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那些中国驻外的人,哪一个不是996?
来源:牛弹琴
先说两句话,避免肯定会有的误解甚至指责。
第一句话,我也反对996,这违反劳动法,尤其反对让员工加班加点,不给予合理报酬,自己却赚得盆满钵满,还大谈奉献,这更不道德,这样的公司,肯定不是伟大的公司。
第二句,不能非黑即白,不同行业,难免有特殊性,也要允许有不同声音,坦率地说,那些中国驻外工作的人,哪一个不是996?甚至不是996的问题,而是007了!
如果你对996还不太熟悉,那我就简单介绍一下:所谓996,就是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至于007,稍微有些夸张,但意味着每天24小时,每周7天,随时处于工作状态。
之所以这么说,绝不仅仅因为我本身就曾长期驻外,还因为最近海外出差,与很多驻外同胞都有类似的感觉。
就比如,昨天走访了埃及开罗新首都建设工地,最核心的CBD项目,由中国建筑承建,这是当前中国企业海外承建的最大建筑项目。工地上有1000多名中国工人,4000多名当地工人,最高峰时,估计将需要3000名中国工人,10000多名当地工人。
这里的中国工人,一般工作多长时间呢?
早上6点进工地工作,晚上6点多结束一天工作,一个星期工作七天!
这是什么?这已经不是996的问题,这是667。而且,据介绍,他们一工作就是18个月,因为签证有效期就18个月,他们回国休假一次,绝大多数人回去后会再来。
这样的勤奋,这样的努力,在很多国家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在走访的几个国家,只要谈到中国人的勤奋,当地人无不大为感叹。
去印尼亚万高铁工地,中国员工坦言有些急,时间在一天天过去,再不抓紧,怎么对得起中国速度。一位当地高管却当着我们的面提意见:中国同事太急了,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想早点回去,可以理解,但你们的速度已经可以了,就这么长时间,亚万高铁就完成95%征地,很多路段已经开工,这是其他公司无法想象的。
要知道,刚刚开通的雅加达第一条地铁,日本公司整整修了八年。
还有,需要自卖自夸一下,我在海外的同事和同行,哪一个不是996呢?甚至,996都是一种奢望。
因为记者这个职业,决定了你随时必须保持着工作状态,哪能说我6点下班了,7点多巴黎圣母院大火,但对不起,我不报道了,我下班了!
举一个自己的例子吧,当年在耶路撒冷工作,周末去一个中国朋友家理发(他夫人在国内是理发师),头刚剃了一半,耶路撒冷突然发生了爆炸,没办法,头也没洗,一半头发还没剃,和同事开车就去了现场……这样的经历,几乎每个驻外同事都有过,这哪是996?这真是007了。
这种奉献奋斗,很多外国人无法理解的。不久前去阿根廷出差,承建阿根廷最大水电站的中国葛洲坝集团的朋友就告诉我,中国员工每天必须工作六天,如果套用现在的说法,他们是666节奏。外国人就很不理解,你们中国人太不会享受了,尤其不理解是,这些精壮的汉子,经常半年一年才能回家一次,难道没有那方面的需要?
中国人有时只能开玩笑回答:哦,中国有种神奇的药,吃一次可以至少管半年……
别笑。这其实正是千千万万在海外打拼的中国人的日常。他们有的是政府外派人员,有的是国企员工,更多是普通中国人,包括中国私企员工。比如,在埃塞俄比亚,在埃吉铁路控制中心,我就看到,现场后面就摆着一张床,不用猜,肯定是要加班加点时,就抽空在这张床上咪一眼。
如果,我只是说如果,如果这些中国人也是朝八晚五,如果每周也就工作5天,想象一下,那还会有“中国速度”的赫赫威名吗?还可能在好莱坞电影里,外国领导要感叹:这样的高难度工程,也只有交给中国人了。
为什么?因为中国人最能忍耐,最能吃苦,最少抱怨,也只有中国人才干得又快又好。当然,我也不愿意神圣他们,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其实只是希望多吃苦多挣些钱,哪怕是透支自己,也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为了孝敬父母,为了给子女更好的生活……
这一次出差,走访的多是“一带一路”工程,总有一种感觉,“一带一路”留下的不仅仅是桥梁、道路、港口等大型设施,这些设施也确实惠及了当地民生,确实是合作共赢;但这些项目,更是中国人风采展示的一个窗口,我们的勤奋,我们的吃苦,我们的智慧,我们的和谐理念,很多当地人一提到这些中国工人,都是大拇指点赞。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扯得有点远了,回到996问题,几点粗浅看法吧:
第一,996不值得提倡。毕竟,这损害的是员工的健康福祉。加班可以,但加班必须有合理报酬,必须提高效率而不是增加时长。否者,这肯定不可持续,更是效率不高的体现。这样的公司,注定不会是伟大的公司。
第二,也不能给奋斗泼冷水。事实上,没有中国人的勤劳奋斗,可能有中国的今天吗?没有驻外人的吃苦耐劳,中国海外企业还有现在的竞争力?中国还在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果所有人都像西方人那样,那样工作,那样享受,对国家未来来说,真的是好事吗?
第三,更要理解年轻人的抱怨。在几个海外的中国公司工地,一大感触:主力竟然都是70后,80后也不多,90后很少。当然,这也不是年轻人肯不肯吃苦那么简单,我们要辩证地看,年轻人对996更多抱怨,其实是自然的,我们奋斗的目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更舒适更美好的生活!
发展阶段不一样了,就不能一味强调奉献强调奋斗,放弃了理应得到的利益,以及本应好好享受的生活。当然,很多中国人不如以前那么吃苦,包括我自己在内,应该也是事实吧。
从这个角度看,对还在驻外苦干的那些同胞,我们更要关爱,让他们能更多分享到发展的成果。这还是有进步的,记得当年驻外,四年才能回国休假一次;但现在,绝大多数单位允许一年可回国探亲一次;在一些民营企业,甚至可以一年回国三次,每次给两个星期假期。
这才是正道,创造条件让年轻人有意愿奋斗,同时给予他们奋斗应得的收获。生活,毕竟不仅仅只有工作。
但还是要说一句,这个世界,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而已。没有辛勤努力,哪有最终收获。向所有在海外奋斗的同胞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