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试飞员讲述首次航母着舰:急刹车时视网膜易脱落

原标题:试飞员讲述降落首次航母着舰:急刹车时视网膜容易脱落

[环球网军事报道]30年前的11月1日,前苏联飞行员首次驾驶舰载战斗机降落到了航空母舰上,创下了历史性的壮举。俄罗斯卫星新闻网11月1日发布文章,采访了当年架机着舰的飞行员,讲述降落航母细节。

撞击甲板,短距离滑跑以及用阻拦装置急剧减速——整整30年前,1989年11月1日,试飞员维克托·普加乔夫首次驾驶苏-27K战机在“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母上降落。在航母上降落被认为是飞行训练的难关之一,本文将讲述航母舰载机飞行员的工作特点。

试飞员讲述首次航母着舰:急刹车时视网膜易脱落

舰载机降落航母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不像在普通机场,飞行员用于完全将战机停止的跑道距离已达到最小化。“跑道的标准长度至少两公里,”参加过“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母跑道系统测试的试飞员阿纳托利·科沃丘尔告诉我们,“而在航母上它只有约70米,所以降落需要做到极度精确。”

在航母着舰要求飞行员做到高度准确,因为需要把飞行的飞机停在仅约40米宽的狭窄部位。降落时要保持一定的斜角——只有3或4度。与航母的接触必须是在飞行甲板中心线的两米范围内。航母通常是在行进的,所以还要不断调整降落的轨迹。

为了在航母上能快速停止20吨的飞机需要一种特殊设备——阻拦装置,它们是在甲板上串起来的牢固而灵活的拦阻索。在“库兹涅佐夫元帅”号航母上共有四道阻拦索。飞行员的任务是,降落时让飞机钩住拦阻索制动钩(飞机尾部的一个钩,手动放开),然后自动装置就会拉住拦阻索。

俄罗斯海军飞行员已经能在“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母上娴熟地降落,不管是在遇到风暴、在夜间还是在恶劣的天气条件。“月亮”辅助降落系统——安装在甲板上的镜头能帮助飞行员“瞄准定位”。

试飞员讲述首次航母着舰:急刹车时视网膜易脱落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一名航母飞行员,对参选人员有着身体和心理素质方面的特殊要求。在接触到甲板和阻拦装置启动瞬间,飞行员的胸椎和颈椎会受到很大压力。此外,急刹车时,有视网膜脱落的风险——这也是航母飞行员的职业病之一。飞行员必须能够保持绝对的镇静,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立即采取应对措施。例如,为了应对拦阻索断裂,在降落时飞行员要开足马力,以便飞行员有可能保持一定速度,在接触到甲板后还能进行第二次起飞。

“如果拦阻索断开,飞机本身不会停下来,”科沃丘尔详细解释说,“遇到这种情况,有明确的应对指导:接触到跑到后,增加发动机推力,去飞行第二圈。如果拦阻索是在减速后才断裂的,那就糟了。飞机将无法再次起飞,会落入水中。”

据普加乔夫描述,他第一次在航母甲板降落前,已经在地面进行了多年的系统训练。起飞和着陆熟练程度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

在苏联时期航母飞行员在克里米亚地面试验训练中心接受训练。该模拟器用于模拟航母甲板,这是一安装有跳板和阻拦装置的钢制跑道。

与陆基苏-27战斗机相比,苏-33增加了机翼的面积,安装了额外的前水平尾翼。舰载机还配备了一个加固了的旨在承受着陆过程中撞击力的底盘、空中加油系统和专门的导航设备。

责任编辑:赵明

相关阅读:
2019年莞台港澳青少年科技教育交流活动拉开序幕 一份回锅肉400元?商家:精品肉定点供应58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