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谢飞:逆行半年后,他选择了留下

原标题:谢飞:逆行半年后,他选择了留下

谢飞:逆行半年后,他选择了留下

■谢飞

在市水乡中心医院,有这样一位医生。

今年1月份,他向医院提出了辞职申请并得到了批准,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而至,作为呼吸科医生的他,觉得自己责无旁贷,选择留下,并请战驰援市第九人民医院,一待就是两个多月。4月,短暂休养之后,他又应召再次逆行,再一次踏上了支援市九院的征途。

逆行近6个月后,近日,这位医生回到了医院。而让同事和患者欣喜的是,这次他决定留下,在这个已经默默贡献了21年的岗位上继续奋斗。

“这个时候,我不能一走了之”

这位医生叫谢飞,工作履历很简单,1999年从广东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就一直在市水乡中心医院(原麻涌医院)工作至今,就如同很多医生一般,默默坚守在基层。

不过,他治病救人的医生生涯却并不简单。从住院医师起步,后来去了医院第五门诊部,一待就是近十年。其后去了医院内二科、呼吸内科,成长为副主任医师,为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站岗”,保卫他们的身体健康。经他之手治愈的患者不计其数,对于内科、急诊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有了丰富的经验。

从医二十年的某一天,他参加大学同学毕业聚会,突然发现不少同学都出来创业了,发展得也很好,于是他也萌生了离开医院闯一闯的想法。经过反复的考虑和纠结后,谢飞还是鼓起勇气,向医院递交了辞职报告。医院在多次挽留未果后,也同意了他的离开。

根据原有计划,在今年春节之后,他将离开医院准备自己创业。然而,新冠肺炎突然而至。

在这个时候,他毅然请战,积极响应东莞市卫生健康局“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号召,除夕当天告别家人,奔赴市第九人民医院支援。

“家人认为风险大,反正我都要离职了,不要去。”谢飞坦言,到一线暴露机会增加,感染风险增大,家里的老人知道后,开始持反对意见。“我迟疑了一下,但马上想到的是,我是一名呼吸科医生,更是一个党员,这个时候我不能一走了之,便和家人沟通,选择增援。”

先后两次逆行

在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谢飞被分在第五病区工作。市九院是东莞抗疫战斗的最前方,在这里,他全身心投入到救治病人的工作中。

一开始,谢飞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到全市各镇街接送确诊或高度疑似的病人。每天,他坐在负压救护车里,不分昼夜穿梭往返于各镇街,把病人安全地接到市九院进行治疗。有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人们都进入了梦乡,谢飞与同事们正在东莞的某个不知名的街道、社区小心翼翼地接运病人。

随着疫情的进展,感染病例不断增加,病区工作开始转为治疗确诊病人。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变化快,每天除了要密切、仔细观察病人病情,还需要频繁进行抽血、查鼻拭子、咽拭子、肛拭子、CT检查等,谢飞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装备持续工作,每次摘下护目镜及口罩,脸上会有深深的压痕,防护服不时被汗水湿透。最麻烦的是护目镜会起雾,只能工作一会儿,又跑到暖炉旁烤一会儿。其中的艰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够体会。

3月18日,在市九院工作了整整54天的谢飞结束支援工作回到了家中短暂休养。

而在4月20日,他又再次接到市卫生健康局通知,他毫不犹豫又一次踏上了支援市九院的征途。新的挑战是,这次住院的病人大部分都是外国人,为了沟通,谢飞下载实时翻译软件,一句一句地和病人交流,查房时,每一个病人的沟通工作都要花上以前几倍的时间。不仅要有耐心,还要细心。一位刚来的外国病人开始不吃饭,谢飞与同事们经过仔细询问,知道他的饮食习惯,马上更换了菜品,让这位病人竖起大拇指,不停地说“good!”。

做医生,就是尽力治愈病人

在支援市九院过程中,谢飞感受很多。

“每天治疗病人紧张又忙碌,但更多的却是感动。”谢飞说,“在看到一位位病人治愈出院,我感觉到,医生和病人是‘相互成就’、互相鼓励的。作为医生,就是要尽力将病人治愈,不辜负所有人的重托。”

最重要的还有,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医生的自豪感。“看到病人出院时的喜悦,不言而喻。”

也因此,他决定继续留在医院工作,坚守这个平凡但有着无限意义的岗位。

6月中旬,谢飞返回了市水乡中心医院,被任命为内二科副主任。如今,在繁忙工作之余,谢飞还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医院迎来新的发展,我所擅长的呼吸内科也将成为医院重点发展的专科之一,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我也要将在市九院的所见所闻所想,融入到内二科的人文护理中。”

基层医疗的工作是复杂而辛苦的。谢飞觉得,只要以患者的病情为重,换位思考,以诚待人,就能够获得病人的信任。

记者钟晨通讯员吴飞/文医院供图

相关阅读:
探店|摄影地“土屋”,让你一次拍个够 厚街一辆小车冲入河中,驾校教练入水救出被困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