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三位武汉“叔叔”助她圆梦

武汉晚报讯(记者刘峥通讯员王欢)“我真的很幸运,遇见这么多真心帮助我的人。”9月3日,23岁的土家姑娘汪棋坐上离家的列车,前往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就读企业管理博士研究生。怀揣着3位武汉“叔叔”捐赠的一万元学费,乐观爱笑的汪棋眼睛湿润了。

汪棋是宜昌采花乡红渔坪村人,家里住的是危房,全靠父母在自留地种菜,一家三口年收入不到1万元,是村里的贫困户。8月1日,汪棋收到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又陷入“考上大学人更愁”的窘境。

 2015年高考,汪棋以优异成绩考上山东大学,交完学费,沉重的经济负担让她第一次犯愁。在同学们享受多彩的大学生活时,她一边努力学习,一边勤工俭学。通过课余时间兼职做家教,她平均每月能挣近1000元,不仅功课没落下,成绩还一直排在全校前5%,每年都获得助学贷款和奖学金。

第二次“发愁”是去年夏天,汪棋以优异成绩获得推免直博名额,“博士梦”只差临门一脚,而愈发困难的家庭状况让她左右为难。“我们家的贫穷,最重要就是没有文化,希望女儿一心求学,有更好的未来。”这一次,母亲汪成祥的坚定态度感染了汪棋。汪棋读大学的几年间,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聚力扶贫,帮助她家的蔬菜拓宽销路,昔日危房也改造完成,收入逐渐好转。汪棋安心参加推免生夏令营,最终获得浙江大学的推免资格。

虽然家庭状况好转,但8月中旬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不久,汪父因为关节病住进医院,汪棋第三次犯了难。就在这时,在五峰挂职的武汉干部潘牧了解到这位土家姑娘的窘境,决定和两位汉企负责人叶彬和熊威一起去红渔坪村资助汪棋。

“农村孩子出个本科生不易,汪棋能从本科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更难!”潘牧说,同行的三人都被这个一心求学的孩子所感动,大家决定自掏腰包,在汪棋读博士的5年时间,每年共同提供保底一万元的资助。

汪棋感动地说,现在又多了一个信念,就是把爱心传递下去。

相关阅读:
学习终极“秘诀” 化解家庭矛盾 把养老做到“一碗热汤”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