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神童牛不牛 就看家长的心够不够狠

原标题:神童牛不牛,就看家长的心够不够狠

最近,小新迷上了看“神童”表演的视频。

本想通过看那些天才小孩的视频,反省自己的咸鱼人生,从此发奋图强,好好学习。

结果,却被一个背诗的小神童笑死了。

视频中的小神童遭遇了“神童”生涯的滑铁卢,背不出来诗。最后被别人“吓”了一下,才慢慢背了出来。

这让人瞬间对此“神童”产生了兴趣,一搜才发现,小朋友这两年竟背过这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挖字背诗、背飞花令、国旗、听歌识曲……

机器网www.shi-fen.com

机器网www.shi-fen.com

机器网www.shi-fen.com

不过,看多了“神童”视频,发现中国式的“神童”形象大致相似,会背很多东西,或者魔方转得快。

想当“神童”,好像并非难事。

机器网www.shi-fen.com

神童,就是够快、够多、够奇

怎样才能成为“神童”?

小新总结了三个核心办法,就是够快、够多、够奇。

快,就像一层滤镜。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够快”,就会变成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就像玩魔方,会玩魔方并不难。但如果转得够快,就有机会成为“神童”。在《最强大脑》中就有一期是“百人魔方大赛”,比赛的目的就是斗快,从20秒到12秒标准,层层筛选,谁快谁晋级,决出的第一名仅用9秒。

一直搞不懂,神童为什么这么喜欢玩魔方。

一直搞不懂,神童为什么这么喜欢玩魔方。

“快”的好处还在于——可以掩盖这件事本身的荒谬性,却又同时制造了一种“很厉害”的感觉。

比如,一位5岁的打架子鼓神童,他可以一分钟敲鼓1000多下,手速快到不可思议。架子鼓打得很快,无论打出来的音乐好不好听,“快”可以让他得到“神童”的殊荣。

机器网www.shi-fen.com

机器网www.shi-fen.com

请惊叹一下这手速。

更有甚者,打针织打得够快,也可以成为针织“神童”,谁让他的手这么灵活呢。

机器网www.shi-fen.com

其次,就是够多。多,通常体现在神童“背”得多。

其次,就是够多。多,通常体现在神童“背”得多。

比如,曾上过《欢乐中国人》的一期节目“诗词萌娃”的四岁小神童,这位小神童可以背《千家诗》里所有的诗,在节目中表演了背诵《山居秋暝》、《将进酒》等诗。

撒贝宁的表情,生动地传达出了吃瓜群众的惊讶。

撒贝宁的表情,生动地传达出了吃瓜群众的惊讶。

又比如,背圆周率。在数学家眼里,圆周率仅仅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令数学家想不到的是,正因为其无限循环的特征,被神童们“背”了起来,谁背得多,谁就是“神童”。

据深圳商报报道,深圳一名5岁的小孩,父母花了三个月时间训练其背圆周率,这名5岁的小孩在20分钟内,准确无误地背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的3020位数字,创下了国内“学龄前幼儿背诵圆周率之最”。虽然不知道背来干什么,但是真的好厉害。“神童”当之无愧。

机器网www.shi-fen.com

最后,就是够奇。“奇”的意思,就是神童要有创新精神。即使是背东西,也要挑一些别人想破脑袋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要背的东西来背,这样才够一鸣惊人、与众不同。背国家首都、省份简称、城市名字、生僻字成为最近几年的“背”届的热门之选。

机器网www.shi-fen.com

在《非常6+1》的节目中,有一期是一个4岁的小孩,表演了背国家首都名字,成功被奉为“神童”。

天津卫视的《幸福来敲门》的节目,一个小孩上台背省份简称。

天津卫视的《幸福来敲门》的节目,一个小孩上台背省份简称。

如果有人可以一下子满足以上两个要求,比如又快又奇、又多又奇、又快又多,那么这种人被奉为“神童”的机率就大大增强。一位7岁单手玩魔方的男孩,便以又快又奇的表现,获得了“神童”的称号,虽然耗了快20秒的时间。

但是,有一种幸运的“神童”,他可以什么都不会,也能跟以上“神童”平起平坐,甚至可以带点优越感,因为他的才能是天赐的——懂一门动物的语言。比如,一位懂鸟语的小孩,小新觉得他有足够资格成为宇宙界的“神童”。

机器网www.shi-fen.com

机器网www.shi-fen.com

制造“神童”,没什么难的

为了让神童的“出色”表现可以名震四方,节目组和媒体会以比较夸张的手法,来达到一定的节目效果。

比如,将神童置身在一个高手云集的地方,然后让神童打败这些高手,神童之“神”,就会加倍凸现。

山东卫视有一档节目叫《挑战零零后》,就典型地表现了这种手法的可行性,节目中一名6岁的数学神童,可以“掐指神算”。

为了突出神童之“神”,节目组让一对北大高材生来挑战神童。结果,他们输给了神童。

不仅如此,“神童”还可以培养。很多父母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目标驱动下,可以培养自己的孩子成为“神童”。

英国一个持续多年的节目《天才儿童》,节目的目的就是评选一年一度英国“最聪明”的小孩,节目解说员说到一个观点,“每一位天才少年的背后,都有一位目标明确的家长”。

节目中,一位叫约书亚的国际象棋天才,他的背后就有一位“目标明确”的家长。

约书亚母亲发现了他的象棋天赋后,决定辞职全力培养约书亚成为“棋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制定了严密的“培养”计划:每年参加200多场联赛,再加1万个小时的训练。

机器网www.shi-fen.com

在约书亚刚开始学习国际象棋时,她就通过奖励“小星星”的形式,灌输“一万小时训练计划”给孩子:

每下一个小时的国际象棋,就在墙上贴一颗小星星,如果积满了1万颗星的话,你就能成为棋王。

机器网www.shi-fen.com

母亲希望约书亚在13岁之前,可以成为史上最小的国际象棋棋王。

节目中,还有一位华裔天才龙吟,他的背后也有一个严苛的父亲。

10岁的龙吟已经通过钢琴最高级别的考试,他同时也是世界著名高智商俱乐部,门萨俱乐部的会员。父亲曾是香港警察,为了让孩子上英国最好的中学,举家迁到了英国。

父亲相信要培养一位天才,需要严格的纪律训练,他几乎安排了小孩的所有时间,训练孩子有能力应对人生中的任何困难。

机器网www.shi-fen.com

他随时设置比赛,让孩子懂得人生处处是比赛,并时刻为比赛准备;他设置失败,通过失败,让孩子体验竞争的残酷,以激发孩子对成功的欲望。

父亲举了一个例子,他带孩子去参加羽毛球比赛,他早知道孩子一定会输,让孩子体验“输”的感觉,就是让孩子将失败控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不至于以后孩子一旦输了,就完全失去信心。

培养孩子成为“神童”,他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方法与见解,并对这套方法十分自信。

无论是节目组“制造”神童,抑或父母一厢情愿“培养”神童,神童自己,似乎都没有任何的话语权,他就像是一个雕塑品,任人摆布与观看。

神童,在这个“制造”神童的真人秀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语者。

机器网www.shi-fen.com

“别把我当神童”

节目组与媒体热衷制造“神童”,大众喜欢看“神童”。

“神童”以后的人生顺遂或堕落,都会再次成为大众谈资,唏嘘或讽刺,任何的评论,最后还是“神童”本人独立承担。

曾是上世纪八九十年的“神童”代表人物宁珀,他讲到自己的一段经历,出名之后,有人要求他在众人面前表演“七步成诗”。在大众眼中,因为你是“神童”,所以无所不能。事件荒谬至极,甚至都令人难以置信。

宁珀是中科大“少年班”中最有名的神童。

宁珀是中科大“少年班”中最有名的神童。

宁珀在私下回忆说,自己当时的痛苦主要还是来自舆论的过分渲染,“那些年我就是在压抑自己的个性中度过的。神童剥夺了我许多应该享有的生活和娱乐的权利”。

后来,他在崔永元的《实话实说》中也说到这种被媒体追逐的不适感,“我感到很难受的一点就是,有些人在没有我这种人生体验的情况下,把我在作为一个特定的人,在特定环境底下的一些经验无限制地推广出去。”

“很多东西不是那么回事,我根本不是什么神童!那是历史的误会。”

作为神童,他并不喜欢成为“神童”。

在第二季《天才儿童》中,一名11岁的数学天才Rubaiya,家中放满大学数学的书,在云云厚书中,穿插着一本特别的书,叫《如何交朋友及快乐》。

机器网www.shi-fen.com

被媒体追逐的“神童”,他们的童年注定都会不太一样,来自于外界的过分期待与猎奇,神童的某项能力被无限放大,上各种节目、被报道、被消费,神童的成长会不断被打扰。

甚至神童的未来,有可能都未能百分百自己左右,社会舆论会翻来覆去地消费他们的故事与所谓的超能力。

神童张炘炀,在童年时期,就经常曝光在镜头之下。

神童张炘炀,在童年时期,就经常曝光在镜头之下。

有大量例证表明,许多单项能力超群出众的儿童往往在另一些(特别是人格发展与社会适应等)方面存在严重障碍。科学研究早就指出,某一个方面的优越或突出,会造成一个人其他心理功能的下降,因此过分强调某一方面的发展,会造成人的心理方面的缺失。

缺失的部分,有可能就会是“如何才能快乐”。

“神童”,本身就是智力超群的普通人,父母和节目组何必执着一定要“制造”神童呢?

作者|凉亭

责任编辑:刘德宾 SN222

相关阅读:
男子凌晨醉驾被抓 一查竟有两次前科 海口港携手小铲滩打造海上对外开放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