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那时家里条件差,多亏上中学时党和政府帮我渡过了难关,让我能顺利完成初中学业。”每当回想往事,冯肇平对党和政府的恩情总是感激不尽,所以他常说,有一份热,就要发一份光。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已经从仓库保管员成长为拖拉机厂技术骨干的冯肇平,本来也想考大学去深造,但因为组织需要,他选择了继续坚守岗位,这一干就是几十年。
退休后的冯肇平不断提醒自己,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他觉得,像义务巡查路灯这类事,对作为党员的他来说,就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每当晚上看到社区居民在路灯下平安回到家时,就是我最满足的时候。”他说道。
如果说一盏盏路灯是闪烁在城市上空的一只只“眼睛”,那么冯肇平无疑就是社区“眼睛”的守护者。3400多米、170多盏灯,这是冯肇平负责巡查的道路长度和路灯数,每走一趟就是一个小时。17年来,无论刮风还是下雨,冯肇平巡查的脚步从未间断。
无声守护灯火照亮居民归途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时,三亚社区居民林淑梅经常会看见自家门前走过一个熟悉的身影。“老冯又去巡查路灯了。”作为冯肇平30年的老邻居,林淑梅对冯肇平巡查路灯早已习以为常。“本来退休生活可以过得轻松惬意,可老冯不这么想,他想一直发挥余热,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林淑梅说。
2002年,冯肇平从企业退休。退休后发现,社区里常有一些损坏的路灯没有及时得到修理,而没有路灯的照明,就会影响行人夜间出行。于是,他便自告奋勇承担起了义务巡查辖区路灯的工作。在巡查时只要看见坏了的路灯、垂掉下来的电线,冯肇平就会马上联系维修工人,并带着维修人员去修灯、检查线路。“我和冯老特别熟,这么多年他换过几次手机,但我的号码他始终存着。他经常带我们修灯,时间长了他也学会了一些维修技能。”美兰区市政维修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刘生富说。
“他眼睛有白内障,我就担心他年龄那么大还往高处爬,万一滑下来怎么办?所以就跟着一起去帮他。”冯肇平的儿子冯锡雕说。
除了巡查,以前,冯肇平每个月都会骑自行车到供电所交电费。这件看似简单的差事,对于一个70多岁的老人来说,却有不少琐碎的细节要操心。15年间,三亚社区的路灯从来没有因为欠费影响过晚间照明。2017年,老城区公共照明的电费缴纳可以自动划款扣除,冯肇平终于不用在家和供电所之间来回奔跑了。
冯肇平的妻子郑妚娃说:“有时候我们正吃饭,居民来到家里说哪里的路灯坏了、电线掉了,他就马上放下碗筷去查看。我打心眼里心疼他,但想到他在为居民做好事,我就支持他。”
义务巡查路灯的事做久了,也有一些不明就里的居民把这位“守灯老人”的热心当成了理所应当的事,一遇到路灯故障,就来催促他过去维修。
“路灯一坏,就有人来叫我换。”冯肇平说,有些人不知道他是个志愿者,以为他是为了赚钱。对此,他还要向别人解释,自己就是为了大家晚上出行方便,没有任何报酬。
老骥伏枥社区里的“热心肠”
“人退休了,思想不能退休,革命精神更不能退休”,这是冯肇平一直坚守的信念。
“我从小在三亚社区长大,呵护好这片家园,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冯肇平说,作为一名老党员,他觉得自己更有责任积极投身到社区事务中,维护好社区的一草一木。
“每次卫生大检查,大街小巷里都能看到他巡逻的身影。”林淑梅说,冯肇平是个闲不住的人,社区的大事小事,只要需要他,他都会站出来。
海口“双创”期间,三亚社区的一些路面要进行硬化,而个别居民在房屋外搭建的小厨房、小厕所,以及台阶等自建设施因占地太多,影响了道路建设,需要拆除。
刚开始,居民都不愿意配合拆除。冯肇平见状,主动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上门,不停地摆事实、讲道理,说清楚修路对社区居民的好处,最终得到了居民的支持配合,社区道路硬化也顺利进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说起冯肇平,社区居民赞不绝口,都说他是“活雷锋”。“冯肇平在老百姓中间的信誉度非常高,他真正发挥了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党员的风范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三亚社区党支部原书记谢容芳说。
“老冯叔帮我们社区解决了很多事情,为我们社区作出了不小的贡献,我们都非常感谢他。”社区干部郑茹丹说。
“作为一名党员,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论在什么位置,不论多长时间,都应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会默默地把巡查路灯这项工作坚守下去,一直到自己干不动为止,做一名退休不褪色的共产党员。”冯肇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