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患者家属已签字离开医院,曾拒绝检查多次吵闹;悼念点“杨医生R.I.P”这组照片和留言让人飙泪。。。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12月24日6时许,北京市朝阳区民航总医院发生一起患者家属伤医事件,该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杨文在正常诊疗中,遭到一位患者家属的恶性伤害,致颈部严重损伤。
医生杨文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于12月25日零时50分去世。
值班医生还原事件经过
28日,在北京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央视新闻记者见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值班医生,他说事发当天他就在现场,并讲述了整个事件的经过。
患者家属曾拒绝一切检查,多次与医生吵闹
患者是95岁老年女性,12月4日入院的时候,患者脑梗塞后遗症,纳差、意识不清。当时是杨文医生首诊的,家属签字拒绝一切检查,仅要求输点液,但是输液后病情无改善好转。医生一直说服家属让患者接受检查,但家属多次拒绝。医生和家属交代病情,家属无法接受疾病,不接受死亡的可能性。每天都会因为一点点的病情变化和怀疑医生用药而吵闹。
12月24日早上六点左右,犯罪嫌疑人找到正在值班的杨文医生,双方交流了几分钟,尖刀就扎向了杨文医生的颈部。
监控视频截图(来源:央视新闻)
专家:杨文医生治疗过程规范,方案合理
究竟杨文医生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存不存在失误呢?记者在医院了解到,在对患者进一步治疗中,专家看了病历,调取了检查结果,查看了患者实际病情。结果显示,杨文医生和同事的治疗,过程规范,方案合理,患者的情况较入院有了一定好转。病历中曾经好几处记载家属多次拒绝检查和治疗,造成诊断治疗过程很困难。
医生介绍,杨文医生遇害后,患者家属没有表现出任何愧疚,没有任何道歉的话。但是医务人员仍然尽心尽力地为患者治疗。就在医生准备再请专家进一步治疗的时候,患者家属自行签字离开了医院。
当央视新闻记者问这位医生,杨文医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时。医生情绪有些激动地说:“这个事我可以斩钉截铁地说,杨文大夫是很好的大夫,所有患者都对她绝对好评,她这个人是很温和的,她不喜欢跟别人吵架。”
急诊科侧门设置遇害医生悼念点
12月28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来到了民航总医院。医院的急诊科设置在医院主楼最东侧,而在急诊一楼的侧门,不时有各界人士来到于12月27日晚间设置的简易悼念点,为杨文医生献花,送她最后一程。
民航总医院急诊一楼,杨文医师悼念点图片来源:每经记者滑昂摄
在28日下午前来献花的人士中,很多人并不认识杨文。一位首都医科大学临床专业一年级学生,从新闻里得知杨文不幸离世后,特意在考试结束后赶来悼念,手捧鲜花的他止不住啜泣。而另一位北京某医院医技科室的医生,亦与杨文素未谋面。
民航总医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滑昂摄
民航总医院急诊科一楼,共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骨科和神经内科等多个急诊诊室,以及抢救室、抽血室和输液室等配套诊室。28号下午,该院急诊正常接诊,前台看病的众多患者中,亦有人此前不了解杨文去世,小声打听议论。
民航总医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滑昂摄
泪目!民航总医院收到大量奶茶鲜花
“杨医生R.I.P”。
民航总医院医生杨文生前工作的急诊室,这几天比往昔更加忙碌拥挤。她的同事们在悲痛中继续忙着救死扶伤,来自北京乃至全国的鲜花、奶茶外卖也源源不断被送来。
网友们希望通过这一点点温暖告诉白衣天使们:我们和你们在一起。而更多网友的留言,特别是医务工作者的留言,让人暴泪!
12月28日,中国新闻网记者在北京民航总医院看到,急诊大厅一侧设置了杨文医生的悼念场所,不少市民自发地送来鲜花凭吊。
同时,医院还不断地收到来自匿名人士给在职医生们送来的奶茶、水果等零食。表达崇敬和关爱。
郎朗摄
郎朗摄
也有外卖订单留言:杨医生R.I.P。
郎朗摄
实际上,这样的慰问已持续了很多天。医院保安告诉记者,这两天来来往往的人群里,多了很多外卖小哥的身影,或拿着盒装鲜花,或拿着奶茶、果篮、包裹,他们都在找同一个人:杨医生的同事。
一位红着眼眶的阿姨在女儿的搀扶下送上鲜花,两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原来,她的女儿是杨文医生生前的同事,大家关系非常好。“她是个很好的人”这位同事声音颤抖地说“我们来送她最后一程。”
两位协和医院的医生前来悼念,送上鲜花,深深地三鞠躬。“虽然我们没有交集,但大家都是医生,很难过。”谈及来悼念的心情,其中一位医生苦笑了一声:“我还能说什么呢?”
医务工作者质朴的声音直戳泪窝
这个场景,在微博上刷了屏,不少网友痛哭送别杨医生…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截图
在众多网友评论中,有一网友说,“希望杨文医生在天堂过得很好,来世不要再做医生了”。这段评论得到了很多医生的回复,而这些回复让人瞬间暴泪。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截图
“此生不悔学医。”有网友评论说,医务工作者这简单质朴的声音直戳泪窝。
人民日报:必须采取更有效的措施维护医务人员的执业安全
民航总医院伤医事件发生后,国家卫健委、中国医师协会等单位及部分媒体也纷纷发表看法。
国家卫健委:这不是医患纠纷问题,这是非常严重的刑事犯罪,杨文医生对待患者态度和蔼、非常耐心。我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心情非常沉痛,更是特别的愤怒。杨文医生是一位优秀的医生,是工作中的骨干、是家庭的支撑,这种伤害医生的严重刑事犯罪行为必将受到法律严惩。这是国家卫生健康委一贯的态度。
中国医师协会:呵护生命的医师无辜地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用谴责已无法表达我们愤怒的情绪。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是医师执业精神的写照,医师在呵护众人生命健康的同时,谁来保障医师在执业过程中不受伤害,这点要求本不应成为问题,却一再发生惨案,这是为什么?
@人民日报:医生被伤害,并非孤例,一起又一起的悲剧告诉世人,必须采取更有效的措施维护医务人员的执业安全。原因再简单不过:守护医生的生命权就是守护患者的生命权,守护一方安宁的诊疗台就是守护患者的健康权。
@央视新闻:“急诊科抢救室”,是医生和死神赛跑的地方。对犯罪嫌疑人来说,将暴力加诸救死扶伤的医生,是种彻底的丧心病狂。和悲剧发生的惩治相比,通过有效预防避免犯罪发生更为重要。在医院,决不允许屠刀的存在!
侠客岛:这种对极端的,甚至有犯罪倾向的病人、患者家属的心理掌控,各级医院理应建立一个畅通的信息反馈机制,以及一整套必要的应急措施,把风险控制在苗头状态。
澎湃新闻:尽管一起起暴力伤医事件留下了令人惨痛的后果,让广大医务工作者感到寒心,让有识之士感到沉痛,但社会上依然有人故意模糊医疗纠纷与“医闹”,甚至为暴力伤医者开脱。正是因为上述错误的认识,让一些人在与医院、医务工作者发生矛盾时动辄拳脚相向,把医务工作者当成发泄戾气的对象。
每经热评:“恶性伤医”挑战社会底线保护医生是社会各界之责
12月28日,每日经济新闻发表了题为《“恶性伤医”挑战社会底线保护医生是社会各界之责》的文章,全文如下:
12月24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北京民航总医院急诊科杨文副主任医师遭到患者家属的恶性伤害,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我们强烈谴责杀害杨文医生的凶手,凶手置他人性命于不顾,杀人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目前,该凶手已经被批捕,等待他的将是公正的法律制裁,相信法律会还逝去的医生一个公道,还社会一个公道!
上述事件已经不再是普通的医患纠纷,而是一起恶性伤害事件。近年来,“恶性伤医”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国家相关部门迅速出手,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等2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对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失信行为责任人实施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177人被列入医闹黑名单。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该法将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
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一方面将有利于改善医生的工作环境,保护医生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将震慑不法分子,他们将面临法律的强力制裁。
然而,法律是不可能在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前将其绳之以法的,另外,如果任何纠纷都走法律程序,则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寄希望于司法力量的介入来彻底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如何做到对类似事件的事前防范值得社会各界深思,并积极应对,这是我辈应尽之责。现阶段,广泛存在的现实情况是医生的工作压力极大。一个医生经常在一个上午面对几十名患者,为每位患者分析诊断病情已经是“焦头烂额”,可能时不时还要承担着不被理解、被辱骂、被伤害、甚至被剥夺生命的风险。
医生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怀,以确保救治他人的同时,自身是安全的。
我们呼吁医院方面要加强安全防护。针对“恶性伤医”的事前防范,需要医院连同有关部门制定具体的防范措施、疏通医患之间的矛盾、有效安抚患者及其家属情绪,将尚未发展成不可挽回的恶性事件消灭在摇篮里。
我们呼吁患者方面多些理解。医学是高度复杂的、不确定的、有限的,而不是简单的、确定的、万能的。同一种疾病,不同患者的康复结果可能大相径庭,患者不能主观上认为疾病一定会治好,只要治不好就是医生的责任。我们也呼吁媒体多传播正能量报道。不夸大医学奇迹,多普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疾病观,为建立风清气正的医疗环境担当好守望者的角色。
“悬壶济世,治病救人。”自古以来,这就是医生的精神信仰,医生会尽最大的努力救治每一位患者,患者及家属则需要积极配合治疗。
患者也有义务维护医生的精神信仰,而不是摧毁这份信仰,这是我们社会的一道良知底线。
责任编辑:吴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