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择校,高考结束后的另一场的“战役”
7月26日,厦门双十中学体育馆举行了一场“2020高校招生咨询会”,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四川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等57所知名院校纷纷参会,希望在这里招到优秀学生。
择校事关考生未来,许多家长和考生早早来到体育馆。
家长考生们都特别仔细,冷静地计算着高考分数线与理想院校之间的微妙距离。
这是高考后的另一场“战役”,如何顺利报考理想中的院校,对家长和考生而言都至关重要。他们冷静地计算着高考分数线与理想院校之间的微妙距离,阅览着各大高校的招生简章,认真地和招生老师咨询讨教,在各所院校和各个专业之间徘徊抉择,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丝机会。
家长和考生阅览着各大高校招生简章,认真地和招生老师咨询讨教院校和专业。
专业和兴趣
高中一年级起,郑文希最大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原因很简单——“医生可以治病救人”。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就在参加高校招生咨询会的前一天,她还特意去献血了。
郑文希原想报考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或者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但两所名校的录取分数线都很高。高考成绩出来后,她发觉自己最稳妥的选择可能是报考福建医科大学。
“分数出来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坐在郑文希旁边的母亲王慧兰有些为难地说,她尊重女儿的理想,但始终对女儿的决定百感交集。
王慧兰在厦门市气象局上班,她希望女儿报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毕竟这是“双一流”的专业学科,却未料到女儿对此提不起兴趣。
“我不会排斥,但没有像喜欢医学一样喜欢大气科学。”郑文希称。
“学医也很好,但学制比较长,也很辛苦。”王慧兰称,看见女儿学医之心如此坚决,她只能尊重。
这次疫情让许多人重新认识医护工作者的社会价值,也影响了许多考生的专业取向,不少考生把医学列入自己的专业选择清单。
今年高考,张胜考了653分,在福建全省排到了一千多名,他听说复旦大学有一个医学试验班,最关键的是复旦还能在校转专业,这让他对报考复旦医学院产生了浓厚兴趣。
此前,张胜还专程跑到复旦大学去参观学习,医学院尤其令他印象深刻,校区不仅建筑很漂亮,配置的标本博物馆以及现代化程度极高的图书馆,都令他心动不已。
“我的分数不太够,但可以试试看。”张胜说话的声音在家长、考生热络讨论的嘈杂中显得很轻,但其中的向往和期待却无比坚定。
疫情在影响很多考生人生志向之际,也改变了不少考生原本规划好的轨迹。
在高校招生咨询会现场,有位家长在向上海财经大学招生人员咨询时称,他家的孩子是围棋特长生,原想以此特长报考上财,未料想疫情蔓延使得所有赛事停办,孩子未能如期参加比赛,高考成绩也只考取了577分,极有可能错失特长生的录取资格。
如何在咨询会现场及时化解家长和考生心中顾虑,这成为很多招生负责人的必修课。
看见家长神情焦灼,上海财经大学负责招生的工作人员安慰称,此前学校都会招收艺术运动的特长生,虽然今年因为疫情停招,但会再帮忙询问学校相关政策。
咨询现场还有一对考生是双胞胎姐妹,她们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时和父母产生了“分歧”。
谈起两个女儿,作母亲的谢琼无法掩饰自豪,她兴致高昂地介绍道,姐姐张晴高中读的是理科班,想报考财经专业,妹妹张羽高中读的是文科班,所以想学习新闻专业。
“她们在学校组织的活动,包括参与社团都很活跃,起初我不同意她们这么折腾,但她们一起跳舞、一起主持真的很好看。”谢琼说完话锋一转,在她眼里特别乖巧的两个女儿,今年却在报考院校和专业选择上和自己“不同调”。
谢琼希望理科班出身的大女儿张晴能报考“985”或“211”一类的名校,并攻读医学或者教育学。
“我觉得女孩子不要那么辛苦,只要工作好找、稳定这样子,越老越吃香,医学是只要你肯干就会有收获的一个职业,老师呢,有寒暑假,还可以兼顾家庭。”谢琼对澎湃新闻称,作为长辈,她的建议通常是基于现实生活出发。
大女儿张晴则持有不同意见,她表示自己更喜欢会计、计算机和经济专业,这让谢琼略微有些失落。
“我说话没有分量,以前孩子都很乖,但她自己的事,很有主见,那就变成我做不了主了,现在很纠结。”谢琼说,原本她还考虑过让大女儿报考上海海关学院,并在读到大四时报考公务员。
“听说(公务员考试)通过率很高,这比大学毕业出来再考好多了。”谢琼说,即使自己事先为此打听各方信息、做了大量规划,但在填报志愿时,她已很清楚地感受到女儿们长大成人,未必会听取她的建议。
招生也是一场战役,全国各大知名院校都希望招到优秀学生。
理想和现实
高考分数公布后,一些考生只能和理想“暂别”。
陈阅高中就读于厦门一所重点高中的理科实验班,这次高考成绩并不理想,位列福建全省7500名左右。
她原本对自己的预期是2000名左右,未料想成绩令她大失所望,感觉这次“大崩了”。
“我的心态开始有点波动,但后来想既然上不了好的综合类大学,就不和大家争了。”面对现实,陈阅很快调整了心态和方向。她希望学习法律专业,经过对国内几所政法大学的比较,最终决定报考西南政法大学。
原因也很简单。“我喜欢吃火锅,很喜欢重庆这这座城市,所以内心是接受的。”陈阅说,法学要求的一些能力,比如语言组织、法学逻辑、记忆等,她认为自己具有一定优势。父母对此也力表支持,理由是学习法律出来“好就业”。
“最起码可以当律师,今后自己再去考研,我是想走体制内的,我家里人也是有走体制内的。”陈阅说,她信心满满地规划着未来人生。
究竟是院校重要,还是专业重要?这也是让考生和家长纠结的事儿。
双胞胎考生中的小女儿张羽同样目标明确——报考中国传媒大学,而且愿望很强烈。
“不管分数考多高,哪怕能上985的分数,她也只想上中传。”谢琼说,张羽在学校社团很活跃,她的理想就是能进入中国传媒大学学习新闻。
高考成绩出来后,张羽的分数也处在“尴尬地带”。
“在中传读不到好专业,比如法学和经济学。”谢琼说,如果张羽报考中国传媒大学,此后必定还要在本校考研。
如何在兴趣和就业之间取得平衡,也是摆在大量考生和家长面前一道“考题”。
“我们很多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专业,但因感觉没有很好的就业,极有可能放弃。”厦门一所重点中学的林敏说,他是该中学重点班的理科生,三年苦读,却让他对理工失去兴趣。
今年林敏的高考成绩处于福建全省偏上水平,却远够不上平日水准。他原本也想报考上海财经大学,但依照目前的分数来看“不太好上”,于是决定报考中央财经大学。幸好,他很喜欢北京这座城市,父母在择校问题上也没有与之发生分歧。
“如今跟以往最大差异是,考生和家长都更加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了。”厦门一所中学的副校长对澎湃新闻称,此前经常出现考生和家长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时产生矛盾,有的学生考上名牌大学却执意退学重读。
“现在很多家长都开始学会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性格,并从职业趋势等多个角度帮助孩子选择学校和专业。”上述副校长称。
城市和未来
如何在咨询会现场及时化解家长和考生心中顾虑,这成为很多招生负责人的必修课。
一位家长走到复旦大学展位向招生老师询问称,今年他的女儿张秀丽获得福建省文科排名第33名,父女俩对究竟该报考哪所学校犹豫不定,考生本人想报考复旦的法学或经济学专业,但问题是复旦大学法学专业在福建仅有1个招生名额,这令父女俩倍感竞争压力。
在现场,复旦大学招生负责人明确表示可以“冲一下”,但也建议报考经济学院,理由是上海作为中国金融中心,就读经济专业今后在上海更有发展空间。按照往年的情况,不少高考分数能顺利就读清华和北大的学生,经过权衡,最终选择到复旦大学读经济。
这段论述让父亲有些心动,当场表示如果报考复旦,必定会把经济专业列“第一志愿。”站在身旁的孩子却是有些犹豫,这意味着也许不能读自己向往的法学专业。
见此情况,复旦大学招生负责人积极争取,他列出理由是:首先复旦大学地处上海,城市很好;其次除清华、北大毕业生外,其他大学毕业生留京存在困难;再者,复旦大学给学生创造了很多实习和出国机会,这对学生成长和就业有利。
这次招生负责人再次强调称,复旦大学相比于一般专业类高等院校,拥有更为综合的视野,即使入学后想要转专业,也完全没问题。“我们更尊重你的意愿,对学生的培养更自由一些。”
上述招生负责人说完这段话后,早前尚存顾虑的家长和考生略微心动了,他们抛出了最后两个问题——宿舍和食堂。
这时招生负责人“趁胜追击”,充分介绍了复旦大学的住宿和食堂条件,住宿环境没有特别差的,食堂也比较多,新建食堂的环境菜品都特别好,即便吃不惯学校的饭菜,校外商圈也应有尽有,完全不用担心饮食问题。
听完介绍,张秀丽当即表示“完全心动了”。
在家长和考生择校过程中,不仅大学自身学术和生活条件很关键,大学所在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也是重要参考标准。
“首先要看的是它的城市。”同是考生的陈夏对澎湃新闻称,他已把择校目标确定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选择范围确定在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之间,这也是家长的意见。
“估计就业可能还是会回厦门。”陈夏说完这句话,坐在他身旁的母亲露出宽慰的笑容。
在招生咨询会现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也引起了许多家长和考生的兴趣,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坐落于“创新之都”的深圳。
“未来的就业方向比较好,深圳离厦门也很近,气候和厦门比较接近,这也是父母喜欢深圳的原因。”考生朱坤说。
他分析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还在许多方面具有优势,比如全英文教学很符合他的学习预期,这也是它和内地高校不太一样的地方;其次即使自己读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最终还要到牛津和剑桥这一类的世界知名大学继续深造,而香港中文大学已具备同样的资源。
“申请国外研究生会更方便,可以让自己多点机会。”朱坤说,他高考后随即参加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为考生准备的综合评价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充分体会到香港中文大学如何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全方位能力,这恰好符合他对大学教育的期待。
“我想出国读研究生或博士以后,再回来就业。”朱坤说,他抬起双手向两边比划了一下,仿佛已准备拉开自己的人生蓝图。
(应采访者要求,郑文希、王慧兰、张胜、谢琼、张晴、张羽、陈阅、林敏、张秀丽、陈夏、朱坤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