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线手记||花山文艺出版社梁东方:能编《嫂娘》,很幸运!
来源:河北出版传媒
人总是各种关系之中的人,人总是生活在人类社会复杂而又有序的亲情伦理、法理规范、人情物理之内。人在这样的网格化的社会关系与行为模式之中的生活状态,往往有诸多超越于万物之上的舍己为人的光辉闪耀出来,成为人类的楷模被传播、被颂扬。其作为人类超拔于动物属性之上的爱与美的人性,终究要照耀后世一代代所有人类。
花山文艺出版社最新推出的长篇小说《嫂娘》,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充满了母性牺牲精神的感人故事。嫂娘在出嫁的当天就已经守寡,一个人拉扯着婆家五个大大小小的孩子,用含辛茹苦的十五年时间来将他们全部抚养成人,而且全都考上了大学。但自己却因为积劳成疾溘然长逝,成为令所有闻者唏嘘不已的感天动地之哀。
作者韩继普每次和我谈起这个故事总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之情,总是不由自主地就会回忆起自己的家,自己的母亲。而他的创作也的确是站在这个既有的新闻报道之上,将个人的生命感受充分融汇其间的深情之作。
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和生命感受可以藉着一部作品被带着诸多细节充分地传达出来,那是很幸福的事,当然也是很艰辛的事。
他每次写作几乎都是以泪流满面来收场的,他给自己立誓:自己一定要完成这第一部长篇小说。而其实他自己从未涉足过文学创作,遑论长篇。他之所以有这样的勇气和胆量,完全是被激情所鼓舞着不完成不行的冲动,他的脚下有着文学之为文学最纯正的起点。
正是在这一点上,我在阅读了他文字上还有诸多问题的初稿之后,也依然对他的写作充满了信心。他的写作不为名利,没有职业作家的身份惯性使然下或多或少的写作江湖气,没有玩弄文字者在不痛不痒里了无意义玩味的无聊。
他是在如火的热情和澎湃的人性光辉鼓舞下的、声泪俱下的人间使命的传达者。他总是抑制不住要冲到前台来,将人物的命运和对这样的命运的感慨直白地说给读者;他总是把环境中的全部历史与心理要素掰开了揉碎了说得一清二楚……
这种优点就是缺点、缺点也是优点的创作状态实际上是纯正的文学最质朴的表现。我们一起研究,逐一加以分析甄别,恰到好处的可以留下,过分的就要删改;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要把一定的空间留给读者自己。这些谁都可以说一说的规则,其实在一个写作者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是经常很难揪扯得很开的。其对作者的要求,无异于重写。
而韩继普先生在自己澎湃的表达激情的驱使下,可谓虚心以待、不遗余力,改了一稿又一稿,每改一稿都打印若干册分发给朋友亲人阅读,逐一听取阅读感受和修改意见,改到相对成熟了,再拿回来面对编辑。
这样责编书稿,是最传统意义上与作者频繁互动的“编辑”过程;因为其耗时长、工程复杂而已经在越来越讲究“效率”的现代编辑过程中成为过时的记忆。没有想到,在《嫂娘》的成书过程中,我不期然地就又经历了一次。这也是作者在书稿的最后,一定要坚持将历次改稿的时间逐一记录下来的原因之一。
他讲述了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也讲述了一代人平凡而进取的人生;他是在不远的历史深处挖掘出金银珠宝的发现者,更是在现实生活的洪流中留下足堪记忆的人性光辉的践行者。
在我的编辑生涯里,有机会编辑《嫂娘》这样一本书,幸甚,幸甚。
延伸阅读:
新婚之夜,新郎和初恋女友私奔离家,遭遇不幸,双双离世。留下新娘雨燕面对着重病在身的婆婆、五个5至17岁的小叔子小姑子和一个穷到连饭都吃不上的家。婆婆承受不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也撒手归西,在弥留之际,为了不让孩子们饿死,留遗言要把孩子送人寄养。
在巨大的屈辱和伤痛中,主人公雨燕,一个还没有来得及进洞房的女人,与生俱来的那种“母性”被激发出来,毅然决然地承担起家庭的重任,以一己之力,历经15年的艰难困苦,殚精竭虑,无怨无悔地抚孤育孤,把5个小叔子小姑子全部培养成人并考进了中国的一流大学,成就了一段常人难以企及的荣耀。
为了弟弟妹妹们能吃上饭,她卖掉了自己祖传的房产;为了多挣工分,她以孱弱之身承担着超常的体力劳动;为了让弟弟妹妹们吃饱,她自己忍饥挨饿,最终患上了胃病直到发展成胃癌。
她带领弟妹们穷且益坚,矢志不渝;她言传身教,让弟妹们知书懂礼,诚实守信,尊老敬幼,友睦乡邻;她因材施教,给弟妹们以做人的榜样、学习的动力、前进的方向、人生的目标。
她把“母性”的光辉发挥到了极致,历艰辛而不倒,经磨难而不垮,成为时代的楷模。
期间还经历了小叔子文龙对雨燕的由尊到敬到倾慕到爱恋的朦胧感情变化;也有中学季老师一个天津知青对雨燕的追求经过;还有同村复员军人文勇救了雨燕后两个人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恋,历经15年的苦恋却终未成婚。心灵的交融与压抑、期盼与失望纷至沓来,直至雨燕弥留之际的倾诉,既感人至深,又令人惋惜,细细读来不由得泪透衣襟,感慨万千。
在雨燕灵位前,五个小叔子小姑子长跪不起,哭声撕心裂肺,他们把相依为命、恩重如山的嫂子喊做“娘”……
本书以精彩的故事串联起主人公15年的人生岁月,既是日常生活的全景画,更是家庭教育的教科书。全面展现了主人公担当、诚信、孝老、敬亲、表率、教导、抗争、博爱、广学、无私的精神境界和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品格。
作者根据真实的新闻报道,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饱含感情地创作了这部小说。其中的主要人物设置和情节设置框架,采自新闻报道;但是人物的性格脉络和情感脉络,以及众多的细节,都来自其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感受、生命体验。是那一代凭着高考走出乡间的拘囿,走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的人们的,关于自己人生经历和情感脉络的自述状。
责任编辑:刘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