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一名确诊患者的心理战“疫”:从“起草遗书”到“把病毒熬死”

原标题:一名确诊患者的心理战“疫”:从“起草遗书”到“把病毒熬死”

这,不仅是一场身体上的“战疫”,也是一场“心理战疫”。

他们,有的焦虑恐惧,忧心自己的病情,甚至在脑海里起草了遗书;有的内疚自责,担心亲友被传染,连累了他人……从隔离到确诊,被“困”住的不仅是身体,不少新冠肺炎疑似和确诊患者的“心”,也一时被困住。

“心病不除,百病难消”,随着疫情发展,除了生理上的治疗,也亟需为患者注入一剂“心理疫苗”。在四川乐山、内江等地定点医院,当地医院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后,均第一时间派出心理医生对确诊患者及集中观察疑似患者展开心理危机干预。“隔离初期,(患者)都有些恐惧和担忧,这种反应是正常的。”心理医生表示。

一位治愈出院的确诊患者,在见到一直心理援助自己的乐山市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余会平时表示:“很想去拥抱一下她,在我心理、生理遭受双重折磨时,是她抚慰了我的心灵,让我有信心最终战胜了病毒!”

他们,包括我们,其实都需要一颗“勇敢的心”……

一名确诊重症患者:

曾在“脑海里起草遗书”

还拉了家族群一一交代后事

“很想去拥抱一下她,或者跪下来感谢她,在我心理、生理遭受双重折磨时,是她抚慰了我的心灵,让我有信心最终战胜了病毒!”

——一名重症患者孙先生出院后,对心理医生余会平真诚感谢

今年43岁的孙先生,1月20日从湖北武汉独自驾车返回四川乐山后,次日出现轻微咳嗽、发烧等症状。最初以为是普通感冒,买了药吃还是没见好转。1月23日,孙先生前往乐山市人民医院初步检查后,系高度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很快被送到了该院城南院区进行隔离检查和治疗,后被确诊。

在被隔离检查治疗的第二天,关于他“生病”的消息就在网上传出,其中还包括部分个人隐私等信息。“我很愤怒,但也不知道是哪个环节泄露出去了。”孙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甚至有人造谣他已经因病去世。一时间谣言满天飞,让他非常烦躁焦虑,连医护人员也误以为他不配合治疗。

这时,乐山市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余会平,拨通了他的电话,与他进行了初步沟通。“我告诉他暂时不要理会这些谣言,可以交给警察去处理,不能让自己被负面情绪控制。”余会平说,让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去配合治疗,对他而言才是首要的。

▲孙先生治疗中为自己加油鼓劲

▲孙先生治疗中为自己加油鼓劲

不过,孙先生病情最严重时高烧、浑身无力,差一点上了呼吸机。特别是后来得知自己确诊且系重症患者后,他原本恢复平静的心态一度崩溃。他的职业是做项目管理,总喜欢把事情安排好,在最悲观的时候,他甚至在脑海里起草了“遗书”,然后拉了家族群,把后事一一交待。

“当时很多亲朋好友都在跟他说努力、坚持、加油之类的话,但他都觉得是苍白无力的。”余会平及时给孙先生做了“加减法”,让他尽量不去看负面新闻,多看一些权威信息和已经治愈的成功案例,增强自己的信心。

余会平介绍,考虑到孙先生是做项目管理的,因此建议他也要做好自我心理管理,把疾病当作是人生事业中的一次危机,积极应对和化解。他确实也很坚强,及时调整了心态,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并且正式向病毒下战书:“我要熬死你们,不服来战!”

未曾谋面,余会平日日通过电话和网络与孙先生做交流,直至2月13日下午,孙先生治愈出院。第一次见到余会平时,孙先生有一种冲动,“很想去拥抱一下她,或者跪下来感谢她,在我心理、生理遭受双重折磨时,是她抚慰了我的心灵,让我有信心最终战胜了病毒!”

▲孙先生出院时和余会平(右一)等医护人员合影

▲孙先生出院时和余会平(右一)等医护人员合影

实际上,在该医院及时得到这种心理抚慰的不止是孙先生。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在对其他患者进行生理治疗的同时,乐山市人民医院也派出了强大的心理咨询师团队对患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在乐山多名密切接触者被要求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后,余会平了解到其中几位隔离者“关禁闭无聊压力大,总担心自己或家人被传染,失眠、心慌,觉得要崩溃”,她迅速对他们进行心理援助,及时缓解释放他们的心理压力。

一个“重点关照对象”:

曾忧心自责寝食不安

心理干预后情绪好转

“经过心理干预小组成员进行干预后,收治的确诊患者恐惧、焦虑、担忧等应激反应都转为轻症。”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熊辉

自责、内疚、懊悔,还总是担心和他接触过的人被感染,是不少新冠肺炎患者常见的心理。

据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官长富介绍,在该院心理危机干预小组介入后,有一名患者被列为重点关照对象之一,他总是问医生和他接触过的人有没有被确诊的,没有他就放心了。

这名患者没有去过武汉,但因疏于防范的聚会接触过外地返乡人员,因此被感染,后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让他更加自责和内疚的是,在不知自己被感染的情况下,他还接触过部分亲友和同事,这些人也被隔离医学观察。

“刚到医院时,他心理压力更大。”官长富介绍,这名患者到医院前几天吃不下、睡不好,病情恢复也不是很好,病灶还在加重。他们曾考虑对其使用镇静安眠药物,考虑各方面因素,但与感染科专科会诊后,决定暂不使用,对其心理干预进行重点关照。

在心理医生缓解其心理压力后,该患者情绪逐渐平稳。“我们也在鼓励他,正确看待自己的情绪。”官长富说,目前该患者食欲虽然较正常时有所下降,但睡眠还可以,情绪也比平稳了。经专业评估,患者没有悲观、消极情绪。

▲内江二院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内江二院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在该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熊辉看来,经过心理干预小组成员干预后,收治的确诊患者恐惧、焦虑、担忧等应激反应都转为轻症。现在的情况是被隔离后,生活的不适应让患者一时难以调整过来。

与内江这名患者类似,乐山市人民医院城南病区也曾有一名患者非常担心自己家人被传染,整日内疚、自责、寝食难安。心理咨询师也及时予以了介入,向其普及新冠肺炎知识,分析家人被传染的可能性,以及一旦感染家人如何应对,让其渐渐走出了心灵困境。

该院心身医学科主任余会平介绍,经过每日电话沟通、微信聊天,患者情绪逐渐稳定下来。最终,这名患者情绪平复,并积极配合治疗,“我现在病情稳定,情绪较好,很快就好了,世上无难事,病毒没有那么可怕。”

一种互信的医患关系:

“他们不仅治愈了我的身体,

还抚慰了我的心灵”

“做心理干预,从关心患者的日常小事开始,也是与患者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

——乐山市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余会平

“有一名患者最初表现烦躁不安,不太配合治疗。她认为自己身体好,这次只是有点咳嗽,然后就被隔离起来了。”在官长富等心理医生看来,这是患者对新冠肺炎不了解,加上突然被隔离,面对“全副武装”医护人员的不适应。

为此,他们在倾听患者“发牢骚”的同时,也向患者解释新冠肺炎的病情发展,和她交流聊天,开导她从思想上调整心态,了解她在隔离期间生活上需要什么帮助。刚开始到医院,这名患者想吃水果,熊辉就和医护人员一起买来水果送到床旁;要棉拖鞋,熊辉便到超市买来送去。简单的需求,多关心她一点点,她第二天就适应了,开始正常面对……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干预小组每天都有1至2人进入隔离病房,和患者聊聊天,也拉拉家常。聊天之中,也观察他们是否还有恐惧、担忧、自责等情绪,并引导他们回忆以前工作和生活中成功案例,树立起信心。常常走完一圈,要耗时三四个小时。“他们自我抗御,自我调节是有的。我们的出现,就是让他们感觉有更多的人在关心他们。”

在乐山市人民医院的余会平看来,做心理干预,从关心患者的日常小事开始,也是与患者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如患者孙先生,在隔离治疗后,他跟余会平提到,自己家里的水果和食品可能要腐烂了,地面的垃圾也没来得及打扫,余会平立即通过医院反馈给了社区帮忙处理。

▲余会平通过视频对隔离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余会平通过视频对隔离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他们不仅治愈了我的身体,还抚慰了我的心灵。”孙先生说,现在他更加明白,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换位思考,他觉得医护人员真的特别不容易,“等解除隔离了,我要给医护人员送一面大大的锦旗,是他们把我从鬼门关里拉回来。”

前几天,从外省回到乐山的郭先生出现发热和咳嗽症状后就医,尽管核酸检测呈阴性,但CT显示肺部依然有一些问题,便一直在乐山市人民医院城南病区留院观察。2月15日晚,医护人员无意间得知,第二天是郭先生34岁生日。

经过商量,医护人员决定陪他过一个特别的生日。2月16日下午3时许,当医护人员捧着蛋糕和鲜花、唱起生日快乐歌出现在隔离病房外时,郭先生激动不已,连声说着谢谢,感谢医护人员这些天来无微不至的照顾。

一个微信群的“病友”:

病人相互鼓励交流

也是有效心理干预方式

“病人之间的交流是有效心理干预方式。他们之间的聊天更接地气,相互之间更容易相信自己的病友,也更利于他们的心态调整,便于病情的好转。”

——从一开始收治患者,内江市二医院便建了一个医患微信群

从一开始收治疑似和确诊患者,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便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其中既有感染科医生,也有心理危机干预小组成员,每名患者到院后也会加入。

“建这个群,最初是为了解决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比如需要换洗衣服、想吃水果之类的。”该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熊辉介绍,此外,患者有任何疑问,也可以在群里咨询医生。“比如,患者经常问的核酸检测何时做,检查结果如何等。”

随着患者的增多,群里的聊天信息也开始多起来,除了聊聊日常所需和病情,也有人分享音乐和搞笑视频。“这些我们都支持,他们怎么高兴怎么玩,也是减轻自己的一些压力。”熊辉说,群里的患者们也成了“病友”,大家互相帮助,也相互鼓励和打气。“刚进来的比较担心,先来的就给后来的打气,也是一种帮助和心理疏导。”

▲内江二院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内江二院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在熊辉看来,病人之间的交流是有效的心理干预方式。“他们之间的聊天更接地气,相互之间更容易相信自己的病友,也更利于他们的心态调整,便于病情的好转。”

自己所在医院的患者情绪都比较平稳,在心理干预后都很配合治疗,熊辉也很关心湖北尤其是武汉患者的心理危机干预。“如地震后的心理危机干预一样,武汉等重点疫区患者需要更多关心,心理干预需要花更多时间,有的患者甚至在疫情结束后还需继续跟进。”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早在1月27日,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就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各地也相继对影响人群尤其是确诊患者展开心理危机干预。在武汉的方舱医院等,一本名为《抗疫·安心》的大疫心理自助救援读本已摆在书架上,供患者们阅读。

事实上,不仅是患者,面临疫情的每个人的心灵都需要防护。在乐山市人民医院,心理咨询师对报名参与疫情工作的一线医护人员,也都给予心理状态评估和跟踪疏导。此外,该院9名心理咨询师还入驻了“新型肺炎防治”网络咨询平台,向公众提供24小时在线义诊咨询服务。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顾爱刚姚永忠

(部分图片受访者提供)

相关阅读:
疫情中的湖北快递小哥:往医院送物资不敢和家里说 河北一老人解手没戴口罩被隔离?官方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