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医疗界的“高铁”

原标题:医疗界的“高铁”

关于治疗费用问题,记者咨询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后得知,一个患者按肿瘤位置和大小不同,可能接受8-35次的治疗。但按照国际粒子治疗的惯例,不管做几次,都是单一疗程。一般患者一个疗程放疗费用27.8万元。加上住院费、检查费、护理费等,按照医院近2000例的统计,平均费用在31万左右。

胡钦勇告诉记者,由于武汉的重离子设备是国产,因此在治疗费用上会比上海便宜。不过对于肿瘤病人来说,治疗效果是首要考虑因素,和进口设备相比,国产设备虽然价格会相对便宜一些,但疗效是否会“打折”呢?

“不会。”胡钦勇很有信心。他说,我国从“一五”期间就开始研发重离子加速器,上世纪90年代,重离子治疗技术到达暴发期,199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台用于医疗的重离子设备;2012年,德国海德堡质子和重离子治疗中心(HIT)自主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质子刀和重离子刀一体机。

中国则从1995年起就设立了“重离子治癌技术的研究”攀登计划,于2015年研发成功,成为继美国、日本、德国后,世界上第四个掌握重离子治癌技术的国家。

“设备引进国外最大的短板就是,核心技术不在自己手上,无法完成升级。”胡钦勇说,任何先进设备都需要不断优化升级才能持续满足需求,“就拿高铁来说,现在还有谁会说中国的高铁技术不行吗?”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肖国青曾对媒体公开表示,当前,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20万,因癌症死亡约250万人。重离子加速器每年可运行230天,约为5500个小时,每台每年可治疗1000-2000多个病人。面对庞大基数的新发癌症患者,肖国青认为“再增加100台也不够用”。

“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希望重离子治疗技术能像高铁技术一样,输出国外。”胡钦勇说。

相关阅读:
暴雨夜,数万城管人“战”街头 我国首款L4级5G自动驾驶汽车在汉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