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记者手记:直击“红区”,他们仍在拼尽全力……
来源:中国之声
目前,国内疫情的情况逐渐向好
武汉新冠肺炎救治也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截至3月27日24时
武汉重症病例为882例
还有不少医护人员仍坚守在“红区”
“红区”是重症病房
也是和病毒较量的最前线
总台央广记者任梦岩在“红区”采访
他的“记者手记”
记录下这里目前真实的工作状态
记者手记
随着武汉市疫情的向好,越来越多的患者出院,方舱休舱、新冠定点医院回到普通医院,武汉市逐渐恢复正常。但不要忘记,武汉市仍有2000多位新冠肺炎患者,这其中,抢救危重症患者最为棘手,武汉当地医护人员与来自各地留守的医疗队员为了这些患者,拼尽全力。
为了采访这“最后一战”,我和同事来到了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这里,是仍在奋战的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也是危重症患者救治的主战场。
一位有糖尿病足的新冠肺炎患者,81岁,长期患病卧床,导致糖尿病足加剧,新冠病毒已经转阴,但是整个右侧大腿已经充满了脓毒,如果不及时截肢,毒素回流全身,肯定会死。但81岁的老人做截肢手术,存活的几率并不高,还值不值得?
拯救生命是医生的天职。为了拯救这位老伯伯,同济医院和上海华山医院的21位顶尖专家联合会诊,决定为老人实施截肢手术。几位顶尖专家平日1小时的手术,花了3个小时。
采访完几位参与手术的医生后,骨科的两位主刀医生刚好要去查房,我也有机会和他们一起进入“红区”,并且是最危险的“插管ICU”。
进入ICU,我体验了穿全套防护服。在之前的采访中,我见到过很多这样的场景,大家对于医护人员这样“全副武装”的形象也并不陌生。此刻自己穿上,才发现每一步都有讲究。需要先脱掉所有自己的衣物,穿上普通病号服、手术帽,再穿专业防护服,带5层手套(透明的检查手套、外科手术手套、橡胶手套相互叠加)、医用N95口罩、护目镜。
进入ICU,穿防护服大有讲究
等这些装备齐全后,还要再带个普通外科口罩和外科手术衣,加一层脚套。这一套穿下来,已经是大汗淋漓。
全套防护服穿下来,记者已经是大汗淋漓
从清洁区进入污染区,要过好几道门。每过一扇门,都要在手套上抹酒精再推门,一道、两道、三道。。。。。。每推开一扇门,心跳加速一个级别。这里异常的安静,只能听到塑料脚套摩擦声、沉重的呼吸声、排风扇声以及身后的关门声。从来没想过,自己能身处像电影一般的场景。
进入“红区”后,医护人员全副武装不停地在忙碌着,我也抓紧插空采访,不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采访不到20分钟,我已觉得呼吸困难,而我所做的只是举采访机而已,护士们则需要穿着这身行头,不吃不喝在“红区”工作4个小时!都说医护人员辛苦,进来才深有体会。
采访不到二十分钟,记者已经觉得呼吸有点儿困难
戴着5层手套行动不便、呼吸困难、视野受限。。。。。。这些感受全程伴随着我的采访过程。
等到采访结束,我和两位医生走出“红区”,才发现防护服脱比穿要难太多。第一个房间,首先摘掉第一层外科口罩和外科手术服,之后摘掉外层手套和脚套,消毒。下一个房间,脱掉防护服、护目镜和口罩,摘掉手套。这一步最讲究,因为防护服要“卷着脱”不能碰到外层。
整个流程下来,不到一个小时,我们都已经满头大汗了。摘掉口罩后,回到清洁区门口,再戴上普通外科口罩、洗手,最后才能再回到清洁区,坐下来。
这期间,手洗了无数次,酒精喷了很多回,带的采访机裹了两层保鲜膜,出来的时候涂抹了无数次酒精,还用紫外线灯照射了很久。对我来说这些复杂的防护流程,都是这些医护人员的工作常态,“红区”不仅是他们与病毒搏斗的战场,也是重症患者重获新生的希望。
回到驻地再听素材,感觉又回到那片安静的没有硝烟的战场。“红区”的采访经历让我记忆犹新,发稿之后,我写下这段文字。第一次进出“红区”的感受,在我心中一直沉甸甸的,可以想象那些无数次进出“红区”的医护人员,心理是多么强大!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
曾经被按下暂停键的武汉
正逐渐恢复烟火气
再次向仍奋战在一线的
医护人员致敬!
总台央广记者:任梦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