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继百事后,“饿了么”外卖员确诊!新冠病毒会通过食物传播吗?
6月23日北京市疫情发布会上通报,新增的1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1人为“饿了么”外卖员。
而截至目前,百事有11名员工确诊新冠肺炎。
一时间,网上对于百事公司生产的可乐、乐事薯片,以及外卖还能不能吃,非常关注。
11名百事员工感染新冠病毒
截至6月20日24时,百事大兴分厂共发现8例确诊病例,其中2人曾到过新发地市场采购。综合流行病学调查情况,考虑为一起与新发地市场相关联的聚集性疫情。这是几天前北京市疫情防控发布会上通报的病例。
在6月23日发布会上,百事公司大兴分厂又新增3例确诊病例。
百事中国6月21日在官方微博发布公告:此次出现确诊病例的食品公司为百事公司旗下的大兴磁魏路分厂,为薯片等膨化食品、粮食加工品的生产厂。该厂只生产小批量的乐事无限罐装薯片。百事可乐的饮料工厂未出现确诊病例,全国正常生产供货。
同时百事公司已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停产停业、产品封存、环境消杀、人员隔离等措施。
健康时报记者登录某电商平台的“百事集团官方旗舰店”发现,店铺中包括乐事薯片在内的膨化食品全部显示“此商品不支持在北京地区销售”。
百事声明中还表示,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及欧美多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明确指出:由于这些冠状病毒在物体表面的存活率极低,从历经了数日运输的产品或包装上感染该病毒的风险极低。
“饿了么”外卖员确诊,日接50单
6月23日北京市疫情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主任曾晓芃通报的15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1名病例为“饿了么”的外卖员,平均每天接50单左右。
根据疾控机构流调显示,这名外卖小哥的行动轨迹为:
6月1日至17日每日通过“饿了么”平台接单送餐,送餐范围西起南苑路,东至周庄村,北起天坛东门,南至榴乡桥,平均每天接50单左右,每日7时至21时工作,然后骑电动车到首开福茂商场接其妻子回家。
6月18日11时至13时在南城香(芳古路店)、方庄市场、住家附近肖村菜店购物,后回家,当日无接单记录。
6月19日10时上班,曾在每日优鲜(顺四条店)、南城香(成寿寺店)、老家肉饼(中海城店)、果多美(北京刘家窑店)等店接单,15时在住家附近鸿熹超市购物,22时在住家附近水果摊购物。
6月20日10时上班,22时下班,曾在果多美(方庄店)、每日优鲜(顺四条店)等店接单。
6月21日9时由120救护车转运至垂杨柳医院发热门诊排查,当日确诊。
对此,饿了么回应:
饿了么正在对北京地区所有外卖骑手进行核酸检测。
与阳性病例有密切接触的骑手,已经第一时间暂停接单,目前已到指隔离点集中隔离。
北京地区的新注册骑手,需通过核酸检测后才可上线接单。
该骑手近20天行动轨迹,我们已如实上报给北京市疾控中心,并配合疾控中心积极排查。没有接到官方信息的市民不用过度担心。
饿了么将持续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防疫工作。
在百事和饿了么相继发表安全声明后,仍有不少人担心:薯片还能不能吃?外卖还能不能点?新冠病毒会通过食物传播吗?
新冠病毒会通过食物传播吗?
第一,薯片还能吃吗?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副主任医师李侗曾告诉健康时报记者,“薯片是安全的,大家可以放心食用。”
李侗曾主任表示,首先,新冠病毒在体外光滑的物体表面只能存活4~5小时,而且以现在的环境、温度来看,即使在凉爽的室内环境下,病毒也只能存活4~5小时,如果所在的环境温度稍高,则病毒存活的时间会更短。
所以在薯片通过从生产、出厂、销售再到达消费者手中,经历了这么长时间,不会再有活病毒了。
“其次,新冠疫情爆发到现在这么长时间,现在尚未发现有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的案例,即通过吃了某种食物得了新冠肺炎的案例。”李侗曾主任进一步补充道,食品上即使有活着的病毒,光是吃下去是不会被感染的。
但是万一不小心,手接触到被污染的食物后,再去揉眼睛或触摸口鼻,也存在低概率被传染的可能。
第二,新冠病毒会通过食物传播吗?
“新冠病毒不会在食品之间传播。”在6月23日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130场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专家、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微生物实验室主任李凤琴表示,目前全世界还没有发现食品传播新冠病毒的报道,之前大量的科学数据表明,食品是不会感染新冠病毒的,但是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
李凤琴
食品被新冠病毒污染的可能途径主要有两个:
受到含有病毒的水、食品包装材料的污染;
受到携带病毒的食品加工者的污染,如果食品加工者没有按照正确的生产操作规范来经营食品,通过病毒携带者或者病人的飞沫以及密切接触等途径,是可能污染食品的表面的。
因此,在食品的生产经营过程当中,应该严格按照良好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做好食品加工环境,包括食品包装材料的卫生消毒,严禁新型冠状病毒携带者或者感染者经营食品,这些措施对于避免食品被新型冠状病毒污染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北京已宣布,各类农贸市场、餐饮、食堂、外卖、快递、物流等人员必须全面检测。
本文综合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