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解决返程“最后一公里”,需更多人性化服务
国庆黄金周接近尾声,各地出现返程客流高峰。铁路、民航等部门加大运力投放,强化安全管理和服务举措,努力为广大旅客打造美好旅途。据北京地铁微博消息,10月6日,地铁7号线延长末班车运营1小时。而10月7日,7号线同样延长末班车运营。
根据铁路部门的数据,10月6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518万人次,加开旅客列车1104列。9月28日铁路国庆黄金周运输启动以来,全国铁路已累计发送旅客超1亿人次。如此庞大的客流,必然会给整个交通运行系统造成不小的压力。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主动而为,以更多人性化服务,确保旅客安全顺畅出行。
应对长假返程高峰,不仅需要铁路、民航加大运力投放,满足中长途客流的需要,也需要加大地铁、公交、出租车投放,满足旅客短途出行需求。实际上,在长假返程高峰中,地铁、公交、出租车往往是薄弱环节,这些短途交通工具的运力匮乏,与铁路、民航不能有效衔接,每每导致节假日堵在“最后一公里”,让出行在外的人心中添堵
近几年,应对节假日客流高峰,很多城市都在不断完善相关举措。但是,总体而言,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空间。
比如,今年国庆,有的城市虽然宣布地铁延长运营,但只限于国庆长假的前几天,缺乏对于后期返程高峰的应对。有的城市几乎没有节假日调整地铁运营时间的举措。这都给旅客带来莫大的不便,导致交通系统衔接断裂,降低了整体运营效率。
因此,这些城市地铁运营机制无疑具有改进的空间。诚然,地铁延长运营,的确会带来运营成本的增加,也会增加地铁线路维护、检修等工作的困难。但付出这些成本,相对于民众能获得的便利和更长远的社会效益,无疑是值得的。
当然,应对长假返程高峰,人性化服务不仅体现在地铁延长运营上,在其他各个环节,都可能有着改进的空间。例如,地铁延长运营后,公交是否也可以联动,出租车、网约车是否也可以加大运力投放?在机场、火车站、高速服务区等交通枢纽,相关的服务有没有改善空间,从而给旅客更好的体验?
不让返程最后一公里成为长假体验的痛点,相关部门就应当多些换位思考,多找找自身的不足,多些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让整个城市的服务系统,特别是交通保障系统的运行更加高效,才能让民众更顺心,获得更多便利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