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堵疏漏+通滞留”双管齐下

本报3月1日讯(记者陈丽园通讯员陈创淼)“三港一站”(秀英港、新海港、南港和火车站)是我市严防疫情输入的重要关口,伴随着我市复工复产工作有序推进,进出岛车辆和旅客有所增加。3月1日,记者从秀英区获悉,为筑牢进出岛关口防线,秀英区再升级调整“三港一站”防控措施,迅速整合人力物力打出“堵疏漏+通滞留”组合拳,坚决守好“三港一站”,力保海南“北大门”防控实现“零输入”。

 1日上午,记者在新海港看到,关卡口有了不少新变化:设置A、B通道口,货车和小车分流查验出港;旅客除了持有健康申明卡,还多了绿卡或者黄卡,“这是我们在港口升级调整的防控措施,升级调整后,既能防控疫情输入,又能让旅客快速通关。”新海港驻点工作人员王瑜介绍,在旅客进入出站通道前,需要提前准备身份证、“健康码”以及近期的漫游地,同时出示绿卡和黄卡,持有绿卡的旅客是14天内没有湖北旅居史,持有黄卡是14天内途径湖北,“黄绿卡由海安驻点工作人员根据旅客提供的信息进行评估核实后发放,有了绿卡和黄卡后,我们更加容易甄别人员,有效实施‘防输入’管控。”王瑜说道。

据介绍,在推出“4+1”工作法和做好“五查五必”基础上,秀英区再次对“三港一站”的防控情况及人车通港情况进行了梳理和排查,绘制了布防图,按照“按图布防,以点配人”的原则,重新制定了管控方案和管控机制,强化部署防控力量,重点从强甄别堵疏漏和强调度通滞留两方面进行管控。

针对进出港人员甄别、放行可能产生漏洞问题,秀英区采取扩大待检区、延长排队通道,增加查验点位,设置“保持安全距离”提醒标识等措施,避免查验过程中人员聚集和甄别遗漏。同时迅速强化“三港一站”防控力量,配齐配强人员,防控和甄别人员从500多人增至800多人,同时,在“三港一站”实行“人员通行单制度”,指定专人负责甄别和放行工作,并由甄别工作人员签发通行单,对甄别结果负责,压实甄别工作责任,做到可追溯可追责。同时在各港口合理规划设置了A、B通道口和现场查验区,并将部分值班岗点的位置和装备进行了调整优化,实行了人车分流查验出港,对有发热等症状人员一律送医救治,其他人员一律护送至健康服务管理中心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连日来,秀英区“三港一站”人车通行甄别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甄别速度加快,排查防控工作更扎实、更细致,一个班次的通港时间从过去平均一个半小时缩短到现在平均45分钟左右,大大方便了群众和车辆快速通关,秀英区“三港一站”防输入效果日趋明显。1月25日至2月29日,“三港一站”共甄别安全放行2985人,健康服务管理点转移观察1612人,异常送医院31人。

相关阅读:
疫情期间城市环卫 作业量至少增一倍 2月29日新增 确诊病例57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