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贩毒女子冒充孕妇用尿检蒙混过关,上海警方通过血检发现真相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国家禁毒委员会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现有吸毒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出现下降,我国禁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上海检察机关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介绍,近年来,上海办理的毒品犯罪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新型合成类毒品增多,部分软性毒品外观迷惑性更强。二是毒品犯罪类型相对集中。三是“零包”贩售加剧,交易方式不断翻新,趋向复杂。
外观迷惑性更强,交易方式网络化、复杂化
检察机关介绍,近年来,以冰毒、K粉、摇头丸为主的第二代合成类毒品犯罪案件增长迅速。与此同时,毒品花样不断翻新,部分包装成咖啡、奶茶、巧克力、跳跳糖等,外观包装上迷惑性更强,价格相对传统毒品更便宜,更受青少年吸毒者追捧,犯罪趋向低龄化。
与此同时,犯罪分子通过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方式收取毒资,利用智能快递柜交易毒品,这种非接触式的毒品交易隐蔽性更强,查缉、侦办难度更大。
闵行检察院向记者介绍了新型毒品“犀牛液”通过网络贩卖的一个案例。
在该案中,老板借用自己员工的身份信息办了手机卡及银行卡,同时用该员工的身份信息和地址收发快递,又通过微信和淘宝等渠道销售犀牛液。
2019年3月,公安机关将该员工李明带至派出所审讯。根据李某的口供,民警很快抓获了犯罪嫌疑人王某华,其到案后对自己用他人身份信息贩卖毒品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2018年11月淘宝禁止犀牛液上架出售时,王某华得知犀牛液是违禁品。因害怕用自己身份信息会暴露,于是每次收发快递就用李明的身份信息,同时还用李明办出的手机号、银行卡绑定微信用于发犀牛液的销售广告。
2019年3月,王某华在微信上接到一笔购买50支犀牛液的订单,谈好每支80元的价格后,王某华就按照对方发来的收货地址将50支犀牛液快递寄出。
根据王某华提供的买家信息,公安机关成功抓获余某君。经查,涉案的50支犀牛液是余某君通过微信联系犯罪嫌疑人徐某(取保候审)以人民币5750元的价格购得,而徐某又通过联系上家犯罪嫌疑人王某志以人民币4750元的价格购得,之后,王某志又联系上家犯罪嫌疑人王某华以人民币4000元的价格购得,并约定由王某华直接向余某君发货。
同时,向余某君购买犀牛液的张某飞也被抓获归案。
日前,闵行区检察院以涉嫌贩卖毒品罪,对犯罪嫌疑人张某飞、余某君、王某志、王某华批准逮捕。
自身藏毒、假冒怀孕,犯罪分子通过这些方式贩毒
长宁检察院对近三年来办理的401件毒品犯罪案件进行了梳理,发现犯罪案件大量集中于贩卖毒品罪、容留他人吸毒罪和非法持有毒品罪三个罪名,占到毒品犯罪案件的96%。
同时,犯罪分子贩毒的方式则五花八门。宝山检察院向记者介绍了一例大学生“自身藏毒”的案件。
刘某某系四川某高校在校大学生,2019年5月中旬,刘某某通过网络搜索到“招人信息”,称需要人“带货”,一次给一万至五万元人民币。刘某某当即与对方取得联系,对方通过QQ指示刘某某从四川省前往云南省西双版纳,随后从西双版纳派人协助刘某某偷越国境至缅甸。雇主与刘某某在缅甸碰面后,指使刘某某通过体内藏毒以及拉杆箱藏毒两种方式,将毒品走私回西双版纳。
尔后,刘某某搭乘云南至上海的航班,在浦东机场中转时被公安人员抓获,公安人员在其体内及携带的行李箱内查获海洛因七百余克。目前,宝山检察院已依法对刘某某以走私、运输毒品罪批准逮捕。
近日,杨浦检察院受理了一起贩毒案件,该罪犯假冒怀孕、哺乳期妇女,企图逃避法律惩处。
被告人王某是一名有过多次贩毒前科的年轻女子,今年3月,王某在贩卖毒品时被民警当场抓获。被抓获后,王某称其已经怀孕5个月,家中还有一名处于哺乳期的1岁男孩。情况若属实,根据法律规定,不适宜对王某采取羁押的强制措施。拘留前的尿检结果显示王某确实怀孕,可王某的身材怎么看也不像是怀孕5个月的样子,民警警惕起来,对其进行血液检测,发现没有怀孕,后经再次讯问王某,原来其为逃避处罚,用开塞露装了已怀孕女子的尿液并放进自己的私处,混过尿检。王某声称的1岁儿子其实也是她姐姐的孩子。最终,杨浦区检察院以涉嫌贩卖毒品罪将王某批准逮捕。
检察机关介绍,吸毒引发的行为失控可能直接导致和诱发各种犯罪,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灾难。相关数据表明,10.2%的毒品滥用者出现过攻击他人的暴力行为,30.4%出现过性冲动,5.4%发生过性暴力行为。
在第三十二个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上海检察机关再次提醒大家,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责任编辑:闫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