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消费券发放三个月拉动消费50亿元

原标题:消费券发放三个月拉动消费50亿元

7月30日中午12点,在汉口香港路附近的写字楼里,杨柳用一顿午饭的时间,在手机上实现了领券、下单、核销的操作。

从4月19日起至7月30日,为期三个月的消费券发放完毕。据市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29日(最后一周投放前),我市累计投放消费券数量超过4300万张,拉动消费超50亿元。

洪山区的朋友们最爱用消费券

根据美团研究院数据,武汉各行政区用券数量前五名区分别为洪山区、武昌区、江汉区、江岸区、汉阳区;用券金额及拉动消费金额前五名区分别为洪山区、江汉区、武昌区、汉阳区、江岸区。在美团平台,首次用券的消费者一周后的消费金额较参与活动前平均提升241%。

据市商务局统计,截至目前,包括超市(便利店)消费券、商场消费券、文体消费券、餐饮消费券在内的四类消费券中,核销率最高的是超市(便利店)消费券,核销增长最快的则是商场消费券。

领券用券

年长者一点都不输年轻人

“据测算,每张消费券撬动消费的杠杆作用约为1:5.7,”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这仅仅只是消费券的直接拉动比例,而间接可带动消费的杠杆作用为1:12。例如,市民在商场将领取的餐饮消费券核销后,用餐后又在商场逛街购物,她购买的其他商品就是这张餐饮消费券间接拉动的消费增长。“许多潜在的消费需求被激发出来,为市场增添了活力,”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武汉高端商场,武商广场相关负责人则向记者表示,在商场没有促销活动的情况下,武汉消费券对武商广场撬动消费的杠杆作用约为1:9;遇到五一、端午、“6·18”等假日促销节点,武汉消费券对商场消费的杠杆拉动作用则为1:20。“商场自有的促销活动均可和武汉消费券叠加使用,双重优惠更能吸引消费者。”

“杠杆效应”的强弱,是衡量消费券发放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而覆盖人群的广泛性,则是影响核销的重要前提。

三大发券平台之一的微信方面曾统计,武汉消费券投放首日,50岁以上消费者核销消费券人数占比18.6%,40到50岁段为19.1%,与20到30岁、30到40岁各年龄段消费者差距不大;并且,在核销订单笔数、核销张数方面,50岁以上消费者也远高于20岁以下消费者。数据报告显示,虽然消费券的领取和使用都在手机端完成,但年长者一点都不输年轻人。

有人三个月省了2000元

楼下小卖部的客单量上来了

“我们家已经省了快2000元,消费券‘真香’”,作为武汉消费券的忠实粉丝,每周四领券是刘女士一家雷打不动的紧要事,刘女士负责抢超市券和商场券,丈夫负责抢餐饮券和文体券。刘女士告诉记者,这个夏天,他们一家三口的换季衣物和生活用品,差不多都用了消费券,翻看刘女士和丈夫的账单,他们这对小夫妻已经省了近2000元。

不仅是消费者,广大商户也十分欢迎武汉消费券的投放,尤其是中小微商户。市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武汉消费券日均参与核销商户超4万户,较活动初期已增加4倍。参与核销商户以中小微商户为主,受益于消费券的武汉商家中,中小微商户占比达90%。

“每天回答最多的问题,就是能不能用消费券,”李老板在金银湖一小区开着一家小超市,主要服务于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采购。李老板坦言,作为社区店,顾客很多时候只会买瓶酱油买瓶醋,超市参与武汉消费券活动后,不少顾客会为了凑单多采购。李老板坦言,超市最近一段时间的客单量明显提升,消费券是实实在在的促消费举措。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漫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名普通市民,她和身边的朋友已经习惯每周四中午12时开领武汉消费券;同时,作为从事商贸流通与消费方面教学与科研工作的专家,她坦言,消费券是一种很好的短期刺激手段,相当于是政府或企业向民众转移购买力,在特定期限内用于特定领域的消费,从而通过“杠杆效应”在短期内迅速提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

不过,当记者问及消费券是否适合成为常规刺激工具,为下半年消费保驾护航时,黄漫宇表示,消费券的刺激效果虽然立竿见影,但并不能根本性地改变消费者对未来的收入预期。长期来看,若想真正推动消费市场发展壮大,还应从提升城市消费环境、优化商品服务供给质量、完善市场秩序、稳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等配套举措发力。

记者张维纳通讯员王涛高祥勇

相关阅读:
7个足球场大!汉口火车站北广场开建 印低种姓逝者被拒绝火化 家属因这一原因选择不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