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战疫一线,的哥的姐用善良感动城市

原标题:战疫一线,的哥的姐用善良感动城市

战疫一线,的哥的姐用善良感动城市

王晓东

战疫一线,的哥的姐用善良感动城市

陈俊

战疫一线,的哥的姐用善良感动城市

谢晓辉

今年1月底至4月初,全市有6000台出租车(网约车)参与社区保障服务,疫情防控期间,这个特殊的战疫群体共收到来自社区的锦旗441面和感谢信659封。上周,长江日报集团、武汉市出租车行业协会联合推出“我为出租车司机加一单”活动,呼吁市民为这群战疫逆行者加一单!活动至今,锦旗和感谢信的数量仍在增加,感人的故事仍在不断被发掘——

王晓东

“每天拿着七八十本病历,开着车满街跑药店找药”

王晓东从没想过自己会在凌晨三点去药店排队,也没想到自己爱车的减震器会被压断。

 1月初,大通公司的这位的哥和同事进驻塔子湖街华汇社区,参与疫情防控期间保障服务。“那个时候,常常忙得没时间吃饭,有空就扒上两口。”王晓东调侃,很多次,他都不记得自己吃的是中饭还是晚饭。

“最初是帮居民买药,每天拿着七八十本病历,开着车满街跑药店找药。”王晓东回忆。有些特殊药品,需要提前到药店排队拿号,凌晨去排队是常态。

除了排队买药,转运病人,后来又帮居民运送蔬菜和粮油米面。王晓东记得,他的车最多一天装了100袋米,近300筒面,40多桶油,“差不多吨把重,硬是把车子的减震弹簧压断了”。

“向王晓东带队的4名热血青年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华汇社区2100多户5000多名居民把内心的感激写进了感谢信。

陈俊

“一定要注意安全啊,丫头!”

疫情防控期间,的哥陈俊认了“半个闺女”,是武汉一家医院的护士——小丁。

大年初二一早,正要开车去社区服务的大通的哥陈俊在家门口遇到几位姑娘。她们犹豫着上前,“能否送我们去医院上班?”一听是医护人员,陈俊一声招呼:“上车!”

这几位护士的宿舍被安排在陈俊家附近,得知她们上下班不方便,陈师傅报出了自己的手机号:“你们记下来,我随叫随到。”就这样,从这一天到4月10日,陈俊每天接送她们上下班,风雨无阻。

“她们都是勇士,我敬佩她们。”陈俊说,有一次他“捡了个耳朵”听到一位姑娘与家人的通话,明明每天进出重症病房,还瞒着家人“只是做常规工作,没有接触病人”。

每天接触病人,姑娘们心事重重,陈俊看在眼里,心疼不已。陈俊也不时会与她们打趣逗乐,“赶快找个男朋友,莫关键时刻还请我这个老头子给你们开车。”

得知陈俊56岁了,小丁护士主动提出喊他陈叔叔。这让陈俊心里一暖,回了一声“丫头”,他把她当成了女儿。

不久后,陈俊收到了小丁护士写来的感谢信,信里的一句话让他眼窝一热,“每次下车,陈叔叔回头叮嘱那句‘一定要注意安全啊,丫头!’是我内心最温暖的时刻。”

谢晓辉

“莫再吃面了,下次来,我帮你带一份饭”

 2月28日开始,谢晓辉负责接送居民王女士去医院做透析。一人独居汉口的王女士,每周都要做两次透析。“第一次见面,就觉得她状态不好,没有精气神。”谢晓辉回忆,那一次,他还注意到她手里拎着一个小饭盒,问后得知里面装的是面条。

第二次送王女士去医院,她的小饭盒里装的是方便面,“自己一人,也没精力买菜做饭,压个饿”。

“莫再吃面了,下次来,我帮你带一份饭。”第三次接送王女士开始,谢晓辉的车上就多了一份盒饭。

“谢师傅每次接送我时,给我带来热气腾腾的可口饭菜,那种感觉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王女士在给谢晓辉的感谢信中写到。

“热气腾腾的可口饭菜”是谢师傅每天中午在社区领的午餐。只要接送王女士,他就会把这份饭留给王女士。这一留就留到了4月18日他离开社区。

“我每天都可以回家吃饭,老婆会安排我吃好喝好,没得事!”谢晓辉这“没得事”三个字,透着武汉人的豁达和豪爽。

文/记者郭佳通讯员陈祖运图/记者李永刚摄

相关阅读:
周三迎小满 武汉局部将“闪现”阵雨 银行人员贩卖客户信息年入30万元 不知道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