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五天后,我走出学校医学隔离观察室——一个湖北籍女生的隔离生活日志
时间走到了庚子鼠年的元宵节,也是我们学校启动防控疫情医学隔离观察室的第15天。今天,我终于解除了医学隔离观察。想想15天前,我是走进学校隔离室的第一人。
我叫王瑾瑜,湖北孝感人,金融系研究生一年级在读。一月中旬我已经听说武汉疫情的一些信息,当时我的家乡孝感还没有出现疫情的消息。1月23日,我与同学一同返京。
1月24日早晨,我到了学校南门,当时学校还没有封校,但是校门值守已经严格了很多。我第一时间联系到辅导员老师,随后老师通知我拨通了负责防疫工作张树辉副校长的电话。他和蔼地询问我的身体状况和家里情况,嘱咐我不要慌乱,并马上安排医务室王小斐大夫联系我,不到一个小时就协调好了我的住宿问题。没想到这时良乡高教园区的常务副主任路鹏也赶来看我。事后我才知道,园区启动严格校园管理比较早,我是园区第一个返校需要隔离观察的,所以也惊动了园区领导跑来指导学校安排工作。
在学校的医学隔离观察室里,我吃着学校送来的除夕大餐,度过了一个和以前不太一样的除夕夜。窗外微寒,但我的心很暖,我知道——爱不会被隔离。
1月25日大年初一,早晨7点半,我被敲门声叫醒,老师送来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之后的日子,王兵副书记代表学校把牛奶、水果送到了我的面前,张树辉副校长也打几次电话或发信息问候。
住进了隔离区宿舍,我开始关注学校网站和官微。学校20号就开始发布疫情相关信息,还有专业的医学防护指导。
1月27日,当我读着《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致全体同学的一封信》时,校领导王兵来看望我和另外四位隔离的同学。校医又送过来一袋爱心小药包,每个在校生都有,并嘱咐我开窗通风。我开始了一天的规律生活:上午,我在导师的安排下做一些与专业课程有关的PPT;下午,完成导师布置的《中央银行学》这本书的编写任务,看一些跟课题相关的研究报告,跟实践导师作汇报;另外,抽空做一些keep上的拉伸运动,晚上与同学相约网上“一起看电影”。
接下来的几天都是这样严格、规范的管理和规律的生活。这期间,学校为每位学生发放一包口罩,身在湖北的同学逐一接到了学校的慰问电话,湖北籍同学微信群也一直很活跃。学校开通了免费流量和校外网络访问,老师们在准备线上课程的时候,还不忘在线指导我的学业论文。
要说隔离这段时间,对疫情的担心是有的,但并不害怕,因为学校老师不但关心我的身体健康,还对我进行心理安抚。通过学校防疫专题网站和官微,我能够了解学校防疫工作和医学常识,知道学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都在学校指挥防控工作——学校有人24小时值班,后勤车队随时消毒并做好保障,必须到校的老师都是自驾来校,医疗队正在协调物资,学校食堂的鸡蛋汤换成了鸡汤,加了免费的水果和酸奶,学校建立了网络心理支持与互助平台,从国外归来的访学同学因为回不到疫区的家里,也得到了妥善安置。
时间从除夕夜来到了元宵节。在这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经过15天的医学隔离观察,我拿到了社科大医务室开具的解除医学隔离观察的通知书,重获“自由”。
在我接受隔离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行动,学校防疫网站已经发布100多篇消息;我们学校发起的“今天,我们不说自己,只致敬前线”接力的活动,已经有30多所高校参与;我们班级内部已经募集了将近两千元捐给疫区,这些都让我感到振奋,我们和这所年轻的大学一起打响战“疫”。
特别感谢学校,感谢老师,感谢后勤的工作人员们!未来我也希望能为学校做一些事,如果学校需要战“疫”志愿者,我会第一时间报名。
我相信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希望我们国家能早日战胜疫情、渡过难关。我在社科大,为湖北加油!为中国加油!愿春暖花开时我们再相见,皆是桃花面。
(口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王瑾瑜本报记者唐芊尔整理)
高校打赢防疫战靠制度也要有温度
近日,一名湖北孝感女生的返校医学隔离观察日志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研一学生,用朴实的笔触,记述了她在学校医学隔离观察室里度过的十五天。
在她笔下,隔离观察宿舍的生活有序而温暖:有发短信关心慰问和送牛奶水果的校领导,有定时送餐的老师和帮忙取快递的后勤小哥,有在线指导课题的导师和相互关心的朋友……
这样的生活来之不易:不仅需要学校防控机制的迅速建立和有效运行,也需要各类工作人员的通力配合,更需要学校切实做到“把同学和老师放在心上”,师生家长拧成一股绳,在服务师生中赢得师生。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防疫战中,高校如何做到“靠制度也有温度”,从这篇日志中体现出的一些做法,无疑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