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张青松:手上永远有伤口的“重度强迫症”医生

张青松:手上永远有伤口的“重度强迫症”医生

张青松接诊患者

张青松:手上永远有伤口的“重度强迫症”医生

张青松(右)在手术中

张青松:手上永远有伤口的“重度强迫症”医生

张青松的手上永远有伤口

 24条雨裤,24双雨靴,这是骨科医生张青松的一份特殊的购物清单。六年前,武汉市第四医院在中南地区率先挂牌成立了运动医学科,自担任学科带头人开始,这些成了张青松主任常年以来的标配。

“已经是今年的第4条,希望防水涂层能多扛一阵”,11月11日,在手术室里,张青松解释,频繁地被盐水冲刷,雨裤的防水层会渐渐失效,雨靴里也会开始变潮、发霉,一般来说,一个季度基本上就得更换。他早已习惯将自己全副武装后,走上一方战场。方寸之间,他不厌不倦地做起“绣花功夫”,在患者身后给予支撑的力量。他说,自己追求的,是让患者重返运动,让运动歌唱生命。

 15吨盐水淌下,每年完成近千台手术

张青松的一手绝技,是在盐水里泡出来的。他的战场,在细小的关节缝,方寸之间便是他的天地。运动医学科常常采用关节镜这一手术方式,切开黄豆大小的口子,将筷子粗细的镜头和操作杆伸入关节内,以减轻对人体造成的伤害。通过光纤将关节内的图像放大并传输到监视器上,主刀医生看着监视器,就可完成复杂的韧带肌腱修复工作。

术中,要不间断向关节腔灌注生理盐水并排出,这样,可使压力和血压达到平衡状态,保证手术有清晰的视野,减少患者出血。关节内空间很小,操作余地有限,为了让手术做到完美,张青松选择全程躬下身,紧贴患部进行手术,而排出的生理盐水就从身上不间断地淌过。由于腹部长期接触冰冷的盐水,早早地便给张青松的肠胃留下“工伤”。

每年近千台手术,每台手术平均要耗费4至6袋3千克装生理盐水,一年下来,张青松要在15吨盐水之下,为患者完成手术。有时,一场手术下来,隔着雨衣雨裤,里面的衣裤也会被浸湿。

一天打数百次线结,手上永远有伤口

“你戴个指套,或者轻轻地打结,手就不会常破口子。”这样的建议,张青松已经记不清听到过多少次。运动医学科的手术中,在修复肌腱、韧带、半月板、碎骨片等时,要用到大量缝线,用于早期承受肌肉关节活动时的力量,线结打得不牢,会影响到强度。如果戴指套,会削弱手感,不利于打牢线结,张青松模拟过一次就放弃了,依旧徒手打结,确保每个线结都要力量到位、方向准确,不形成虚结、滑结。最多的时候,他一天要打500余次线结,而这些高强度缝线即便隔在手套外,也会把手指勒出伤口。

张青松的双手,有着和年纪不相衬的粗糙,还能清楚地看见不少伤口和老茧。“食指破了就换中指,中指破了换环指”,旧伤才愈,新伤又来,张青松的手上永远都有还未愈合的伤口,他有自己的专业坚持,“如果手术的线结有一点松动,就可能影响患者的最佳康复效果。”

让专业人士圆梦,

他有份“放不下心”的名单

张青松的患者中,有不少职业运动员或舞蹈演员,平日容易遭受关节、韧带损伤之苦,圈子里的口口相传,他们通常习惯找到张青松求助。

术后,如过早活动,可能会加重伤病困扰,但如一味休息,又不利于尽早康复。如何尽快让这类专业人士重返赛场、舞台,找到康复训练与修复愈合的平衡点,是最大的难题。对于这份“放不下心”的患者名单,张青松从来有求必应,他将患者们的复查时间设置在手机备忘录里,即使患者忘记,他也会主动提醒。

胡波(化名)是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右膝受伤后被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断裂、半月板撕裂,在比赛所在地接受了手术,然而,术后训练中,再次出现韧带断裂。他找到张青松,得到的建议是:分期手术,先填充第一次手术留下的骨道,术后快速进入康复训练,恢复肌力,二期进行韧带重建手术,分期正是为了获得最好的韧带定位点。

运动员通常更倾向于更为简单、耗时短的治疗方案,胡波也不例外,张青松仔细将分期手术的优势反复解释,“为了运动员的职业前景,少不了反复沟通,直面伤病,才能重拾信心。”

术后,张青松掐着每个时间点,提醒胡波进行各类力量训练,一次,胡波提及自己挂不上号,无法面诊,张青松索性在周末赶到胡波所住的小区,在门口的长凳上完成复查。重返赛场的胡波在首度进球后,特意拍照发来感谢,张青松说,“看见患者重返正常工作、生活,就是对医生努力的最好回报”。

在武汉市的业余球队里,很多球员受伤后习惯找到这位80后“老专家”,大家都说,张青松像修复艺术品一样对待每处损伤,真正做到了“零距离”开展精准诊疗。

不足5mm的空间里,当起“绣花人”

“行业内有种说法,做好肩关节镜手术,好比摘得关节镜技术塔尖上的明珠。”张青松介绍,以往的骨科治疗多侧重于恢复结构,而运动医学科采用微创技术,病人术后创口一般只用缝一针,最大程度地减少创伤,利于患者恢复运动功能。

肩袖是肩关节里四块肌肉的统称,这里有破损,肩关节就会有疼痛、无法抬起等症状,尤其是老年人,肩袖破裂后组织质量差、挛缩重,若强行拉拢缝合会导致术后剧烈疼痛、活动范围丢失、组织再劈裂,一直是一道难题。

在不足5mm的空间里,需要复位组织、穿针引线、打结、打入螺钉,如此狭小的空间里要穿入20多根缝线,且缝线间不可缠绕,难度可想而知,需要全神贯注和空间记忆力才能完成手术。

 2016年开始,张青松不再满足于普通的修复缝合,而是把肌腱组织的每一层解剖出来,一层层地精准缝合,对每一层组织都进行评估,分开测试复位方向、固定位置,这样就比过去“一把抓”的缝合方式精细度更高,手术缝线1毫米的差距也要较真,同事们戏称张青松是“重度强迫症”。

“强迫症”同样感染着科室团队,张青松带领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展了第一例机器人辅助MPFL重建治疗髌骨脱位,并取得成功。如今,科室团队可完成四级手术目录中的所有手术,且四级手术占比过半,成为湖北省运动医学领域的一支生力军。

张青松的手机云盘里有4000多名患者的档案,方便随时调取信息,还在每周三下班后和团队一起为术后患者免费做康复指导,已累计服务4000多人次,让患者感觉亲近、温暖,治疗也更为高效。张青松说,有温度的医生才能给患者信心,才能收获职业幸福感。

/“新锐”快答/

问:作为科室负责人,又是运动医学领域的试水者,您如何看待“新锐”二字?

答:在我的理解中,“新锐”代表着不忘初心,始终满怀激情,保持拼搏创新的精神。无论身处哪个阶段,追求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探索高精尖的干劲从未衰减。我也非常乐意将自己的经验分享、传播出去,希望和更多进入领域的运动医学专业新人共勉、共进。

新时代下的医学资讯传播,比以往来得更快、更猛,我们唯有敞开心扉去分享,打开箱底去传播,继续向前探索,才不会被淘汰。“新锐”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状态。

记者刘晨玮通讯员荆彤

相关阅读:
快递公司“加密”面单保护隐私 今明两天武汉低温跌至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