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万江滨江体育公园,几位市民在球场打篮球记者陈帆摄
3月17日起,东莞各类公共场所和经营性服务场所,在充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有序恢复开放,明确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纪念馆、各类体育场馆等公共文化场馆(站)为“允许开放类”。昨日,记者走访了东莞图书馆、滨江体育公园、市文化馆等多个文体公共场所,了解恢复开放以来,这些场所的公共文化服务、疫情防控情况。
实行预约入场人员限流
记者走访的多个文体活动场所基本都需要预约入场,且实行人流限制,入口均有较为严格的防疫措施。以东莞图书馆为例,目前开放的有位于南门外的自助图书馆和临时还书点,提供书刊借还服务。在自助馆中,专门增加了1500册热门绘本和畅销图书供选,可外借图书约5万册。该馆对图书实行消毒后才能借出,并要求入馆者必须全程戴口罩。
记者进入现场时需要测体温、出示莞e二维码,扫描入场二维码,离馆后同样需要扫描离馆二维码。在24小时自助图书馆内,记者看到现场十多名读者都戴着口罩,每人距离在2米以上。
在人员限流方面,该自助图书馆每日进馆名额300人(同时在馆不超过50人)。其下各镇街分馆同样形式陆续开放,如,莞城图书馆,仅开放三楼总服务台及展览区域,开放图书借还服务,每天分上、下午两场次,名额共100人。
此外,莞城美术馆每天接待观众人数上限为200人,可园每日限700人以内进园,市博物馆则为每日400人,东莞展览馆实行总量控制、分时分流等限流措施,每日限800人内,每个时段最多不超过100人。
线上活动为主线下有限开放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这些场馆的线下活动不多,除了一两个展览或部分开放区域外,均没有其他动态文化活动,同时也暂不提供人工讲解。在市博物馆中有“纸短情长”书信展,莞城美术馆只有一楼有“与艺战疫”——广州美术学院水彩画作品展;可园只开放部分场所,其中封闭式的展厅和邀山阁、绿绮楼等景点没有开放,同时暂停所有文化活动类项目。
市文化馆也只开放一楼展厅和非遗展厅,同时暂停人员集聚的线下活动。“我们开放场馆是为了满足市民对公共文化场所的需要,但不鼓励人员集聚,所以施行有条件的场所开放,并限流。”该馆拓展部主任龚利曦解释说。
虽然疫情期间,这些场所线下活动少了,但服务不少,线上逛展览、看演出、学才艺、品书香、听粤曲……线上活动成为了主要阵地。据市文化馆拓展部副主任韦海良介绍,市文化馆一直以“文化莞家”为载体,精心打造了“云上文化馆”。“云·走进艺术”“云·音乐会”等八大栏目,从周一到周日全天候覆盖,让市民零门槛参加,宅家的同时轻松实现自我提升、增值。
东莞图书馆同样加强了网上数字资源服务、优秀文献推荐、线上活动等。该馆专门成立了数字资源服务工作组,馆员每天多时段检查数字图书馆网站,强化监控图书馆网络运作,保证数字服务不间歇;微信公众号新增“防疫机器人”和中图学会“读联体”小程序,方便读者了解疫情最新情况;在此基础上还精选了听书、看书、软件学习视频、语言学习视频、科普咨询等资源,让广大市民安坐家中即可使用海量数字资源。
市民体育活动逐渐增多
昨日,记者还走访了市体育馆和滨江体育公园的体育场馆,对于运动之城来说,体育场所开放后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运动,人数逐渐在上升。
记者来到滨江体育公园时,是工作日的下午时间,所以市民不多,但篮球馆、网球馆等场馆都有人在挥汗,羽毛球馆因为在消毒而暂时没人。
据滨江体育公园南门入口的工作人员介绍,公园恢复开放以来,来运动的市民逐渐增多,平时工作日有几百人,周末则上千人。其中羽毛球馆共16个场地,只开放8个,每天都是爆满状态,还有更多的人预约不上。
此外,记者从该公园的官微获悉,从28日起,公园内所有场馆恢复正常开放秩序(市滨江体育公园游泳场正式开放时间另行通知),各场馆免费开放政策恢复正常,订场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话或现场订定。各场馆配套的更衣室、淋浴室等设施恢复正常使用。
“从明天起,羽毛球馆全面恢复正常,不再进行场地限制,16个场地全面投入使用,消毒也从每天消毒改为定时消毒。今天来不及了,你如果明天想打,现在就赶紧预约。”羽毛球馆的工作人员提醒说。
记者沈汉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