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不要刻意用赞美或讽刺的方式激将孩子

原标题:不要刻意用赞美或讽刺的方式激将孩子

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近日的门诊患者中,陆续出现因为即将面临中高考而出现心理障碍的孩子。他们中,有的出现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有的出现反复洗手等类似的强迫行为,或是因情绪导致的身体不适等躯体反应,还有一些孩子出现人际沟通方面的障碍。

疫情不仅打乱了考生正常的复习备考计划,也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全新挑战。随着高考时间临近,不少考生及家长焦虑加重。应该如何正确调整心态,整装出发,面对最后的冲刺?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主任医师马筠给出了几个调节关键点。

良好的支持系统有助于缓解孩子考前心理压力

马筠说,家中有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其实是一家人都在“决战”。对考生和家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正确看待高考和人生的关系,包括高考在内的任何重大考试,都只是人生的一个节点,踏实走好每一步,才有可能成就整个人生。面对高考,应该要“少一些面向别人的竞争,多一些面向自我的挑战”。

马筠认为,一个良好的支持系统对缓解孩子考前的心理压力至关重要。家长自身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首先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对自己的预期进行一个合理评估,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更好的面对压力。

孩子冲刺阶段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1.家长要学会放松。建议家长不要一天到晚围着孩子打转,营造轻松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要刻意用赞美或讽刺的方式激将孩子,更不要让孩子成为自己情绪宣泄的对象。

 2.保证孩子良好的睡眠和营养。家长可以利用空余时间陪孩子到户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做些有益身心的运动,培养融洽的亲子关系。

 3.及时沟通,尊重和理解孩子。沟通是双向的,平等的,不是单方的说教。在和孩子沟通时要带着耳朵去倾听,用心去感受和理解孩子的言行及其背后的感受和需求,不要随意打断孩子,更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去思考,想解决办法。

这些情况下心理医生可以提供帮助

“当孩子出现睡眠障碍、饮食习惯发生改变、强迫行为超过两周,且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时,家长千万不要讳疾忌医,或是抱侥幸心理等到考试结束之后再来处理。”马筠建议,家长们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身心变化,及时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用药物或心理治疗对孩子进行干预,以免造成病情延误,否则影响的就不是一场重要的考试,而是孩子的整个人生。

马筠提醒,尤其有一些在之前就被诊断为抑郁症、焦虑症或强迫症的孩子,因为疫情期间长时间待在家里,情绪波动导致病情反复的,一定要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马筠还提到,并不是所有的焦虑和紧张都一定是坏事,有心理学相关研究表示,焦虑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即中等水平的焦虑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过低的或过高的焦虑水平均对学习不利。所以对面临考试的家长和学生来说,适度的焦虑是可以接受而且是有帮助的,学习加强自身对情绪的掌控感,适时调整心态,才能更好的面对人生的大考。

爱是每个人前进的动力和信心,马筠告诉家长们,只有让孩子处在安全、信任的氛围中,他们才能释放出自身的潜能,沉着冷静地面对考试,在社会中发挥出自身的价值。

文/陈识

相关阅读:
“危险的事都瞒着对方,始终相互鼓励” 的姐范腊江:雪里搬蔬菜冰火两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