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新京报:无论"水氢发动机"真假 南阳做法值得反思

原标题:政府投资应远离“水氢发动机”

地方政府当然可以提供资金支持科研创新,但其支持的方式应该是通过项目申报给予一定财政资金支持,而不是直接下海,利用地方投资平台与某一个企业直接搞合资。

不用加油、不用充电,只加水制取氢气,续航里程超过500公里,轿车可达1000公里——“技术发展”有时候不仅超越想象,还超越常识。近日,河南南阳水氢发动机下线的报道引起舆论热议。

事实上,早在2017年8月21日,青年汽车董事长庞青年就曾对外宣布:“全球首辆水氢燃料车在青年汽车诞生”,当时还获得了光大金控50亿元的注资。但一年多后,此事引发轩然大波,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项目是否靠谱还没有定论,南阳就给出了40亿元的投资承诺,深度参与其中。

虽然,当地最新回应称,只是前期投入,没有40亿,但地方政府如此深度介入一个所谓的创新项目,仍然存在巨大的争议。从常识来说,地方政府当然可以提供资金支持科研创新,但其支持的方式应该是通过项目申报给予一定财政资金支持,而不是直接下海,利用地方投资平台与某一个企业直接搞合资。

这样既承受了巨大市场风险,也违反了市场公平,而且,地方政府投资之后也难免会被经济利益捆绑,从而失去对基础创新的真正支持以及科学、公正的立场。

今年5月5日公布的《政府投资条例》明确政府投资应当以非经营性项目为主的规定。此外,《政府投资条例》也明确,对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公众利益有重大影响或者投资规模较大的政府投资项目,投资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在中介服务机构评估、公众参与、专家评议、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水氢发动机”项目恰恰是经营性的项目,而且动辄40亿的地方投资,不知是否经过了评估、公众参与等环节?

《政府投资条例》的用意其实正是为各级政府的投资划定边界,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南阳方面与青年汽车的合作,虽然是在条例发布之前,但是,其如今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恰恰正是条例所要防范的。这种防范既是防止政府行为越界,也是帮助一些地方政府远离各种招商骗局。

水氢发动机的科学性问题,仍然有待事实和真相。据专家披露,所谓的水氢发动机,很可能是在特定装置中放入铝粉和水,通过二者反应获得大量氢气来驱动汽车。但这种概念并不符合节能性、经济性、环保性等要求。与其说是新能源,倒不如说是早就被证伪的旧技术。不过,青年汽车里装了什么“神秘的特殊转换装置”,我们还不得而知,静待庞青年的技术解释。

社会上的骗局层出不穷,大家也早已见怪不怪。许多骗局也都是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科学名词来忽悠公众,或者将国外已经淘汰的技术拿来作噱头。但倘若地方政府能够坚持原则,摆正自己的定位,或许就不会如此被动。不管“水氢发动机”是真是假,南阳方面的做法都值得反思。

相关阅读:
5.9万元一针多活5到10年?已有数百名老人被忽悠 南京金鹰大厦明火已灭系正装修酒店起火 无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