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央视评论:告别悬崖上的生活 让“悬崖村”移得出、稳得住

原标题:热评丨告别悬崖上的生活,让“悬崖村”移得出、稳得住

央视评论:告别悬崖上的生活 让“悬崖村”移得出、稳得住

“搬前洗个澡,搬后拍个照。”据报道,5月12日8时,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悬崖村”)牛觉组聚集了大量村民。有提行李的,有抱小孩的,大家有说有笑,都因同一件事——搬新家。5月14日前,全村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将陆续搬进位于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的新家,过上城里人的新生活。

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之所以被称为“悬崖村”,是因为它位于垂直落差上千米的陡峭悬崖上,村民上下山都要在岩壁上攀爬。几年前,一组孩子们徒手攀爬藤梯上下学的报道“刷屏”,让人揪心。据报道,要从村里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由于安全和贫困问题,该村一些适龄儿童没有进过学校;村里很多到了结婚年龄的男青年娶不到媳妇,“村里没有收入来源,男人结婚难比登天。”

△图自视觉中国

△图自视觉中国

2016年起,藤梯变成铁梯,村民们的出行状况大为改善。而如何摆脱贫困,则是“悬崖村”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因为“悬崖村”所在的地区属于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该村“村民普遍处于贫困线下”。

脱贫攻坚,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如果说修建铁梯改善了“悬崖村”村民的出行状态,那么施行搬迁则为“悬崖村”村民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根基。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在一些地方,一方水土无法养富一方人,原因就在于生存、生产、生活条件太恶劣,挪了“穷窝”才能更好地斩掉“穷根”。

所谓的“挪穷窝”就是易地搬迁脱贫。对此,中央早就提出,要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换言之,提高政策精准度,比如,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悬崖村”村民搬离悬崖,显然就是易地搬迁安置的脱贫路子。

央视评论:告别悬崖上的生活 让“悬崖村”移得出、稳得住

对于“悬崖村”村民来说,搬迁是一件大事,将彻底改变他们以往的生存环境。从土坯房到楼房,从“古老”的家具到沙发、洗衣机、电视机、电视柜、茶几“五件套”……据报道,在搬进新家的前一天,有村民已经提前在网上购买了一台抽油烟机,过两天就能送到家。这台抽油烟机,是“悬崖村”村民搬新居网购的第一单。还有“悬崖村”的村民通过直播账号,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新生活。

一定程度上说,“悬崖村”村民告别的不只是悬崖,也不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们还告别了此前较为封闭的生活状态,正在更加努力跟上时代,走向外界,拥抱世界。有了这种精神状态和生活条件,他们未来的路一定越走越开阔。

“移得出、稳得住、住得下去,才能安居乐业。”搬迁不易,搬迁之后“稳得住”尤其不易。值得一提的是,当地政府已决定在“悬崖村”及古里大峡谷进行旅游开发,村民的土坯房将成为旅游资源,村民也将吃上“旅游饭”。这种规划,值得期待。

央视评论:告别悬崖上的生活 让“悬崖村”移得出、稳得住

如果说凉山因制度变革而实现了“一步跨千年”,那么对于凉山州的贫困民众来说,实现脱贫奔小康也是富有历史意义的跨越。有作家说,“悬崖”,在大自然里是一种峻险,在人生中是一种苦难或绝望的命运。如今,“悬崖村”村民告别了悬崖,也告别了险象环生的生存环境。新起点新作为,靠双手改变命运,等待他们的将是美好的明天。(文丨秦川)

责任编辑:范斯腾

相关阅读:
小区骑车发生碰撞 陕西一教师殴打2名未成年人被停职 女子买大麻食品带回国邀友品尝被偷拿转卖 涉罪被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