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无人机种田自创大米品牌
王迎正在操作他的无人机。
通讯员宗姚琪摄
“不仅效率高,而且喷得很均匀。”8月8日上午,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东荆街南丰大队一大片广袤的水稻田上,2架植保无人机依次起飞,伴随着“嗡嗡”声,撒下大片农药喷雾,引得众乡亲啧啧称赞。
操作无人机的年轻人叫王迎,是武汉百年稻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2016年,在外闯荡打工的小王见父母年事已高,萌生了返乡创业、带动家乡致富的想法,并于当年回到东荆街南丰大队务农。
像流水线生产那样种大米
和父辈不同,毕业于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的王迎在水稻种植、生产、营销方面,有自己的想法和套路,也因此被乡亲们称为“新农民”。
回乡后,小王承包了300多亩水稻田,为了提升稻米品质,他和武汉市农科院合作,种植健康绿色水稻,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不久,在他的带动下,4位农户加入其中,他们一共承包了1000余亩土地,采取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模式,形成了从碾米、精米、碎米、分离到封装打包等深加工一条龙的专业合作团队。现在,他们自创的大米品牌“东荆源”,一年销售额达100余万元。
无人机喷药,以一抵五十
除创立品牌外,王迎还引入了无人机病虫害防治。
2018年,王迎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购置了3架植保无人机,经过2年尝试,他发现无人机喷洒农药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效果更好。
今年4月份,小王又花10万元添置两台无人机。他给其中一台无人机命名为“稻香一号”,“别看这无人机体型“娇小”,每架“体重”才15千克,但功能强大,一次可负载12到16公斤农药,在低空喷洒农药,每分钟就可完成1亩地的作业,相当人工效率的50到60倍……”
智能化农业前景广阔
看到王迎的“高科技”省时省力还省钱,父老乡亲也纷纷请他“出山”,帮助自家农田喷药。如今,王迎个人年收入保守20万元。除种稻和大米加工销售收入大概有15万元,业余出动无人机打农药能挣5万元。
广阔农村,大有可为。王迎说,自己下一步将探索使用无人机直播种植水稻。他希望运用学到的知识,把父辈从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让父老乡亲享受到农业自动化、智能化带来的好处。
尹勤兵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