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支援武汉医生随笔:阳光一定会来临

原标题:支援武汉医生随笔:阳光一定会来临

支援武汉医生随笔:阳光一定会来临

28岁的于硕是河北沧州市中心医院的一名呼吸护理护师,1月27日随河北的150名医生团队一起奔赴湖北,支援武汉市第七医院。于硕负责照顾的是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危重症病人,短短几天的时间,她已经感受到了“沉甸甸”的使命。在她写下的随笔里,随处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病人对话。

患者大姨说:“那我们有救了是吗?”我说:“对。”“这一刻我真正意识到我们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总台央视记者谢宾超)

支援武汉医生随笔:阳光一定会来临

随笔

今天是来武汉的第三天了,昨天晚上正式进入病区跟武汉第七医院的老师一起上了第一个夜班,我所在的病区是一个刚刚组建不到一个星期的新病区,护理人员只有13人,但病人却有48人,其中危重症5人都带着无创呼吸机。从新病区建立开始她们几乎没回过家,以科室与酒店为休息的地方,我们的到来缓解了她们高强度的工作,尤其我们本来就是呼吸与危重症专业的,上手更快,相对来说更专业,见得多,对于呼吸机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真正的工作环境比想象的要严峻,普通病区的危重症患者多,状态差,带着氧气血氧维持在65%左右,只能长时间带着无创呼吸机,两三个小时喂一次水,摘下面罩缓解一下受压的皮肤。

提前交接的组长说病区里可能会冷,所以第一次进去的时候穿了自己的衣服,刷手服,又穿上隔离衣与防护服,进去工作没多久里面的衣服就湿透了,物资紧缺不能随时更换,穿着湿冷的衣服坚持到再次更换防护服,有了经验第二次再进去里面只穿了刷手衣。双层的手套,多次的洗手与手卫生使下班后双手褶皱,我们开玩笑说就像手洗了一晚上衣服。双层的手套给护理操作造成了更大的挑战,血管就在手下但你感觉不到,这更加要求我们技术要高,减少病人穿刺带来的痛苦。

现在回想起来昨天跟病人的谈话,心里还是酸涩的。昨天去病房给病人做治疗,一个大姨对我说:“你们是新来援助的吧”?我说:“对,我们是河北来的。”大姨说:“谢谢你们。”我说:“不客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大姨说:“还是要谢谢你们呀。”今天早晨去抽血,一个病房内是一家三口,全部感染,我给大姨去抽血,记得晚上她去要安眠药,所以问她睡眠的情况,她说昨天晚上是她睡得最好的,我说会渐渐好起来的,多吃、多喝、多睡。不要有心理负担,有国家做支撑呢,别操心,现在已经有6000多医务人员赶赴武汉了。大姨说:“那我们有救了是吗?”我说:“对。”这一刻我真正意识到我们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从报名到来武汉,反对的声音有,支持的声音也有,这两天说的最多的就是没事呀,不用担心,会防护好的,等我回去。那会的自己是害怕的,但又是坚持的,只想早点投入工作,现在的自己是无悔的,庆幸的,庆幸自己来了。

今天下夜班,出了医院门口,拍了一张武汉的太阳,是那么明媚而又灿烂,我相信阳光一定会来临,虽然时间不定,但一定会来。因为我们心中有太阳,有希望,还有那么多为之努力的人。

于硕

2020年1月29日夜

相关阅读:
党员不配合疫情防控检查并殴打工作人员 被行拘 一位感染者日记:14天,每一天都刻骨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