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你为什么喜欢看网络直播
视觉中国供图
看直播成为时下不少年轻人喜欢做的事情。《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3.97亿,用户使用率为47.9%。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7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1.2%的受访者看过直播,64.3%的受访者表示看直播主要是为了休闲放松,41.5%的受访者是为了排解不良情绪。
受访者中,00后占2.3%,90后占33.6%,80后占47.0%,70后占13.1%,60后占4.0%。
91.2%受访者看过直播
26岁的杨纯(化名)是某建筑公司的一名员工,他对直播非常着迷,尤其是游戏和体育类的直播,一有时间就掏出手机来看。“上学的时候,我看到室友看直播,跟着看了一会儿,觉得很有意思,自己也开始在无聊和空闲的时候看直播,后来看直播就变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26岁的王浩(化名)正在澳大利亚留学,他平时很喜欢看直播。“在外面生活久了,看到国内的直播就觉得很亲切”。
25岁的刘李仁(化名)在一家央企工作。他在2013年开始接触直播,“我最初看直播是因为喜欢玩游戏。和网友聊天时,看到有人评价游戏主播,知道有个主播技术很不错,也想提高一下游戏水平,就去找他的直播看了”。
调查显示,91.2%的受访者看过直播。72.1%的受访者每周看两次以上直播,其中21.7%的受访者几乎每天都看。
由于工作忙、压力大,刘李仁把看直播作为休闲放松的主要方式。“我经常看直播,游戏类、户外类和科技测评类的直播,都是我喜欢看的”。
王浩最喜欢看的是游戏类直播和户外运动直播。“看到主播一边户外运动,一边直播,我也会觉得很放松。跟着主播的脚步,感觉足不出户就四处游玩了”。
调查显示,受访者爱看的直播类型主要有:才艺类直播(46.9%)、技能教学类直播(45.6%)、旅游观光类直播(45.2%)、电竞游戏直播(34.8%)和户外运动类直播(33.2%)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分析,直播受到年轻人的欢迎,与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习惯于形象、直接、快速的浏览阅读模式有关。网络直播的内容模式符合这一代年轻人的认知特点。此外,网络直播门槛较低,人人都可以看懂,甚至人人都可以直播,所以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受访者看直播最关注主播是否有趣
杨纯喜欢和观众互动良好的主播,“有一个体育解说的主播,很会和观众互动,能把观众的情绪带动起来”。
“我女朋友也喜欢看直播,她爱看旅游、美妆类,总嫌弃我看科技类的直播。但是在直播上,我们还是有共同话题的。”刘李仁说,“有一次,她考试成绩不好,很沮丧,我就陪着她一起看直播舒缓心情。两个人什么都不说,就静静地坐在一起,那种感觉也特别好”。
人们看直播时主要关注什么?调查显示,64.4%的受访者关注的是主播风格是否幽默、有趣,58.9%的受访者关注主播展现的技术和特长是否厉害。其他还有:直播的画面是否流畅好看(36.9%),直播是否有互动(36.2%),直播的内容是否新奇有意思(35.9%)以及主播的长相是否好看(29.7%)等。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分析,第一,直播是互联网内容的扁平化传播方式,也就是去中心化。以前话语权、麦克风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现在UGC模式(即用户原创内容——编者注)越来越站到了互联网传播的高地,普通人可以在网络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这是互联网直播带来的新环境。
第二,在现代传播领域中,互联网直播把传播和互联网经济紧密地结合起来,比如抖音、快手上的社交电商,社交电商模式被放到了互联网直播中。
64.3%受访者看直播是为了休闲放松
调查中,64.3%的受访者表示看直播主要是为了休闲放松,41.5%的受访者是为了排解舒缓情绪,38.9%的受访者是为了找到兴趣爱好相同的人,35.8%的受访者通过看直播学习技能。
刘李仁曾在科技公司打工,对科技类的内容很感兴趣。“看这类直播可以让我接触到新的科技产品,学习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知识。”刘李仁说,看直播已经成为他获取新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我平时的工作涉及单位的宣传,需要学习这方面的技巧,我也会跟着直播学习。看书学习有点枯燥,直播是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直播给我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不仅如此,直播也成为一种社交方式。”杨纯感觉,看直播的时候,不用想学习、工作上的烦心事儿,可以尽情享受直播内容。“我和同学、同事有时会在一起讨论直播,还通过这些平台认识了一些有相同爱好的朋友,慢慢成为现实中的朋友。大家的爱好很相似,聊天很容易产生共鸣”。
朱巍分析,未来网络直播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现在很多贫困地区、四五线城市的小镇青年们借助直播,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话语权。主播们可以帮助做电商的‘带货’(网络人物通过对商品的宣传,提高商品的销量——编者注),某种程度上对当地的经济、就业、扶贫都有重要的意义。另外,互联网直播也促进了知识分享,对于减小城乡差距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孙山实习生徐晨
责任编辑:张义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