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4月25日召开,会议要求推进健康武汉建设,全面构建大健康格局,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对接人民群众对健康美好生活的新需求,确保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开好局、起好步。本次会议发布了哪些与老百姓相关政策和举措,本报以关键词的形式逐一梳理。
五个重点工程
改造农村户厕12万户
我市将协同推进健康武汉重点工程,推进普及健康生活。具体如下:
持续推进“健康细胞”建设,创建健康社区(村)、健康机关、健康企业、健康学校和健康医院30家,开展健康武汉行等系列活动。
落实营养健康工作,牵头制定实施《武汉市国民营养计划实施方案(2019-2030年)》。
推进建设健康环境。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水平,持续开展第三方评估,加大整改提升力度,巩固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深入开展卫生城镇创建,争创2个国家级、15个省市级卫生街(乡镇),争创600个省市级卫生社区、卫生村、卫生先进单位。
推进无烟环境建设,创建无烟单位150个。
加速推进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改造农村户厕12万户,确保8月底前完成三年总体计划任务。
分级诊疗制度
重点推进专科联盟建设
大力推动分级诊疗制度成熟定型,中心城区医联体向医疗集团发展,新城区建设完善医共体。落实高血压、糖尿病等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分级诊疗。
重点推进心脑血管、呼吸等重大疾病以及儿科、麻醉科等短缺医疗资源的专科联盟建设,促进专科疾病分级诊疗。
急慢分开,以日间服务为重点,推进实施日间手术工作。
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确保有效签约履约,全面推广电子化签约。
优质服务基层行
以慢病为重点开展医防融合试点
对照国家标准,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加“优质服务基层行”行动,力争5家-1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完成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巩固40个基层特色科室建设,打造基层特色优势品牌;在3-5个区或机构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重点开展医防融合试点。
健康扶贫
大力实施健康扶贫攻坚行动。巩固“四位一体”保障机制,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一票制”结算,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就医费用纳入“四位一体”有效保障。精准实施大病和慢性病救治。推进大病专项救治,救治病种扩大到25种,确保救治率达到95%左右。做实做细慢病签约服务管理,确保“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
国家一流医疗服务中心
新建10个专业专科诊疗中心
注重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国家健康服务中心,实施高水平医院和专科群建设。支持一批龙头名院争创中国百强医院。持续提高15个专业专科诊疗中心水平,新建10个专业专科诊疗中心,积极争创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提升国际化医疗服务水平,协调推进泰康同济国际医院等一批医疗机构建设加快推进武汉儿童医院妇幼综合大楼等一批项目建设。新增8个专业的市级质控中心,推进建设全市采供血信息平台。
中医药强市
支持区级中医院创建三级医院
加快建设中医药强市。加快市中医药学基地、中医药传承中心和市、区中医医疗机构新改扩建项目,支持新洲、江夏、蔡甸等区级中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全力建设皮肤病、脾胃病等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重点扶持3-5个国家级、省部级中医重点专科争创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工程。开展第二届“武汉中医大师名师名医”评定,启动中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建设,培育一批全国全省中医大师、名师。
智慧健康城市
推进电子健康卡应用
加速建设智慧健康城市。推进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全面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推进电子健康卡应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群众获得感。强化健康信息安全保障。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
生育服务管理
免费给15万适龄妇女检查“两癌”
深入推进生育服务管理转型。推进公共场所母婴设施等配套设施建设。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在三级综合医院和儿童专科医院试点创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推广镇痛分娩技术。免费开展30岁以上孕妇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及诊断2万名、适龄妇女“两癌”检查15万名。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巩固计生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就医绿色通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三个全覆盖”。
健康老龄化
开展医疗护理康复养老一体化服务
积极推进健康老龄化。深入开展医养结合,稳定并逐步扩大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创新医养服务模式,促进医养有机融合发展。强化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服务机构管理,支持有需求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以居家健康养老服务为重点,开展医疗、护理、康复、养老一体化服务,提高健康养老服务水平。以服务失能半失能老人为重点,协同推进长期护理险实施工作。
记者柯美学通讯员陈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