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王三贵:十年如一日钻研胆结石,用技术和服务造福患者

原标题: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王三贵:十年如一日钻研胆结石,用技术和服务造福患者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王三贵:十年如一日钻研胆结石,用技术和服务造福患者

■第六届东莞市道德模范王三贵记者曹雪琴摄

2006年王三贵刚来南城医院时,外科全年只有170个住院患者,业务量小,人才也留不住;十四年来,他带领团队拼技术拼服务,已将南城医院打造成为胆石专科优势突出,集临床、教学、科普、科研为一体的特色医院。

带领医院往胆石专科特色转型

广东是胆结石的高发省份,传统治疗胆结石的方法主要是切除,比如胆囊内有结石,就切掉胆囊,但切除胆囊后,有人会出现腹泻等不适症状,再加上胆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不少患者不愿意切胆。

为了治愈疾病,同时满足患者需求,王三贵和团队经过十多年钻研,最终掌握了“保胆取石”(用于治疗胆囊结石)和“经皮经肝穿刺取石”(用于治疗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技术。他开发的第五代“保胆取石”微创手术,拥有2项国家发明专利。这种既保留胆囊,又能取出结石的微创技术,受到了胆结石患者的欢迎。

不仅拼技术,还拼服务。每做一台手术,交一个朋友,王三贵要求医生要主动把名片发给患者,患者出院后一有问题随时可以电话咨询。在这种理念下,王三贵和一些患者成了朋友,患者再介绍患者,渐渐地,南城医院外科接诊患者量和手术量持续增多,知名度迅速提升。

持续增多的手术量,让王三贵养成了早起晚睡的习惯。多年来,他坚持早上6点半前起床,晚上12点休息,日均工作14个小时以上,最多一年完成700多台手术,最长的一台手术时间为21个小时。

业余时间,王三贵尽可能地多服务患者,他多年来坚持在“东莞日报胆结石交流群”提供咨询,科普胆结石知识。

市民陶女士患有胆囊息肉,到过多家医院咨询,就是想在切除息肉的同时保留胆囊。今年6月,她加入了上述交流群,经过详细交流,王三贵团队给出的结论是:可以保胆取息肉。

7月20日,陶女士在交流群里写道:“我明天就要出院了,在此非常感谢南城医院的医生,真的非常感谢你们!”

像陶女士一样的胆结石患者慕名前来就医的还有很多。不少患者从外省赶来,部分患者来自国外。

打造胆结石博物馆,科普和科研并重

南城医院医务股股长乔君认为,王三贵院长带领医院找准了定位和方向,十年如一日主攻胆石专科,从胆石疾病的临床、教学、科普、科研四个方面进行打造,为其他基层医院的专科发展提供了参考。

每次从患者身体内取出来的胆结石,王三贵会用瓶子装起来,以作研究之用,已累计收集了胆结石标本近3000个。他将标本在南城医院一楼大堂展出,打造人类胆石博物馆,目前该馆已免费接待参观者超70万人次,被市政府评定为东莞科普教育基地。

依托人类胆石博物馆及东莞市胆囊疾病研究所,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的大力支持,2019年,南城医院被授予广东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成为东莞市首家获得院士工作站资质的医院,并邀请钟世镇院士及其团队进驻,进行以胆结石为中心的科研合作。

截至目前,王三贵累计发表论文35篇,参编专著4部,获得12项国家授权专利,承担东莞市科研立项8项,获得东莞市重大科研项目2项,广东省科技成果1项,东莞市科技进步奖1项。

由于技术精湛,用心服务患者,王三贵2018年被评为第二届“广东好医生”,这是当时东莞市唯一获此荣誉的医生。同时,他还获得“广东好人”、第六届东莞市“道德模范”、“东莞最美医生”等荣誉称号。2020年,他被聘为“东莞文明使者”。王三贵表示,他非常珍惜这个身份,将以身作则积极倡导文明习惯,集聚文明力量。

他认为,文明城市的建设既要靠宣传教育,又要靠示范引导和长期践行。“下一步,我将更加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让文明传播到城市的每个角落,让文明成为城市永恒的底色。”

记者李广

相关阅读:
受降雨天气影响 北京公交7条线路采取停驶措施 陈晓卿:把东莞的人间烟火用影像传递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