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北青报:人情消费何时不再“猛于虎”

原标题:人情消费何时不再“猛于虎”

“你和××关系好吗?”“高中玩得挺好的。”“那这次她国庆结婚你去吗?”“噢,其实我们不太熟。”近日,一个在网络上流行的段子折射出部分年轻人对参加婚礼交份子钱的无奈乃至抵触情绪。国庆期间,刚工作一年的贺珮陷入了随份子钱的烦恼中,已经收到8份婚礼请柬的她算了下,光份子钱加起来就得花掉近7000元,相当于她一个月的工资。

短短7天时间,一个月工资就被8场婚宴酒给“全部没收”,贺珮的遭遇其实并非极端个案。对大部分国人来说,“份子钱”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邻居家乔迁新居、亲戚家里添了新丁、长辈生日等等,可能都需要出一份“份子钱”。“份子钱”一般是你来我往,能够起到加深人际关系的作用,是民间的一种习俗。然而,随着“份子钱”的数码加大,一些地方逢喜事就办酒宴之风愈演愈烈,导致“份子钱”成了一种沉重的人情负担,很多人收到请柬如收“罚单”,称之为“人情消费猛于虎”一点儿也不为过。

难怪俗话说,“人情大于债,头顶锅儿卖。”就受礼者而言,明知“人情”是债,“份子钱”收下了,喜酒吃过了,这些“人情债”却欠下了,该还的还要逐人逐户,甚至加倍偿还。就送礼者而言,不送礼吧,情面过不去;送礼少了,好像也不好看;送礼多了,负担不起,实在让人纠结。

自古以来,国人都崇尚礼尚往来,结婚、生子、生日、参军、乔迁等是人生中的喜庆大事,热闹祝贺一下,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都送“份子钱”,且相互攀比,无疑增加了亲朋好友的负担。因此,送“份子钱”理应适可而止,否则背离了礼尚往来的本意,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关系变了味。“唯礼是图”的礼尚往来,实质上就是把人际关系金钱化,使送“份子钱”者和收“份子钱”者都把礼金多少作为衡量感情深浅的唯一尺度,既加重了人们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也败坏了社风民风,已到了必须改变不可的地步。

对于礼尚往来成为负担、人情消费“猛于虎”,不能止于批评和抱怨,而应当站在移风易俗、革故鼎新的高度,从每个人自身的努力做起,正确处理“面子”和“里子”的关系,科学确定人际交往原则,倡导新事新办,节俭办事,让人际交往与自己的经济能力和心愿相符,把人情消费从“负担”变成“互利”。

首先应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从我做起。一方面,自家有什么喜事要办时,尽量缩小知会范围,降低交往、宴请标准,减少不必要的礼节,尽量把酒席办得节俭、平实、文明、健康。另一方面,参加别人的宴请不妨转变观念,努力以个体的革新推动周围环境的改变。遇喜事不必一味送礼金,可以送一束浪漫的鲜花,或发一条问候的短信,或点一首深情的歌曲,既表达了情意,又不增加各方负担,并富有时代气息,真正让礼尚往来回归正常的感情交往,成为互惠互利且整体上有利于增进社会利益的人情消费。

人与人之间所需要的亲情、友情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维护亲朋好友的人情往来,更不能寄托在物质和金钱上。人逢喜事,还是少送“份子钱”为好,只有少送或不送“份子钱”的人越来越多,人情消费不再“猛于虎”才能成为现实。(本报特约评论员)

责任编辑:张申

相关阅读:
大三学生两年骑行3万9千公里:享受无拘无束的冒险 从“人口卡片”到二代身份证 身份证见证时代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