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做百姓家门口的贴心人

 12月15日早上,在美兰区海府路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结束晨练的候鸟老人张华跟志愿者王惠亲切地打了个招呼,然后熟练地从茶水桶接了一杯热腾腾的茶水,在服务站内浏览当天的报纸。张华说,海口市的志愿服务活动项目涵盖面广,志愿者也很热情,让她感觉十分贴心。

据了解,海口市通过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提升志愿服务者和志愿服务能力水平的专业化、制定实施《海口市志愿服务条例》和《海口市志愿者礼遇办法》等举措,助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海口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本报记者赵汶

常态化志愿服务推动城市建设

“可以过马路啦,注意看车。”12月13日早上8点,在海府路与蓝天路交叉口,身穿红马甲的文明交通劝导志愿者们,手挥红色小旗子,吹着哨子,指挥着身边的电动车和行人有序过马路。据悉,在海口市区75个主次干道交通路口,均有这样的文明交通劝导志愿者为市民安全出行护航。

志愿者宋晓华说,她和丈夫赵同伟于2013年加入志愿服务队伍,至今二人累计服务时长达到了8700个小时。

“2017年5月,我开始做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宋晓华说,刚开始做文明交通劝导时,发现行人、电动车闯红灯现象严重。但是如今,马路上行人、电动车闯红灯的渐渐少了,车辆行驶时,遇到了残疾人和老人过马路时,也会主动停下来让行。

每逢节假日,国兴大道、长堤路上游等5个生态示范段,以及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三角池公园2个湿地公园,也都能看到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

“我就住在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附近,常见志愿者来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市民冯成说,经过志愿者的环保宣传,他现在出门会有意识地带一个小塑料袋,一旦手中有了垃圾,就先放到塑料袋中,等找到垃圾桶再丢,而不会像以前一样随地乱丢。

据海口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活动部部长冯家宁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实名注册志愿者超过26万人,占建成区常住人口的16%;各类注册志愿服务团队超过3000个,服务总时长超过1000万小时,志愿者年平均服务时长超过25个小时。

扎根基层暖心服务群众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做一只大公鸡。我们先看看,大公鸡长什么样子……”12月8日上午,美兰区演丰镇演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红树芽小课堂照常开课。当天,志愿者梁咏雅和其他伙伴带着孩子们合唱了《我还有点小迷糊》,并手工制作了大公鸡。

梁咏雅说,从去年红树芽小课堂开设以来,就有很多家长前来报名。小课堂的学生最多时达到了五六十人。

今年7岁的林贝,喜欢画画,每天都盼着红树芽小课堂开课。林贝的妈妈王媛说,过去,要想上兴趣班,得自己掏钱去镇上的课外兴趣培训班。如今,支教志愿服务活动走进了乡村,志愿者们为乡村的孩子们带来了免费的兴趣课程,所以,她立刻给孩子报了名,而且一次报了好几门课程,希望孩子的兴趣爱好广泛一些。

冯家宁说,今年以来,海口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为契机,全面开展城市支援农村“输血式”和农村自我服务“造血式”的各类志愿服务,积极打造了“守护一米之内”“足球小将成长计”“红树芽小课堂”等一批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全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要为百姓提供专业化的志愿服务。”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海南青年星公益服务中心发起人张天勇表示,海口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将志愿服务深入到基层,并根据百姓所需设置不同的专业化志愿服务活动,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

据悉,今年,海口市还制定出台并实施《海口市志愿服务条例》和《海口市志愿者礼遇办法》,为海口市志愿服务规范化管理和志愿者权益提供制度保障,激励全民参与公益。“要让志愿者成为服务百姓的贴心人。”冯家宁说。

相关阅读:
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 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大象闯露天餐厅吃"霸王餐" 象鼻伸来伸去场面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