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刷来的流量,支撑不起直播间的繁荣|睡前聊一会儿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你好。
刷短视频、看网红直播,如今成为不少人休闲娱乐的方式。然而看到动辄上亿的观看量、直播间豪掷千金的“大哥”,以及满屏幕“666”的留言,直播圈内顶流们的常态却不免让人迷惑,这些数据是真的吗?最近有媒体调查发现,直播行业刷数据已经成为“公开秘密”,那些看似繁荣的流量,其实水分惊人。今晚我们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网络平台数据造假并不鲜见。很多人还记得去年某明星一条普普通通的微博,转发量居然突破1亿,令人瞠目结舌的数据背后,是越吹越大的流量泡沫,是击鼓传花般的虚假繁荣。短短几年,少数异军突起的直播平台也走上了刷流量的误区,难免让人感慨“好的不学”。据媒体调查发现,某直播平台上一场10万+观看人数的直播,只有不到100个真人;在搜索引擎、QQ上搜索“直播涨粉/上热门”等关键词,各类服务明码标价;一些流量公司甚至利用虚拟手机号、更改IP地址等方式规避监管。
与刷单公司人员的微信对话截图,来源@燃财经
在流量和利益至上的逻辑中,数据造假屡禁不止,并且从一个平台蔓延到另一个平台,根源在于“唯流量论”的行业顽疾和浮躁的行业风气。为了以更光鲜的数据来达到变现目的,一些个人和公司钻监管漏洞、长期游走在法律灰色地带。这个过程中,平台方缺少动力堵塞漏洞,反而扮演着推波助澜的角色。且不论为了保持创作者活跃度,一些平台推出付费内容推广服务,“公益”配发给新达人“僵尸粉”。单从直播平台的功能设置上看,热搜榜、主播pk,这些五花八门的玩法一定程度上也在变相鼓励刷流量行为。这些“熟悉的配方”,长期服用恐怕会中毒愈深。
刷来的流量,终究支撑不起直播间的繁荣。数据造假不仅是对内容评价标准的一种破坏,也是对社会信誉的一种透支,会在很大程度上将直播行业引入急功近利的歧途。当视频和直播的受欢迎程度不取决于作品本身是否优质、直播内容是否有营养,而是看谁花的钱多、谁雇的水军多,那么长此以往必然是“劣币驱逐良币”。平台和主播以及背后的数据推手,共同打造所谓头部网红、制造直播间虚假的繁荣,他们不会平白无故撒钱,被收割的只会是普通消费者。缺少优质作品,获得不了想要的产品体验,踩得坑多了,用户自然会用脚投票。
从图文资讯到短视频分享,再到在线直播,互联网产品形态的每一次迭代,都产生新的商业机遇,也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社交乃至生活的方式。最近火爆的直播电商,成为拉动消费回暖的重要方式,这说明,技术利用对了,就能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正向作用。今天,在线直播成为人们拓展网络生活的手段,具备了更多公共属性。一旦数据被绑架操控,平台方、资本方在面对用户时就拥有了更大议价权,而原本“工具服务用户”也就变成了“用户服务工具”。企业赚得盆满钵满,但留给普通用户的却可能是一个不那么可靠甚至是充满虚假和欺骗的平台。
《大数据时代》一书这样告诫我们,“大数据的力量那么耀眼,我们必须避免被它的光芒诱惑,并善于发现它固有的瑕疵。在使用这个工具的时候,应当怀有谦恭之心、铭记人性之本。”对于企业来说,破除数据失真的风险、铲除唯流量论的行业顽疾并非没有办法,关键要找到一以贯之的价值立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个过程或许会经历阵痛,但对行业长久发展来说,却是必经之路。
这正是:流量固然重要,规则亦不可少。若为长远打算,顽疾必须除掉。
文|桂从路
责任编辑:张义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