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近30所高校清退1300多人:让严进严出成高校常态

原标题:近30所高校清退1300多人:让严进严出成研究生培养常态

近日,近30所高校公布了超过1300名硕博研究生的退学名单,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高校清退不合格学生”,今年频繁进入公众视野。

是什么原因导致多所高校对不合格学生“动真格”?清退能否产生警示效果?在把住“严进”关口之后,“严出”的尺度该如何拿捏?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被退学的主要原因是“超过最长学习年限”

今年3月,广州大学对72名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随即,合肥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大学加入清退不合格学生行列。而上周末刚结束的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再创新高,达到341万。一边是考生绞尽脑汁复习备考;另一边,研究生却成为清退的主要对象。记者发现,这些研究生被退学的主要原因是,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

延边大学日前发布了《研究生退学决定公告》,对该校136名研究生送达退学决定。这136名被退学的原因是“超过最长学习年限”。其中,博士有14名,硕士122名。

延边大学《研究生退学决定公告》提到,延边大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中发现很多研究生存在学习年限届满未毕业或结业的情况。记者从被退学学生名单中看到,有一名学生2005年入学,近15年都没毕业。

事实上,高校清退违规研究生早有先例。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清退300余名研究生,原因无外乎长期不来上课,超过规定修业时长。

“研究生被清退的主因大部分与延期毕业有关。这些研究生都是延期毕业后,达到了最高修业学制,仍未完成学业,不得不按照规定被清退。”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分析。

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若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学校可予退学处理。根据国家对学籍的要求,研究生学籍一般是3年到6年。

选择延期,仍未完成学业,被清退的可能性有多大?根据中国教育在线日前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的数据,情况并不乐观。

《报告》显示,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下,研究生实际毕业生数低于预计毕业生数,并且两者之间差距不断拉大。2018年,研究生预计毕业生数为77.3万人,实际毕业生数为60.4万人,超过两成的研究生延期毕业。其中,有超过六成的博士研究生无法正常毕业。

《报告》显示,除研究兴趣、学术能力以外,导师指导频率及指导学生规模、科研成果发表规定、论文选题等因素成为研究生延迟毕业的主要原因。

“清退工作背后没有硬性淘汰机制作为支撑,各高校在执行中标准不一,而最高修学年限是唯一的硬杠杠。”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楼世洲分析,目前我国用求学期限作为主要标准清退超期研究生,与传统的学制观念有关。我国对研究生、博士生的生均经费拨款,是按学制进行;如有大量学生延期很长时间毕业,学校运行将承受较大经费压力。

清退只是分流退出的一种方式

虽然清退超期、不合格研究生是控制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种方式,但被清退显然不是学校和学生愿意看到的结果。毕业出口是最后一道关,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有几年时间,在校期间学校还能为研究生培养做些什么?

2017年,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印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完善研究生培养分流退出制度。

2019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再次重申,“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

“清退只是分流的一种方式,分流的主要手段大致包括:研究生肄业、研究生结业、降格培养等。”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吴合文介绍,目前研究生降格主要是硕博连读生不适合博士研究生培养,就再回到硕士培养阶段。

在公开报道中,记者没有找到研究生降格培养的事例,只发现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18名学生因学分不达标从本科转为专科的新闻。

“高校和学生更关注毕业论文的考核,而学生的课程学习管理机制没有发挥作用。”吴合文认为,对于长时间不上课,无视学校纪律的研究生,必须通过强化课程管理,有效实施清退等分流手段,进行警示。“研究生培养质量不能只依靠论文来评判,课程学习的过程质量也非常关键。需要对研究生培养实行全方位全流程管理,重视过程管理和过程评价。”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研究生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顶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任务首先就要落在研究生教育上。”楼世洲表示,“让严进严出成为研究生培养的常态,更应充分发挥过程评价的硬约束作用。”

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阅读:
北京一医院发生伤医事件 受伤医生正在抢救中 俄罗斯快闪:200辆汽车组成“闪耀”圣诞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