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文史泰斗杨宝霖解密东莞四大谜团

香港命名究竟与莞香有没有关系?

为何莞城千年镇象塔底埋的是铜钱而不是象骨?

东莞人形容贪得无厌时说的“狼过犭贪”中的

“犭贪”是什么东西?

2008年9月23号,东莞中学初中部第五届读书节开幕,邀请东莞文史泰斗杨宝霖先生为200多位教职工送上了一场以“东莞沿革”为主题的讲座。杨宝霖先生以其几十年来致力于东莞文史和民族民间文化研究的深厚功力和博闻广记、妙语横生的独特魅力破解东莞历史上四大耐人寻味的谜团。

谜团一

香港是否因莞香而得名?

“说香港是因为出口莞香而得名属无稽之谈,不符合历史,也不符合实践!”昨日,杨宝霖先生语出惊人,推翻了近年来流行于粤港澳民间的“香港命名说”——过去东莞出产的莞香由香港石排码头用船运出、远销海外,因此这个小渔村被命名为“香港”。

据有关专家考证,香港在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1620年)以前,属东莞地方,是海边的一个并不繁华的小渔村。而东莞出产的莞香兴盛在明代,于清雍正朝时衰落。《东莞县志》记载,雍正朝初时的东莞县令非常严酷,为了收缴当时非常珍贵的莞香,不惜杖杀数人,导致种香者在愤怒之下砍掉绝大部分的莞香树。从此,东莞的莞香生产一蹶不振。

文史泰斗杨宝霖解密东莞四大谜团

一百多年前的香港还只是个小渔村,今天已成为繁华的大都市。

杨先生认为,作为奢侈品的莞香如果经由香港村出口海外,那么此处应当相当繁华。然而直至雍正一百二十年后,香港村仍然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小渔村,此时莞香衰落、已经没有大量出口了。甚至到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英政府进行香港人口调查时,发现这个小渔村里总共才有200多个人。

在莞香生产衰落之前的香港只是个荒凉边远的小渔村,能成为大宗奢侈品的出口集散地吗?杨宝霖先生就此得出结论:“香港因东莞之香而得名,史书无载,按理亦不可能。”

谜团二

镇象塔为何无象骨?

熟悉东莞的人都知道,在原城区中心小学和建设小学之间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巷名为“象塔街”,其得名于南汉大宝年间(公元953年―971年)。当时,每到收获季节,东莞郊野野象肆虐,它们就成群结队地践踏庄稼,当地百姓苦不堪言。于是,有地方官为民请命,官民齐心协力,终于剿杀了野象。南汉大宝五年(公元962年),时任南汉禹余宫使邵廷埍(东莞篁村人)建起了石经幢,以镇住刚被剿灭的野象的灵魂。因此,石经幢又称“镇象塔”,经幢所在的街便被称为“象塔街”,并沿用至今。

文史泰斗杨宝霖解密东莞四大谜团

移至东莞市博物馆的镇象塔

1966年4月,广东省东莞县因城市建设需要,将坐落在城内的南汉大宝五年的“象塔”迁移别处,对这座历史遗迹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宋代瓷片和元丰通宝铜钱,还有猪牙、鹿牙、龟甲、贝壳、蚝壳等,但并未发现象牙。目前,该石经幢藏于东莞市博物馆。

文史泰斗杨宝霖解密东莞四大谜团

资料图片:元丰通宝铜钱

“元丰通宝铜钱流通的年代,已经是宋代王安石变法那个时候了,距史载建象塔已经100多年的时间了。”杨宝霖先生在讲座上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阐释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南汉建的镇象塔可能位于今象塔街中心附近,当初塔底可能埋有象骨。100多年后,由于水域退后、陆地前移,所以该塔在宋神宗年间(1048年——1085年)进行了一次迁移改建,为保持建筑的垂直平衡,部分层次间还加垫了当时流通的元丰通宝铜钱。

谜团三

东莞话里的“犭贪”是什么东西?

“你狼过王氏家庙犭贪,说得是这个人拼命地把人家的东西占为己有,又贪心又厉害”。杨宝霖先生用纯正的东莞话解释了这句原汁原味的本地俚语。他说,犭贪是传说中的一种怪兽,形似麒麟,对着太阳嘴长得很大,想要把太阳吞下去,是莞城王氏家庙石浮雕上面的一个形象。民间有人将这面石浮雕称之为“麒麟吐月”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文史泰斗杨宝霖解密东莞四大谜团

资料图片:“犭贪”是传说中天界的神兽,怪诞凶恶,生性饕餮,能吞下金银财宝。

据考证,莞城圆沙坊王氏家庙前的照壁中嵌有一块明代的线条流畅,雕刻精细青石浮雕,壁面正中镌刻有一头鹿角、狮尾、牛蹄、龙麟的怪兽,它与传说中的龙、凤、龟一样,是人们假想出来的,名“犭贪”。60年代,这面照壁坍塌,石雕倒于渔塘中,文物部门把它移置东莞人民公园内。

杨宝霖先生表示,犭贪并非东莞独有,山东曲阜孔府内宅门的照壁上画的便是犭贪。传说它是天界的一个神兽,生性贪婪,占有了周围所有的金银财宝还不满足,张着大嘴还想吃掉太阳,因为过分贪婪,最终落海而死。古代官宦人家在堂前门后照壁上画有这种“犭贪”,借此警示自己戒除贪念,清正为官,切莫贪财贪色,贪赃枉法。

文史泰斗杨宝霖解密东莞四大谜团

河南省内乡县衙照壁上的“犭贪”

东莞的这只犭贪是纪念明代不畏权贵、弹劾贪官的刑科给事中王希文而制。在东莞民间流行一个传说:王希文在朝中曾制服了番邦进贡来的一只名叫“犭贪”的怪兽,皇帝将怪兽赐予他。他归田时带其返莞。待王希文死去,怪兽失去管束,四出为害,偷食田禾,最后因贪食鱼塘中月亮倒影而溺死。怪兽因贪而死,故称之为“犭贪”。这其中寄托了人们对清官的敬仰和怀念,也表达了东莞人民希望官员都能廉洁奉公、为百姓做好事的愿望。

谜团四

修城墙为何不占据制高点?

古代的城墙是战略性军事防御体系,要想有效抵御敌人入侵,就要沿山顶修城墙,筑地堡护城池。制高点和险要地势是历代攻城重要阵地和兵家必争之地。然而,在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年)以前,东莞的城墙却将钵孟山、道家山这两个制高点“据之门外”,这不是送上自己的胸膛给敌人打吗?

文史泰斗杨宝霖解密东莞四大谜团

莞城东南角的山丘就是钵盂山,在现今人民公园内

在解答这个历史谜团之前,杨宝霖先生先讲了一段亲身经历的往事。1958年至1960年“大跃进”运动期间,杨先生在东莞中学任教。当时,该校要建学生宿舍,请人接连打了40多根桩入地基,没过一会儿全都歪了,有的桩一打下去就被地下河的水流冲走了。彼时东莞家家户户打井取水,常常在井里捞起海贝、蚌蚬壳。这些都说明古时东莞土地实际是一片水域。

据杨先生考证,宋末钓鳌台就是现在莞城新华书店所在处,当时的人们从广州黄埔可以坐船直接到钓鳌台。在宋代,现在的东莞宾馆周围是一片海滩,而草塘则是一片茫茫水域。明朝时,现在的戙船澳是一座码头,著名的农民起义家黄萧养曾经在此处被狙击,溃败后经海路遁往虎门。

杨宝霖先生认为,种种证据显示,由于此前数百年间,钵孟山、道家山这两座山均在水中,所以不可能围入城墙。随着地质变迁,到了明朝,这两座山所在的地方已经全部成为陆地,这才因势利导、顺山势而建城墙。

素材来源:莞香花开综合东莞阳光网

相关阅读:
40多名驴友走散被困山中 目前已找到11人 人大教育学院副院长:本科生写毕业论文未来或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