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影事丨木偶戏的夏天

影事丨木偶戏的夏天

■巷头木偶传承基地特意为小学生们准备了减重木偶

影事丨木偶戏的夏天

■舞蹈老师教孩子们练习舞姿

影事丨木偶戏的夏天

■一名学生在给木偶整理衣裳

影事丨木偶戏的夏天

■大朗巷头木偶剧团团长陈绍初在认真教孩子们练习“举功”

影事丨木偶戏的夏天

■传统木偶戏结合舞蹈的形式,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影事丨木偶戏的夏天

■休息之余,享受一些传统美食,别有一番滋味

影事丨木偶戏的夏天

■学员陈慧祺在认真练习“举功”,“我喜欢木偶戏,如果我学会了,要去更多的地方表演,让更多的人知道。”

影事丨木偶戏的夏天

■每一个动作,都倾注了巷头木偶剧团每位老师的心血

影事丨木偶戏的夏天

■木偶戏的练习不容易,但是孩子们都能坚持下来

影事丨木偶戏的夏天

■融入了舞蹈的传统木偶戏,同学们学习起来更入迷

对巷头小学三年级学生陈慧祺来说,这个夏天很难忘。

暑假,在老师的带领下,她和同学来到大朗巷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四楼,参观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木偶戏)。当她试着拿起木偶的那一刻,就喜欢上了这门古老的技艺。

得知这里要举办木偶戏学习班,她第一时间就报了名。“我喜欢木偶戏,如果我学会了,要去更多的地方表演,让更多的人知道。”陈慧祺认真地说。

学习木偶戏,一开始要先练基本功——举功。木偶很重,一个就有8斤多,对于小学生来说,要举着不断练习,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巷头木偶传承基地特意为小学生们制作了“减重版木偶”。

这一天,大朗巷头木偶剧团团长陈绍初请来了市文化馆的舞蹈老师,教孩子们练习舞姿。陈绍初认为,将舞蹈融入木偶戏,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更容易接受传统技艺。他说,大朗巷头木偶剧团2006年重组,2007年被评为木偶戏演出基地。目前木偶剧团成员平均年龄50岁,为了更好地传承巷头木偶戏,不断层,这是办学习班的初衷。

课间休息,老师拿出了传统手工做的糯米糍分给同学们。吃着传统手工做的糯米糍,传统木偶戏与传统美食的碰撞,别有一番滋味。(记者程永强实习生高锐图/文)

相关阅读:
小伙流浪二十年 东莞志愿者助父子团聚 流行语丨阶梯式起床是上头姐妹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