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除夕,夜幕下的武汉
入夜,长江之畔的武汉,灯火星星点点。
街头的车辆少了许多,商场中也不复有熙熙攘攘的人群。这个农历除夕夜的武汉,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这个特殊的概念,与往昔相比,颇有些不同。
1月24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主任彭志勇(左三)给同事马晶分发糖果,作为年夜饭的“加餐”。新华社记者熊琦摄
在武汉市红十字会接听了一下午电话,志愿者杨颖琛接过盒饭,和其他志愿者一同吃上了一顿别样的除夕“团年饭”。了解到红十字会公布的接受社会捐赠热线电话被“打爆”的消息后,杨颖琛自发从家里来到红十字会,参与到帮助接听电话工作中。
1月24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在办公室吃年夜饭。新华社记者熊琦摄
“许多爱心人士打电话过来表达捐赠意愿,核对捐赠账号和地址。”杨颖琛说,几部热线电话的铃声,几乎没有停过,接了一下午电话,耳朵都疼了,但她的心中洋溢着温暖。“很多打电话来的热心人士都会说一声‘武汉加油’,这让我作为一名武汉人特别感动。”
从位于武陵山区的湖北恩施州民大医院来到武汉,参与支援新型肺炎救治工作的3名医护人员谭晓、周玲、刘娇的年夜饭是3碗热气腾腾的方便面。24日上午,3个人参加了相关的培训,随即,就开始了忙碌。
虽然除夕不能和家人团聚,会有点遗憾,但是她们都说,“不后悔”。因为,“患者需要我们”。
这个夜晚,列车长黄洁正在一列飞驰的“复兴号”上。作为武汉客运段南线动车组车间“凤舞楚天”乘务班组的一员,她一直在京广高铁线上负责乘务工作。这是她在高铁上度过的第八个春节。她留意到,为了切实防控疫情,机场、火车站等离汉通道暂时关闭,这让武汉火车站的站台显得格外空旷。
忙碌,是“快递小哥”陈萌这个除夕夜的特殊状态。奔走在武汉的大街小巷,他佩戴的口罩边缘已经被汗水浸湿。他是电商平台天猫超市的一名配送员。“今天配送的有不少是口罩和防护用品,必须得早点送到,不能让它们在仓库中‘跨年’。”他笑着说。
除夕夜,电力抢修人员林瑨和几名抢修队员一同,匆匆冒雨赶往一处突然跳闸的变电站。“柏泉变电站承载着武汉市东西湖区近80%的供电量,而东西湖区目前有两所发热门诊定点机构,虽然医院都有发电设备、备用电源等确保用电,但其供电可靠必须优先得到保障。我们慢不得!”
1月24日,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大型机械加紧施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在武汉市蔡甸区武汉职工疗养院附近,参照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一座专门救治新型肺炎患者的医院正在24小时施工建设中。“今晚估计又是一个通宵。我们要加快进度,为医院早点建好多出些力。”首次在外地过年的“95后”运输车司机吕俊说。
1月24日,工人们在武汉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这个夜晚,不少老家在外地的“新武汉人”也选择了留下,陪伴这座暂时生病了的城市。
在武汉市硚口区行政审批局工作的湖南女孩尹叶琼,默默退掉了好不容易“抢”到的火车票。做好了一桌饭菜之后,她给父母打了一个视频电话,问候新年快乐。
“本来也曾抱有一丝侥幸心理想迅速回家,但思想斗争了很久很久,终于还是决定留守武汉。”尹叶琼说,虽然内心会有失落,但她深知,只有遵从“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的要求,才能减少其他城市人民的恐慌,也免得给家人增加压力。
在武汉市一家综合三甲医院工作的陈莉,这个除夕夜在家中“自我隔离”。因为在工作中接触到了新型肺炎病人,她有些忧虑。好在,暂时没有出现发热状况。“参加防疫工作前,我已经把四岁的儿子托付给父母,送往了老家。今天,我把家里所有的用品都消毒了一遍。上午在家电话办公,晚上吃了一碗泡面。”
她和同为医务工作人员的丈夫,最近都工作在抗击疫情的前线,已经一周没有见面。看到空荡荡的屋子,和儿子平时玩的玩具,她说,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儿子。
“其实,我也没法隔离太久,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完成。”陈莉说,医院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疑似或确诊肺炎病例,独自度过这个特殊时期的除夕夜之后,大年初一一早,她会穿上防护服,返回到工作岗位。
之于少儿绘本作家、编辑陈颖而言,相较以往,这个除夕夜颇有些冷清,家里取消了小规模的团年饭,取消了往来拜年的计划。他浏览起网页,关注着疫情防控的最新消息。“这注定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新年,皆因我感受到此时此刻,有这么多我不知道姓名的家人,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怀着各样的心情,为着同样的希冀,同守着我们共同的家园。”
这个夜晚,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的身影依旧在病房中穿行。新型肺炎病人黄淑丽向他挥手,他们互道新年快乐。经过10余天的治疗,黄淑丽病情正在好转,下午,已经被转入了普通隔离病房。
除夕,在传统文化中是除旧布新、祈福禳灾的日子。
辞旧迎新,冬天总会过去,正如春天终将到来。
文字记者:梁建强、喻珮、王贤、王自宸、李劲峰、徐海波、谭元斌、侯文坤、冯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