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相约“疫情过后,一起整容”,后疫情时代的医美行业,真爆发?
3月25日,一看到成都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二级应急响应调整为三级应急响应的消息,小郑就拨通了整形医院的电话——她要与医生预约眼部综合手术的时间。
26岁的成都人小郑有一双狭长的丹凤眼,4年前大学毕业后,她曾反复有过割双眼皮的念头,但“一直没下定决心”。疫情成了这个决心的催化剂,小郑决定“对自己更好一点”。
据医美行业观察媒体医美深见和美沃斯联合出品的《疫情医美地图》显示,截至3月17日,全国已有超1250家医美机构恢复营业。这个春天,像小郑一样,和朋友计划“疫情过后,相约整容”的人还有更多,有上网课被气哭的妈妈,也有跳到更大主播平台的男网红,还有一部分摇摆不定的人,受网络流传的“疫情期间是完美恢复期”说法的影响,踏进了医美机构的大门。
对于医美行业而言,后疫情时代是否出现了大爆发?疫情如何影响求美者决策?
真爆发?
医美机构:只是压抑消费的释放
半个月前,小郑找到几个被集体“安利”的朋友,相约“疫情过后,一起整容”。其中有位朋友,原本和她一样尚未下定决心,但医生用几分钟就说服了她们——两人面对面坐下后,医生拿出像回形针一样的工具,压在小郑一边的眼皮上,用于对比术前术后的效果。小郑在镜子里看到了美好蓝图,“她无需多言,在镜中看见两个眼睛的时候,我就心动了。”
后疫情时代,在正在加快建设全球知名的“医美之都”的成都,经成都医美协会推荐,红星新闻记者探访了多家医美机构。
早上9点是华美紫馨无创抗衰老中心主诊医生李黠上班的时间,25号这天她到医院时,发现来面诊的人在医院门口排起了队——3月初复工以来,每天找她面诊的求美者有二三十个。但她并不认为这意味着疫情过后,医美行业出现了爆发消费,她告诉记者,这个数字与去年同期相比,“并没有出现猛然上涨的情况”。
李黠在面诊
米兰柏羽客户资源管理部总监杨朝伟提到,春节及春节后一个月本是医美行业淡季,她认为疫情对医美行业冲击并不大。但这段时间以来,她感受到了所服务的VIP对医美的需求。她表示,自3月初复工至现在,与往年同期相比,来面诊的人次增加了22%,她认为这只是疫情期间被压抑的需求。
对于疫情后消费行为的变化,央视市场研究(CTR)和网易定位在访问近万名真实消费者的基础上,于近日联合发布了两份调查报告。报告表明:
在疫情结束后消费者最想做的事情里,4.7%的消费者对美容、美甲、护理有消费需求。此外,49.3%的女性被访者表示“变得更看重当下,会花更多钱在值得花的地方”。
报告指出,待疫情结束后,女性消费心态更乐观,疫情对消费市场起到延期的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医美深见在发布《2020疫后医美消费者意愿调查》时表示,营业恢复不等于消费恢复。医美深见在访问1520个调查样本后发现:
疫情爆发后,原本有医美计划的消费者,只有25%的消费者表示疫情结束后会尽快去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22.37%的消费者无限期推迟或取消了原有医美计划。取消医美计划的这部分消费者,有58.82%的人表示,因疫情爆发,显著影响到了收入状况。
23日,被业界称为“医美第一股”的新氧科技也发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和2019年财年财报,其增速均超过预期。但疫情对新氧还是带来了冲击:新氧预计,2020年Q1的营收将会同比下降,疫情之后能否顺利复苏也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疫情影响
带孩子上网课气哭,嫌弃自己的单眼皮
疫情对求美者产生了哪些影响?疫情过后,求美者是否会出现“报复性消费”行为?
李黠发现,疫情过后,很多熟悉的求美者“更舍得为自己投资了”。她举例,出于安全考虑,一些长期来医院做医美的人,以前可能选用比较便宜的玻尿酸,而现在可能会选择品质和价格更高的玻尿酸注射;以前只做短期抗衰项目的人,现在可能会选择一个长远的抗衰计划。水涨船高,价格也基本会翻倍。
也有一些因疫情影响做出改变的人。李黠的患者中有一位男性网红,此人此前在单平台直播,偶尔会过来做一些瘦脸、提下巴一类的微调。疫情促进直播行业爆发,此人也一跃跳到一个新的大平台。前段时间他过来,出于事业需要,希望李黠给他做更多的填充修补类调整。
还有一类是家庭女性。因疫情期间和另一半相处的时间更长,她们想以更好的面貌呈现在另一半面前,同时也让自己更愉悦。
杨朝伟认为当下大多女性做医美的目的都在于悦己,她提及一个让她印象深刻的求美者。前几天,一个家庭妇女过来想割双眼皮,只因前几天在家带孩子上网课,她被不听话的孩子气哭,哭完照镜子,觉得自己肿起来的单眼皮更难看了。为了让自己更好看,她来到了医院。
杨朝伟提及,这段时间的求美者大多是因即将复工,想做一定改变。也有一部分人是在网络上盛行的“戴口罩不出门是最好的恢复期”的言论驱使下,选择了医美。
李黠在为求美者设计方案
有隐患:
中年整形一代推动低年龄层选择医美
小郑的眼综合手术被安排在27日,包含双眼皮切割和开眼角。当她从手术室出来,发现医院大厅的沙发上躺了六七个和她年纪相仿、用冰块敷眼睛的女孩,还有一些是稚气未退的面孔。
李黠从业有11年。她提到,11年前,医美市场以3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为主,现在,它辐射的范围正在以这个原点向两端不断延伸。
从近段时间来看,来找李黠的求美者,40%左右是“90后”,20%左右是“00后”。她告诉记者,这部分人,比她想象中更成熟。“来之前,他们会对自己要做的项目查询背书,和医生的关系更像一场博弈——他们会用自己了解的知识反问医生,和医生对谈更像一场关于专业和审美问题的磨合对抗。”
低龄化群体的侵入,也让李黠的面诊室变成了一个代际关系的试验场。几乎每天,她都会在小小的房间里目睹两代人在整形问题上的磨合:有和谐的。母亲带着孩子过来,两人商量着讨论自己的诉求;有冲突的。女孩坚决要来,母亲背着父亲偷偷带着女孩过来,在面诊室里还在争论不休;也有逼迫的,父母强拉孩子来面诊,孩子一声不吭。
价值观念在代际间累积强化,成为中年整形一代正在推动浪潮向低年龄层涌来。
李黠发现,曾经的老客户们有了小孩之后,常会拍下孩子的照片发给她,“李医生,你看看我的宝宝需要做什么手术,可以让她更美一点。”父母们期待通过“再造美学”为孩子带来更多的裨益。
李黠和杨朝伟同时提到,这段时间,一些艺考的高中生会被父母带来做手术,一方面希望“高考结束后给孩子更换一波社交圈”,另一方面希望为自己的孩子在高考时创造更多加分项。
李黠告诉记者,18岁是大多医生的底线,那意味着身体已经完成青春期发育的进程,骨骼和肌肉都相对发育完善。但也有更小的孩子来咨询医美事项,他们大多是准备艺考的孩子。对于这种没有决策能力的求美者,必须家长陪同,且双方意愿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做相关项目。
杨朝伟则见过好几位75岁的老太太。杨朝伟担心她身体承受不住,但最终拗不过。经过查体,对方符合手术条件。手术那天,周围围着几个医护人员,全程都紧张盯着她。
红星新闻记者王垚彭祥萍图据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