现场:桥底面有一长条裂缝,缝隙最宽处有两三厘米
来到棠子桥路的最南侧,道路两旁密密麻麻停满了车。正像阮大伯所说的那样,道路还没有完全开通,仍用绿色的围挡封着。
穿过围挡中央一人宽的缝隙来到桥面之上,我发现整座桥的施工已经基本完成:柏油路面上,双向三车道的车道线已经画好,两侧的人行道整整齐齐地种上了行道树,地砖也已完成铺设。现场看不到有人施工,只有几根黑色的路灯杆孤零零地躺在地上。
不一会儿,阮大伯风风火火地向我走来,手中还拿着一根长木条。
“我怕你看不清楚,特意捡了根木条过来。”阮大伯摆了摆手,“走,我带你下去看看。”
沿着北侧河岸边的台阶下去,我和阮大伯一起绕到了桥梁的正下方。这座桥的结构和我们平常看到的高架桥类似:南北两岸,各有6个圆柱形的桥墩笔直地插入河底;桥墩之上,用一根大横梁连接,托住了整个桥面。乍一看,我并没有发现明显的“伤痕”。
“你看这儿!”阮大伯拿着木条往横梁正中间一指,“这条缝可不是横梁段与段之间正常的连接缝哦。你仔细看,这条裂缝刚好处于这一小段梁的中间,上小下大,是不是很明显?”
接着,阮大伯转过身来,向上指了指桥梁的底面,我抬头一看,只见一长条裂缝,从桥梁与河岸的相连处,一直延伸到了横梁的上方。
“看到没有,全部连起来的。”阮大伯用木条敲了敲横梁的底面,“你半蹲下来看,底面也是有裂缝的,还可以看到有些发黄的痕迹,应该是里面钢筋生锈,锈水滴落产生的痕迹。”
这条裂缝到底有多宽?我站上岸边的平台,沿着裂缝的走向,弯着腰贴近观察:这条裂缝最宽的地方,有2-3厘米,可以塞进一支签字笔。
桥底面的裂缝最宽处可以塞进一支签字笔摄影朱振辉
随后,我和阮大伯又绕到了南岸,同样的,这一侧裂缝也位于桥梁底面的中心位置,沿着桥的建造方向,从桥梁与河岸的相连处一直向内延伸,不过开裂的程度要比北岸好上一些。
“我也不是桥梁专业的,但是看到这样一条裂缝,总觉得慌兮兮的。”阮大伯说,“刚刚造好的桥,就出现了这样的裂缝,是设计出了问题,还是施工不到位呢?”
责任单位回应:这是一条有意留出的沉降缝,并不是建造质量不好
这座桥的责任单位是拱墅城中村指挥部,相关负责人接到民意直通车的反映后表示:这是一条有意留出的缝隙,并不是因建造质量不好而产生的裂缝。
至于为何要留出裂缝,该负责人给出了较专业的解释:“该桥梁下部结构桥墩采用桩柱式,桥台采用桩接盖梁式,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上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桥梁位置位于道路圆曲线和交叉口拓宽段范围,与现河道斜交,桥面宽度较宽(均不小于20米),桥梁上部变宽的异形板宽,同时桩基位于粉质黏土层,每个桥墩处布置6根桩基,结构的线刚度较大,不均匀沉降对受力非常敏感。”
为了便于理解,这位负责人打了个比方:“就如同六个人并排共同举着一个重物,如果一个人稍稍松手,那这个重物将在松手的部位产生较大内力。为避免完工后细微的不均匀沉降带来的次效应,这座桥采用沿桥面中心设置一道沉降缝,以释放此效应。由于沉降缝的设置是沿桥梁中心布置,而非直线布置,所以看起来并不是一条直线。”
来源:杭州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张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