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她从不介意把手机号码给患者

她从不介意把手机号码给患者

正在协和消化内科给病人做检查的涂蕾医生(左)

她从不介意把手机号码给患者

涂蕾导师侯晓华教授

 17日,长江日报官微自推出“13岁男孩陈俊伦来汉抢救”系列报道后,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19日,人民日报、新华社、澎湃新闻、健康湖北等全国媒体及湖北省卫健委官媒纷纷转发,传递了武汉这座城市的温暖和担当。下午,记者专访了救人医生涂蕾。

 1985年出生的涂蕾来自江西丰城,是武汉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也是该科室最年轻的副教授。2002年9月,大大咧咧的17岁女孩,带着憧憬,从江西老家前来武汉,正式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一名医学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她和所有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一样,在开学典礼上齐声诵读希波克拉底医学生誓言时,做一名好医生的初衷便在心里生根发芽。

这个侠女“热心快肠”

“涂医生您好,非常不好意思,打扰您了……”按下手机接听键,涂医生耳边响起了患者的声音,还没等患者“客气”完,她当即回答“说”,示意患者有话就说,不用客气。同时,她又经常留自己的电话给住院病人,经常主动打电话对患者嘘寒问暖。

涂医生的手机里有上百名患者的电话和联系方式,在很多患者眼中,她善良心细。今年63岁的武汉人胡女士,在2012年,就是涂医生的老粉丝。7年前两人“偶遇”时,涂医生还是一名刚刚博士毕业不久、在各大科室规培轮转的“稚嫩”医生。

当时,患有冠心病的胡女士因胸痛来协和医院心内科就诊,需要做冠状动脉造影,穿刺过程中手腕处会出血。教授操作结束后,涂医生主动上前将患者手掌上的血渍擦干。“您手上的绷带要定时松一圈。”胡女士回忆,当时眼前帮自己擦拭的这位“小姑娘”非常细心,自己便记住了她的模样。

 4年前,胡女士因便血来协和消化内科看门诊。“哎?你是几年前心内科那个实习医生吧?”走进门诊,胡女士看到涂医生后,一下子便认出了她。“是,阿姨您好,今天你身体哪里不舒服?”涂医生回之以微笑。一系列操作就诊完,她主动提出互留手机号码,以便后续复诊。

胡女士告诉记者,知道涂医生忙碌,4年来很少主动联系她,反而是涂医生时常打电话过来询问她的情况。“你的用药有没有反应?现在怎么样了?身体舒不舒服?”胡女士微信中不定时会收到这位“女儿”的消息。

消化内科博士研究生陈昱桦,是侯晓华教授的学生,她6年前认识的涂蕾。她告诉记者,自己初来乍到,在临床值班时,“如何做胃镜、如何从各个图上看炎症的发作”等等都是自己的“直系师姐”涂医生主动教她的。在陈昱桦眼中,涂医生非常耐心。许多病人做胃镜前会恐惧,涂医生会提前消除患者恐惧,“胃镜刚经过咽喉的时候是最难受的,过了就会好很多,要大口呼吸。”

这个侠女“胆大心细”

在金洁琼护士眼中,涂医生是一个“胆大心细”的人。协和消化内科医生经常会遇到一些异物卡喉、出血的病人需要做急诊治疗。涂医生值班时,面对患者家属陷入恐慌时,总能临危不乱,很精准地找到出血点,处理相当到位。有一次,一位患者食管卡鱼刺,一半鱼刺在食管壁外面、一半在食管里面,且位置较深,异物若隐若现。涂医生迅速地与病人谈好风险后,便熟练地将鱼刺取出。

涂医生时刻为患者着想,她从不介意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给患者,还会主动跟他们说:“你可以晚上给我打电话,我白天比较忙。”因为毫无架子,让她收获了不少年轻粉丝。“除了电话号码,她的手机里还有很多患者的病历照!”金洁琼告诉记者,涂医生的专长是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有些患者粗心大意,来医院复诊时,忘记携带以往的病历,炎症性肠病治疗是动态的过程,需要和前面的病历进行对比。涂医生拿出手机,常常能快速翻出之前这些患者的病历照。

对于急危重症患者,涂医生非常重视及时的抢救和治疗。涂医生告诉记者,自己5岁时,有一段时间在爷爷奶奶家住着。有一天,爷爷因为脑出血晕倒,手足无措的奶奶立刻让她跑到5公里外的爸爸单位去找爸爸回来。因为30年前,奶奶家没有电话,邻居阿姨骑着单车,载着小涂蕾赶往涂爸爸单位。尽管最终送到丰城人民医院去做了急诊开刀手术,爷爷还是身体瘫痪。“这是我懂事以来,记得的最早的事情。”涂医生告诉记者,之后随着年龄慢慢增长,她内心学医的意识越发强烈。回想爷爷的往事,涂医生常常会想:“如果自己是医生,就不用跑去找爸爸。如果当时就医及时,爷爷可能也不会瘫痪。”

在涂蕾正式成为一名医学生的那一天开始,便身体力行地实践着“临危不乱、及时救人”。

【专访涂蕾导师侯晓华教授】

“非常欣慰,我的学生

能够有侠士之风”

“协和医院的年轻人都很热心、善良,我相信,在有需要的时候,他们会从社会的不同角落挺身而出,涂蕾只是他们中的一员。”提及学生涂蕾的义举,武汉协和医院消化科主任侯晓华教授表示非常欣慰,自己的学生能够有如此侠士之风,“该出手时,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

 2007年,涂蕾考上研究生,师从侯晓华教授。认识学生已有12个年头,侯晓华至今还能记得,在研究生面试时,身材瘦弱的涂蕾表现得落落大方,让他印象深刻。他回忆,面试时,涂蕾被问到是否害怕读研后会常常接触实验犬,涂蕾的第一句回答就不落俗套,她说,“谢谢您考虑了我”。结束面试后,老师们一致对涂蕾评价很高,大家都说,“这个女生非常灵活,表现突出,是棵好苗子”。

侯晓华始终默默关注着涂蕾的一路成长,他说,涂蕾个性外向开朗,工作风格也一直风风火火。在美国留学做博士后工作2年后,再回武汉的涂蕾让侯晓华注意到她的变化。在工作中,涂蕾更加细心,为患者治疗操作时也更为细致,如今,她已经是消化内科最年轻的副教授。

除了在业务能力上的成长,涂蕾与日俱增的责任心也让侯晓华动容。他经常看到涂蕾在医院忙到深夜,甚至好心地提醒过她:“孩子还小,你一个做妈妈的可不能总让老人管。”涂蕾的回答却是:“患者也很重要。”

从医多年,侯晓华教授习惯挂在嘴边的话是,“能救的病人一定要救,医生最重要的是有责任心”。涂蕾一直牢牢记着老师的嘱咐,如今,有了在动车上挺身而出向患儿伸出援手的义举,侯晓华毫不意外。

侯晓华教授期望,学生能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追求,不断提升临床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用行动回馈社会,做一名令患者放心、满意的好医生。

文/记者苏金妮刘晨玮

图/记者李彤通讯员涂晓晨

相关阅读:
众多爱心人士接力帮助小俊伦 “小俊伦目前已脱离危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