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在上篮球课图片均由陈栋摄
“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横波……”小学生们一曲动听的《九歌•河伯》,将我们的视线拉向东莞市莞城英文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该校的教导主任、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夏芳丽告诉记者,学校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小荷”艺术团唱演班的同学们演绎了许多经典诗篇,全校还开展过“24节气探究”、“中国传统文化探究”、“读书节”等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充分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瑰丽。一起来看看吧!
特色课程精彩纷呈
“中华传统文化里有许多璀璨的音符,该如何让孩子们传承学习呢?”在莞城英文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的校园里,特色课程精彩纷呈。
比如一年级的孩子去大朗看木偶戏,二年级去茶山做泥公仔,三年级去学做糖不甩……都是经典的非遗项目;
比如今年国庆前后,音乐老师会教孩子们唱红歌,语文老师带孩子们探究红歌背后的故事,美术老师带大家动笔画出来,英语老师则教孩子们用英语介绍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
▲同学们在诵读《弟子规》
再比如,孩子们每天要诵读经典篇章,低年龄段是《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中年龄段是唐诗宋词,高年龄段呢,就开始背诵小古文了。不仅每天上学有早读,每节课开始前还有3分钟读经典。目的就是让孩子们时时温习,积少成多……
▲教导处副主任夏芳丽在给同学们上课
“老师也会适当做些延展,不仅让孩子领悟到古诗词的含义,还会带领他们探讨当时的创作背景、教育意义等等。”夏芳丽老师介绍,孩子们真心热爱,背诵起来可起劲了。
唱诵让孩子们爱上经典诗篇
六(7)班的邹雅竹,是东莞歌唱届的小明星,一曲《小小莞香花》唱得清新动人。“其实我一开始并不热衷学习传统文化。”小姑娘可爱地吐了下舌头:“有些词语太难懂了,让人晕晕乎乎的。”
改变,可能是从她加入学校唱演班开始。在声乐老师的带领下,他们学唱古诗词中的经典篇章,还经常外出演出,将美妙的歌声带给更多观众。“每天都要练习嘛,唱得多了,慢慢就喜欢上了。”
同是唱演班的卢政兴告诉记者,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经典,唱演班里会学到,老师还会讲解其中蕴含的故事、历史或当时的场景,帮助孩子们加深理解。这让起初只是想“提高唱歌水平”的她,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传统经典有特殊的魅力
音乐老师陈佩婷告诉记者,在唱演班坚持下来的孩子们,成绩大多不错,对经典诗篇更有着浓厚兴趣。
学校的唱演班获誉无数,曾连续两届荣获东莞市童谣创作大赛精品传唱一等奖。但要在这个集体坚持下来也不容易。“演出前训练特别累。”严梓铭同学说,不仅上学时早晚要练习,周末也要加练。但不知是否经典诗篇有着特殊的“魔力”,让孩子们笑着坚持下去。
▲音乐老师陈佩婷指导舞台动作和神情
孩子们不仅会唱,还更会“演”,该校的戏剧特色向来出名。夏芳丽老师介绍,学校开展系列活动,比如“中国传统文化探究”、“读书节”等,让孩子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五年级就有一个班,自编自演自创了《海娃送信》这样一个完整的剧本。小朋友自己选角色,自己改编剧本,自己来演。我们都特别惊喜!”
家长也共同参与
演绎这样的经典,其实需要孩子多方面的准备。“学生要不断读书,结合不同人对海娃的评价,拼凑出故事的原型。可以说锻炼到孩子方方面面的能力。”夏老师说,老师再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会事半功倍。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其实家长也要参与进来。比如我们小时候怎样过传统节日,现在可以尝试带孩子去重温体验。”夏老师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手拉手诵读经典,让孩子多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都是很好的做法。
华中师范大学的戴建业教授说,学习经典诗词,是给孩子一双想象的翅膀。而夏老师也认为,厚积才能薄发。让孩子多了解、多接触经典,虽不一定马上能派上用场,但未来有合适时机、遇到合适情景,就会激发记忆,引导出孩子们无限的创造力。(记者查雨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