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骗取医保后果严重!

1、纳入“黑名单”,联合惩戒

《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三十二条

单位或者个人存在下列行为的,纳入严重失信“黑名单”

(二)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

对纳入黑名单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失信联合惩戒。

2、最高可处五倍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八十七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及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等社会保险服务机构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两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属于社会保险服务机构的,解除服务协议;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有执业资格的,依法吊销其执业资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八条

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两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3、触及刑法,以诈骗罪论处

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医疗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险待遇的,属于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典型欺诈骗保行为

据介绍,关于欺诈骗保行为,目前国家、各省的定义并不完全相同,但总体来说主要包括:

——定点医疗机构典型欺诈骗保行为

★虚构医药服务,伪造医疗文书和票据,骗取医疗保障基金的;

★为参保人员提供虚假发票的;

★将应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记入医疗保障基金支付范围的;

★为不属于医疗保障范围的人员办理医疗保障待遇的;

★为非定点医药机构提供刷卡记账服务的;

★挂名住院的;

★串换药品、耗材、物品、诊疗项目等骗取医疗保障基金支出的;

★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其他欺诈骗保行为(过度诊疗,过度给药等)。

——定点零售药店典型欺诈骗保行为

★盗刷医疗保障身份凭证,为参保人员套取现金或购买未获相关批号的保健食品、化妆品、生活用品的;

★为参保人员串换药品、耗材、物品等骗取医疗保障基金支出的;

★为非定点医药机构提供刷卡记账服务的;

★为参保人员虚开发票、提供虚假发票的;

★定点零售药店及其工作人员其他欺诈骗保行为。

——参保人员典型欺诈骗保行为

★伪造医疗服务票据,骗取医疗保障基金的;

★将本人的医疗保障凭证转借他人就医或持他人医疗保障凭证冒名就医的;

★非法使用医疗保障身份凭证,套取药品耗材等,倒买倒卖非法牟利的;

★涉及参保人员的其他欺诈骗保行为。

策划:武汉市打击欺诈骗取医保基金专项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撰文:胡琼之钟仪

相关阅读:
  • 武汉武昌:办理一起骗取医疗保险基金案

    冒用医保卡“套钱”是违法行为武汉武昌:办理一起骗取医疗保险基金案冒用他人医保卡超量购买药品骗取相关医疗保险基金百万元,并将药品转卖给他人获利10万余元。近日,记者 2023-12-05
  • 他们利用村委会证明骗取医保金

    “检察官,我们已经就印章管理组织全镇各村开展排查、制定使用规范,检察建议非常及时有效!”9月4日,江苏省如皋市某镇政府工作人员向回访检察建议落实情况的检察官介绍道 2023-10-17
  • 严防社保基金跑冒滴漏

    近日,海南省三亚市纪委监委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检查时,发现一个疑似冒领养老金问题。今年2月,该省纪委监委向有关省直单位和各市县发出关于基层干部骗取冒领养老金问题的 2023-08-11
  • 高质效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力保医保基金"好钢用在刀刃上"

    力保医保基金“好钢用在刀刃上”江苏连云港:研发大数据监督模型应对骗保监管难题“检察机关通过监督模型发现并移交了170余人骗取医保基金监督线索,帮助我们守护住了200 2023-08-05
  • 国家医保局曝光9起骗取生育保险基金典型案例

    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生育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覆盖用人单位及其在职职工,保障单位就业女职工因怀孕分娩中断工作期间,获得基本经济收入,报销生育医 2022-11-02
  • 租借老年人医保卡骗取百万医保基金!犯罪嫌疑人终究难逃法网

    正义网上海6月6电(通讯员金玮菁)医保基金是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但却有这样一群人对医保基金动起了歪脑筋。花钱租借他人医保卡,在各大医院以看病为由,利用老 2022-06-06
春运首日火车票12日起开售 抢票攻略来了 新京报评副教授被开:用长效机制遏制校园性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