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90后援鄂医疗队员回湖北了,这一次,他们送来了北大录取通知书!

原标题:90后援鄂医疗队员回湖北了,这一次,他们送来了北大录取通知书!

来源:楚天都市报

今日下午,

北京大学发出今年第一批录取通知书。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的

两位90后队员重返武汉,

为通过强基计划

被录取到北京大学基础医学专业的

4位湖北学子送上通知书。

1993年出生的王奔和1990年出生的吴超同为北京大学的学生,毕业后都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工作。

发放录取通知书现场

发放录取通知书现场

今年2月7日,他们作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队员驰援武汉。来汉后,吴超和王奔一直坚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负责危重病人的收治诊断工作。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武汉考察,看望慰问了一线医务人员,吴超和王奔受到很大的鼓舞。

次日,他们代表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医务人员,给总书记写了一封信。他们在信中写道:“90后年轻党员和老党员一起,冲锋在前,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不是‘娇滴滴的一代’!我们不怕苦、不怕牺牲,争做共和国的脊梁!”

很快,他们便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激励他们继续努力,“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带动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90后援鄂医疗队员回湖北了,这一次,他们送来了北大录取通知书!

从雨雪纷飞到春暖花开,

再到蝉鸣莺飞,

吴超、王奔

回到曾经挥洒青春热血、战斗的城市,

也正是带着这样的使命,

与新一代的医学学子们传棒接力。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的两位90后队员吴超、王奔为4位学弟学妹送上通知书

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的两位90后队员吴超、王奔为4位学弟学妹送上通知书

“看到武汉的街道从之前的寂静冷清,恢复到车来车往,行人往来不断,我打从心底高兴。”吴超说,此次作为代表把通知书亲手交到学弟学妹手上,他兴奋不已,“医学是一个既能救死扶伤,又能慰藉心灵的学科,希望他们能把‘医’学好,做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在国家面临困难时能够挺身而出。”

“武汉是我们的第二故乡,以前是‘去武汉’,现在是‘回武汉’。”王奔说,看到学弟学妹就好像看到了9年前的自己,”很开心能够看到这些新生的年轻力量加入到医学的大家庭,共同为医学事业而奋斗。”

长江后浪推前浪,

一代更比一代强。

2020年更是国家强基计划

正式实施的第一年。

这一国家战略旨在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

快看这四名湖北高分考生,

是如何选择走上学医报国之路的吧。

华中师大一附中詹骁恒

90后援鄂医疗队员回湖北了,这一次,他们送来了北大录取通知书!

医学是心目中抗击疾病的“万人敌”

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25)班詹骁恒在今年高考中获得676分,他选择参加强基计划并顺利录取,“这是因为对基础学科的热爱,对北京大学的向往,尤其是从事医学研究将来有机会为社会作点贡献!”詹骁恒说。

“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詹骁恒表示,医学是他心中抗击疾病,为人类赢取健康的“万人敌”。学医,是他一直以来的志向和兴趣。

90后援鄂医疗队员回湖北了,这一次,他们送来了北大录取通知书!

今年也是我国实施高等教育“强基计划”元年。詹骁恒表示,作为新时代医学生,自己将坚定个人理想信念,响应祖国需要更多青年投身基础领域的号召,以钟南山院士为“偶像”,珍惜将在北大的8年学习时光。据了解,入校后,北大将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完善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培养有志于投身基础学科研究、综合素质优秀的拔尖创新人才。

对于未来有意向参与“强基计划”的同学,詹骁恒建议要努力争取优秀的高考成绩,同时要结合自身兴趣,多多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比如课本之外拔高的一些知识,可以多接触一些竞赛题,并积极备考。

詹骁恒所在的高三(25)班长飞班,是该校名副其实的学霸班,全班44人,班级平均分673分。詹骁恒表示,受益于学校“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的理念,自己自主学习能力很强,疫情期间也能保持高效的学习。而高中三年的寄宿生活,也锻炼了他的生活自理能力,“相信任何时候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据介绍,课余时间,詹骁恒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阳光义卖、徒步实践等各类活动,“这些都锻炼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学基础医学专业,将来不是当医生,但能从事医学方面的研究或教育,同样也是治病救人,能为社会做些微小贡献!”詹骁恒骄傲地说。

湖北省潜江中学郝文琴

90后援鄂医疗队员回湖北了,这一次,他们送来了北大录取通知书!

“我不是最聪明的,但我会更努力”

9日早上7时,湖北省潜江中学高三(2)班郝文琴同学早早起床和爸妈准备从潜江出发前往武汉。这次武汉之行对这一家三口来说意义非凡,这次来武汉郝文琴拿到了北大发出的今年第一批录取通知书。

今年9月,她将成为北京大学基础医学专业的一名新生,“我也许不是同学们中最聪明的,但我愿意更努力一点,通过自己热爱的专业为国家作出贡献。”郝文琴说。

高中时期,郝文琴对生物学科十分感兴趣,一到下课,生物老师的办公室里总能看到她的身影,“我几乎每节课下课都会问老师问题。”郝文琴说,在课下与老师的交流中,每次老师给她拓展的新知识让她对生物更加着迷。“多和老师交流,多问问题也让我的学习有很大进步。”此次高考,她也以理科678分的好成绩交出了满意答卷。

平时,郝文琴对课本爱不释手,课余时间同学们都在休息时,她总会把课本拿出来翻翻,消化老师上课讲到的知识。

在阅读生物课本时,郝文琴发现,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这本书上,关于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章节的内容出现“现代科学家对某方面研究了解还很不够,需进一步探索”的语句。“每看到这句话时,我都很好奇,更希望自己以后能成为继续探索的那个人。”后来,在高一学校公共课讲座上,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刘珏老师上的一堂生动形象的课让郝文琴记忆犹新。

“刘老师为我们介绍她的从医之路与专业选择,这让我对医学心生向往。加上平时生物老师的引导和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对从事医学研究有了更多的向往。”郝文琴说,在此次疫情中,许多的医务工作者以及背后的医学研究人员让她更加坚定了学医的决定。

“他们身着白衣心有锦缎,用奉献与坚守为病人带来希望,用拼搏与奋斗为居家隔离的我们筑起保护墙,用专业与大爱让世界为中国惊叹。”曾经在学校讲过课的刘珏老师,也正是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中最年轻的委员,为国家抗击疫情作出了贡献。

“我希望能像她一样,通过自己热爱的专业为国家作出贡献,也让自己的学习更加有意义。“医学比较特殊,它研究的是生命,要多学一些东西才是对自己、对以后面对的课题和病人负责。”郝文琴表示,暑假她将继续保持学习惯性,为开学做好准备,“也希望自己能为这份神圣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高进一

90后援鄂医疗队员回湖北了,这一次,他们送来了北大录取通知书!

“为人类健康努力让我觉得很踏实”

“一直以来的梦想终于可以实现了!”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高三(2)班的高进一同学在得知自己通过强基计划,被录取到北京大学基础医学专业时兴奋不已。“我曾经历过身边亲人因疾病而导致的生离死别,如果有生之年我能为攻克这些疾病作出贡献,那便是实现了我的抱负。”

小时候,在高进一眼里,医生给病人用药、打针就像施展魔法一样,“他们用手里的药品和试剂就能让生病的人健康如常,我觉得十分神奇。”那时,高进一就对学医心神向往。

后来上了高中,通过对化学和生物的学习,她对许多生理现象、身体构造、微生物等产生了浓厚兴趣,实验室里的一次次化学实验也让她产生了对未知事物探索欲以及对做科研的憧憬。

90后援鄂医疗队员回湖北了,这一次,他们送来了北大录取通知书!

“学医是一件既符合我的兴趣特长、心中憧憬,又十分具有实用价值和普世价值的事情。”高进一说,医学能让她看清自己是为了一份名叫“人类健康”的事业而奋斗,“这样实实在在的价值感让我心中更踏实。找到一份自己热爱并且惠己惠民的事业,能让我具有学习的动力,不畏艰难,无怨无悔。”疫情之前,高进一也经历过思想的摇摆不定。

但在疫情期间,院士的担当、医生的硬核、护士的坚韧、一批批援鄂医疗队的驰援,让这个武汉姑娘再次坚定了学医的信心,“我打心眼儿里佩服这些白衣天使们,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高进一的胆子并不大,她的父母也担心像女儿这样胆子小的女孩子去接触解剖学和动物实验会畏手畏脚。

高进一却说,一想到医学之路可以让她为健康中国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她就“浑身是胆儿”,“我对学医的喜爱胜过恐惧,一切未知都值得探索。”这个暑假,高进一搜索了不少关于医学方面的资料,并开始预习大学的课程。

在北大学科主题系列片《北大学科·医学》中,詹启敏院士关于未来医学的发展,靠的不仅是医学本身的论述让她印象尤深。“医学正发展成一门交叉学科,而我们这些有志学医的同学也不应局限自己的眼界。”高进一说,进入大学后,她将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成为复合型人才,是时代对医学生的期许,也是我的期望。”

华中师大一附中刘彦君

90后援鄂医疗队员回湖北了,这一次,他们送来了北大录取通知书!

获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银牌

破格入围强基计划考核

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26)班学子刘彦君,凭借第二十八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二等奖的成绩,破格入围了北京大学强基计划考核,在北大组织的校考中表现优异,最终折算综合成绩成功录取。

“高中三年,我一直在奋斗!”收到录取通知书,刘彦君表示十分高兴,“自己一直很喜欢生物学科,热爱生命科学,希望将来能在基础医学领域找到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做自己热爱的事。”

事实上,作为竞赛生,刘彦君面临竞赛、高考的双重压力,一路走来十分不容易。刘彦君的班主任熊效华老师表示,刘彦君学习非常踏实,具有强大的内心,抗挫折能力很强,“其实当初对竞赛成绩,她并不满意。”但刘彦君迅速调整自己,不断钻研问题,同时也积极寻求老师帮助,遇到不懂的一定搞懂为止。

“自学能力强,很自律。”谈起女儿,刘彦君的妈妈表示,生物竞赛不仅有理论学习,还需有实验,女儿很能沉下心来,持之以恒地进行探索学习。在高中阶段,刘彦君就凭着对生物学的热爱,自觉学习了大学生物学课程,当遇到不能理解的知识点,会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解决问题,“让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刘彦君还十分多才多艺,书法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奖项,擅长长笛、吉他。这个暑假,她正在积极学英语,“将来搞科研做研究都离不开英语,现在就要打牢基础。”

责任编辑:张迪

相关阅读:
浙江50岁阿婆被两兄弟残杀 12年后双双落网坦言后悔 悲剧!一个21岁一个15岁,拒马河一天发生两起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