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金山大道银桥桥头,一辆大型吊车将大树吊放到路边记者李永刚摄
最近不少市民反映,武汉街头的绿化景观变得大气、漂亮了。在城市多条主干道沿线,栾树、香樟、重阳木等树木高大笔直,整齐划一,平均“身高”达6—8米,城市颜值大幅提升。据了解,从去年起,武汉市新一轮大树补植计划为3.7万株,目前已完成41417株,完成率达111.9%。
这些选种的大树都来自哪里?又种在哪里了?18日,记者从市园林和林业局了解到这批大型商品苗的“进城”之路。
从何而来——
在国内精挑细选找苗木
想做一株有“城市户口”的商品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市园林和林业局养护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能“进城”的商品苗都有严格的硬性指标,要全冠苗而非截杆苗,这一标准是和雄安新区“千年秀木”计划看齐的。树木的“身高”也有严格要求。树木的干径需达到16—20厘米,分叉点在2.8米以上,没有虫害问题等。
武汉市花木公司相关负责人称,每个项目都会在全国范围内精挑细选找苗,曾为了找寻一批乌桕,采购员在湖北鄂州市、安徽的多个县市苦寻十多天,最终在浙江湖州的两个小镇找到。如果苗木商送来的树木不符合要求会一律退回。
如何种植——
避免扰民夜间施工
精细作业避开管线
在“武汉市绿化养护管理”微信群里,常常夜间也会响个不停。市园林和林业局养护处工作人员介绍,各区会将工作进展上传到微信群,不管是凌晨1点、3点还是5点,都能看到园林人在路边栽种大树的身影。“白天种树会影响市民出行,园林人只能晚上加紧作业。”
有时每种下一株树都很不容易。该局建设处相关负责人称,补栽行道树时,既要“打洞”为树木寻求地下空间,还得避让高空线缆,栽种的区域通常是过去难以种树的地方。比如在解放大道青少年宫门前至新华路一带,过去因为地下管线复杂,常年以花箱的方式种树,这些树木的景观效果较差。
补栽期间,园林工人全部是手工精细化作业,用小铲子小心挖掘,通常200名工人工作一夜才能挖出10个树穴,但正是凭着“能种尽种”的决心,为解放大道沿线新增了356个树穴,种上了冠大荫浓的法桐树。
对于有些可以挽救的树木,园林部门则是尽力改善树木的生长环境,而非一挖了之。在东湖路上,原本种植的银杏长势不好,市园林和林业局建设处相关负责人实地调研后,发现因周边道路多次施工,树根难以接触原土。于是请工人们破开3层混凝土,又在两株树之间埋一条管道,方便积水快速渗透,成功挽救了该路段的472株银杏。
种到哪里——
发动市民为大树找家
形成多条特色道
在三阳路、江北快速路、中山大道延长线、洲头五路、临空港大道、友谊大道、木兰大道等区域,新栽的大树正在扮靓城市景观。
在江北快速路,去年底新栽的水杉已吐露新芽;在三阳路,太空灰色系的街道上,近处地上植被,春鹃、茶梅等竞相开放,远处绿化带内,法桐、无患子、榉树等形成树阵,撑起城市天空的绿伞;在木兰大道,形成了林荫夹道、梦幻彩林、醉迷彩弯等不同植物意境的特色景观段落。
据了解,去年底,市园林和林业局还联合长江日报发动市民开展“我为大树找新家”活动,园林部门对行道树不连续和缺株区域进行了大树补植。
记者王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