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市民查阅档案更便捷

市民查阅档案更便捷

武汉档案馆新馆外观

市民查阅档案更便捷

市民查阅档案更便捷

昨日,市民争相进馆参观、查阅资料,体验新馆

市民查阅档案更便捷

明亮通透的开放空间,便捷智能的查阅方式,主题丰富的展览展示——档案馆不再是传统的“密室”,而是更为开放、更重服务的公共文化空间。15日,武汉市档案馆新馆在后湖大道落成开放,5万余平方米的建设规模不仅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居于前列,其收集保管、查阅利用、展览陈列、史料研究、服务公众等功能也得到全面提升。

硬件升级

可遥控库房调取档案

武汉市档案馆1959年底开始筹建,1964年10月15日正式开馆。武汉市档案馆馆藏档案489个全宗,约100万卷件(册),其中清代地契、辛亥革命、铅印《红军报》等档案资料具有较为重要的历史价值,武汉近代民族工商业、武汉地方市政建设相关档案也相对完整系统,在服务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武汉市档案新馆位于江岸区后湖大道怡和路59号,整体平面结构为彰显荆楚文化的回形文,灰白色的主楼建筑形似档案卷宗层层叠加、千张万卷汇聚积累的宝库。

市档案馆新馆由15层主楼和8层附楼组成,总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其中库房占据了主楼一半的楼层,面积达2.5万余平方米。档案库房大面积采用实体墙面,节能高效。而智能密集架等先进设施设备,则可让工作人员在库房外遥控调取档案。

记者在监控中心看到,工作人员通过电脑发出指令,指定的智能密集架自动打开、移动,方便工作人员调取。据介绍,这套系统不仅能实现库房恒温、恒湿,遇到烟雾、水情及入库人员身份信息不符的情况,可自动报警,确保档案实体安全。

 200平方米的修裱室内,两位修裱师正在对破损档案进行修裱,修补、刷浆、用棕刷排实、上架晾干,一气呵成。室内一张修补架占据一整面墙,“可以对大幅字画进行修裱”。据介绍,硬件设施提升后,这里每年最多可完成2.88万张破损档案的修裱,远超此前每年约1万张的工作量,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将全面提速。

服务升级

查档接待室增设母婴室

新馆为市民提供了3层楼的公共服务区。1层至3层通过手扶电梯相连,通透的空间将展览厅、查档场所、报告厅串连。2楼为档案展厅、多功能报告厅。新馆档案展览区设置有常规固定展厅、流动展厅、特藏档案展厅等不同类别的专题展厅。

 3楼查阅大厅,72岁的市民郑先生正在翻阅三本纸张已泛黄的档案,“这是上世纪30年代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同学录,我想从中找到外公程博识的相关内容”。郑先生表示,据母亲说,外公毕业于京师大学堂,曾是黄埔军校教官,但家中保留的资料太少,他想从档案中找到线索、还原印象模糊的外公形象。

另一边的电子档案查阅区,江汉大学档案馆工作人员石华告诉记者,她是特意来体验新馆的。作为老馆的“常客”,她还记得那时查阅资料的艰辛,“档案出入库房,必要上下台阶,全靠人力提放小车”,而现在,不仅是硬件升级,查阅系统也升级了,本来准备耗上10天半个月的,结果3天就完成了,“得益于数字化的运用”。

“这是武汉文化人的一件大事”,武汉文史专家董玉梅表示,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离不开档案,档案是最直接、最基础、最真实的资料,保留完整的档案就是保留城市的历史,告诉我们城市是怎么走过来的。

据介绍,查阅大厅设有接待区、纸质档案查阅区、电子档案查阅区、声像档案查阅区、政府公开信息查阅区等,由从前的50个座位增加到约150座,市民可凭身份证明或单位介绍信,查阅已公开档案或政府公开信息。主要有新中国成立前的可开放历史档案;新中国成立后的开放档案包括武汉市级政府机构、人民团体、其他临时性机构、被撤销单位等的档案,另有名人档案、重大活动档案以及少量改制企业档案,已开放至1985年前;部分单位移交的现行文件。查档接待室还增加了残疾人通道、母婴室、茶水间等设施,更加舒适。

文化升级

不定期布展展示美丽武汉

新馆开放当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武汉发展成就档案文献展”“正街凝眸——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照片档案展”“起跑——新生武汉体育影像档案展(1949-1959)”“这就是武汉——武汉城市形象宣传摄影展”四个展览同时开展。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武汉发展成就档案文献展”位于二楼201展厅,精选武汉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文献和照片,分新武汉的诞生与成长、综合改革与开放城市、四水共治与城市巨变、汉派文化与和谐社会、百姓生活变迁等五个部分,展现了武汉从1949年至2019年间的若干历史片段,其中既有1949年4月毛泽东起草的解放长江沿线地区战略部署电稿、解放军进入武昌城、武钢第一炉铁水出炉、德国专家皮希勒任东风皮革厂厂长等重大历史时刻,也有不同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

“起跑——新生武汉体育影像档案展(1949-1959)”位于二楼202展厅,展览主要内容为陈勇、葛亮两位藏家所著《起跑——武汉体育影像(1949-1959)》中部分珍贵影像和实物,集中呈现了1949年至195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间,武汉地区群众体育运动的兴起,精彩的竞技瞬间和沸腾的赛事现场,不仅是劳动人民翻身解放后喜悦心情的写照,更是初生的人民共和国蓬勃朝气的生动体现。

“正街凝眸——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照片档案展”,选自武汉市档案馆近年来专项征集的照片档案,方学鑫、史青龙、胡伟鸣等摄影家的60张照片,定格了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汉正街的若干凝眸瞬间,述说着老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发展历程。“这就是武汉——武汉城市形象宣传摄影展”,80后摄影家沈昭龙、90后摄影师廖祥宇,用镜头记录他们心中的“美丽武汉”。

据悉,新馆还将不定期举办各种展览和专题文化讲座,向社会推出参与面更广、展示空间更大、活动内容更丰富的档案文化活动。附楼4至5楼将来会开辟固定陈列展,布展形式将采取传统展览、实景模拟展览及现代化声光电展览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展示武汉城市发展历程档案、珍藏特色实物档案等。“这里不仅是档案馆,也是一处公共文化空间”。

文/记者冯爱华通讯员刘英图/记者金思柳

相关阅读:
真人版《清明上河图》后天上演 难忘的童年回忆在这里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