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早上7时左右,谢玉冰出门了。沿着巷头排洪渠,她打开“智网APP”,一边拍照,一边写下巡河日志“水质正常,水面无漂浮垃圾”。当天,她花一个小时巡查三条河涌,“从头走到尾”。
谢玉冰是大朗镇网格管理员,现在她多了一个头衔“河涌巡查员”,每周至少巡查一次河涌。凭借“智网工程”大数据平台,大朗镇88名网格管理员成了19条河涌、6个水库、3个湖泊的“守护人”。
88名网格管理员每周巡河
点开手机上的“智网APP”,谢玉冰熟练地操作起来,“每次巡河都会拍七八张图片。”
大朗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后,在去年2月份将巡河工作纳入“智网工程”。在谢玉冰看来,“这是顺手的事。”网格管理员每天都会穿梭于大街小巷,沿着辖区的河涌走一圈,“也不会占用太多时间。”谢玉冰如是说。
谢玉冰出生在大朗,见证了周边河涌水质变化过程,“原先清澈见底,一度黑臭难闻,现在还是浑浊。”不过,现在河道两岸截住了污水,清理淤泥后,河水水质得到改善。“我们要做的工作,主要是发现问题,维护河道清洁。”谢玉冰从巷头排洪渠转到南华园排渠,然后再到高英渠,“这三条河涌成T型,就是我的巡查范围,每周都会走一圈。”
目前,大朗镇将辖区内19条河涌、6个水库、3个湖泊,按照五个网格划分,让88名网格管理员各司其职。谢玉冰属于竹山村第一网格,就领到了三条河涌,“巷头排洪渠、南华园排渠、高英渠。”一个小时后,谢玉冰大汗淋淋,但她顾不上擦汗,“先上传图片,汇报巡河情况。”值得欣慰的是,“现在没有漂浮垃圾。”
交叉巡河杜绝偷排废水
同一时间内,大朗高英村第一网格的网格管理员李毅鹏也在巡查高英渠。
网格管理员交叉巡河,可以及时发现两岸的问题。“相互促进,查漏补缺。”李毅鹏笑着说:“现在水质比以前好转了,主要是水面保洁问题。”
由于辖区内的河涌处于中下游,有时从上游漂下来的垃圾和水浮莲会堵塞河道。谢玉冰告诉记者:“这些河涌其实就是排水渠,以前主要排放两岸企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如今,截污管网收集污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河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垃圾和偷排废水。
李毅鹏坦言:“经过一年的巡查,现在高英渠水质开始改善。”这条近千米长、宽约3米的河涌,平时基本靠上游的水闸输水。“平时做好水面保洁,基本上就不会发臭。”
而网格管理员不定时交叉巡河,也有利于发现排污口偷排乱排废水,“发现偷排行为,立即上报微信工作群,当天就能查处。”李毅鹏说,现在基本上没有偷排废水行为,河涌生态环境正在修复,有时还会看到白鹭在河里觅食,周边群众晚饭后也会在高英渠边上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