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网贷备案重启 平台没钱就失去资格?

原标题:网贷备案重启,平台没钱就失去资格?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网贷行业,总是“祸不单行”。

前脚315晚会上“714高炮”被点名,后脚红岭创投宣布清盘、团贷网因非法吸存被立案侦查。

顷刻,行业风声鹤唳,从业者再次陷入了“能否活下去”“怎么活下去”的焦虑中,行业洗牌卷土重来。

又陷雷潮,行业洗牌再加速

2019年3月27日,团贷网实际控制人主动向东莞市公安局投案,成立7年的团贷网,岌岌可危。

“3月27号晚上七点半左右,还在公司加班,十几个特警闯进了办公室。”团贷网前员工曾黎说,“也没说什么事儿,就让大家配合调查。”

因为事发突然,所有员工都是懵的,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

据曾黎回忆,事发当晚所有在公司的人被要求分别集中在不同的办公区域,不得与外界联系,先填写记录表(个人信息、工作信息、紧急联系人信息等),后进行单独问话,当晚10点半左右被放离公司。

据说部分技术开发人员第二天早上才离开公司。

3月28日凌晨曾黎接到通知,让其在家等上班通知,4月3号却被告知去领离职证明。

据东莞市公安局通报:团贷网因为涉嫌非法吸存被立案侦查。

据团贷网官网信息,截至2019年2月28日,团贷网尚欠22.2万投资人145亿元借款本金未还,借款人37.2万。2019年4月2日,公安机关冻结相关银行资金31.1亿元,查封涉案房产35套、飞机1架,扣押涉案车辆40辆,全部折现尚不够偿还欠款的三分之一。

投资人损失惨重,少则损失几万,多则几十万甚至更多的大有人在,哀鸿遍野。

“事发前没有任何预兆,回款一切正常。”团贷网投资人赵志称。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投资的都是房产抵押项目,五万多,结果项目没事儿,公司出事儿了。

“当初就是看上了政府和上市公司的背书,觉得靠谱。”赵志悻悻地说。

据曾黎介绍,事发前,公司运营确实一切正常,还在正常招聘。

“我也有十几万在里面,如果有风声,我肯定会退出来。”曾黎很无奈,“好多员工都有投资。”

团贷网的爆雷让很多投资人猝不及防,但对于行业而言,虽事发突然,却并不意外。

整个行业的基调是表面风平浪静,内部千疮百孔、草木皆兵,哪家平台出事儿都不意外。

“现在倒闭一家平台在行业里都司空见惯了。”P2P从业者胡宇说到。

就在团贷网爆雷的前四天,3月23日,P2P行业里的“老大哥”红岭创投宣布清盘。成立于2007年的红岭创投是深圳第一家P2P平台,也是首创网贷行业“刚兑”的平台。红岭创投的清盘,加剧了行业的不安。

两家行业内的头部平台出现异动搅得行业人心惶惶,可没过几天,4月8日,成立9年的杭州鑫合汇爆雷,像是复制了团贷网的经历一样:都有上市背景,都是实控人投案自首,随后平台被警方以涉嫌非法吸存立案侦查。

其实鑫合汇在2018年8月初就已爆出大规模逾期,涉及资金25亿元。但平台随后推出了相应的四个阶段分期偿还计划,2019年5月6日为最后一期还款日。根据鑫合汇2018年7月运营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7月份,平台累计成交额2124.19亿元,借贷余额为31.65亿元。

半个月内,两家爆雷,一家清盘,总待偿余额近360亿元,网贷行业的雷潮来势汹汹,行业洗牌加速。

据网贷之家3月数据,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仅剩1023家,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达到了5594家。

数据来源:网贷之家

数据来源:网贷之家

如果说2017年的网贷平台倒闭多是经营性的优胜劣汰,那2018年网贷平台数量的减少则是政策性洗牌造成的。

进入2018年以来,网贷平台的数量持续减少,2018年7月和11月是两个明显的转折点。

2018年6月网贷行业爆雷严重,资管29号文的出台,斩断了资管代销这条路,平台批量倒闭。但与以往几次倒闭潮不同的是,2018年6月份部分规模较大(十亿甚至百亿)的老平台也出现在了倒闭甚至跑路名单里:例如唐小僧。

2018年11月,为了避免危机进一步扩散,很多中小网贷平台被劝退。

2019年1月,网贷平台的数量由2018年1月的2341家减少到了1053家,超过一半的企业退出了网贷行业。

这种趋势在进入2019年后有所缓解,但洗牌并没有停止。

根据《智联招聘2019年春季跳槽报告》,2019年春季,金融业白领流动性较2018年提升明显,流动比例达70.73%,此外金融业从2018年开始出现了缩招现象。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

行业面临内忧外患。

“能活下去的都是奇迹”

2018年对P2P从业者而言,是煎熬的一年,前有备案的生死线,后又被封死了代销资管的退路,政策步步收紧,P2P的出路几乎被堵死。

“能活下去的都是奇迹”,胡宇感慨到。

当下的网贷行业本就举步维艰,监管的持续发力更是无形之中加重了平台的生存难度。

“公司目前已经不在获客上做新增投入了,各部门主要对接存量用户”,胡宇介绍称,C端获客成本居高不下,有些平台一个有效投资用户的获取成本甚至达到了四位数。B端优质资产有限且获取难度也越来越大,权衡之下,公司决定调整策略:不再做新客户的业务,只对接存量用户的业务。

运营部门负责拉新的员工也已经离职,只留下几个常规运营岗服务老用户。

小平台生存艰难,大平台的日子也不好过。

数据来源:各平台公开财报

数据来源:各平台公开财报

目前已经上市的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司中,2017年以来的营收增速或利润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趋势,可见上市也并非一劳永逸。

由于网贷的门槛低、收益高,在发展的中后期,各家平台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内的用户重合度也高,加之监管的不确定性,令行业走向成谜,发展一度陷入了阶段性消化存量的境地。

尤其近日,网络上流传出了一份《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有条件备案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意见稿),监管思路和以往大不相同,或将掀起行业巨变。

重启备案,平台没钱就失去资格?

据意见稿内容,监管有实行区域性分级经营的想法,区域性的平台只允许做地方业务,用户只能是身份证信息来自同一地区的人,只有全国性的平台可以做全国性业务。

而是否有足够的钱,成了决定平台类型和是否能活下去的关键。

网贷平台想活下来,实缴注册资本金要达到要求:区域性平台不少于5000万元,全国性平台不少于5亿元。

机器网 www.shi-fen.com

数据来源:网贷天眼

数据来源:网贷天眼

据不完全统计,一部分头部平台的实缴注册资本金也在5000万元以下。

除了注册资本金外,平台还要交纳风险准备金、设立出借人风险补偿金。

风险补偿金在某种程度上承认了网贷平台“刚兑”的“合法化”。

众所周知,网贷平台的主体定位是信息中介,2017年,网贷行业还曾掀起过大规模的“去刚兑”风,监管明令禁设风险保障金,网贷平台“刚兑”被定义为不合规。

如今风险准备金和风险补偿金却成了网贷平台备案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网贷平台的业务定位也似乎变成了信用中介,这让很多从业者颇为疑惑。

但相关专家给出了解释。“P2P是信息中介还是信用中介,是理论探讨的问题,理论并没有说信息中介不能用信用中介的管理方法。”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分析称,只要是做合规的金融业务,即便是信息中介,也可以进行一定的杠杆管理。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则认为“风险补偿金是有限责任,以补偿金余额为限进行兑付;信用中介类似银行存款,是无限责任,以机构破产倒闭为限进行兑付,两者还是有区别。”

可以把风险补偿金看作是一种变相的“相互保险”,对出借人多了一种保障,但不改变平台的信息中介定位,薛洪言补充说到。

但这其中似乎还存在一个悖论: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是经济学常识,反过来讲,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理论上不存在。相对传统金融机构而言,网贷的收益一直较高,风险也不言而喻,如今风险补偿金的规定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收益对应的风险值,金融规律发生的条件有了变化,市场如何反应还有待观察。

股票收益为浮动值,50%为预估横坐标表示风险等级,纵坐标表示收益值

股票收益为浮动值,50%为预估横坐标表示风险等级,纵坐标表示收益值

不过无论市场反应如何,注册金和风险金都会成为在网贷行业某个位置竖起的一道门,门槛之高足以让一半平台直接跨不过。监管看似严厉,但门槛似乎又必不可少。

“鉴于P2P业态的特殊性,对P2P强监管且设置较高的准入门槛是合理的,也是确保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薛洪言分析称,P2P与公众资金打交道,以前基本没门槛,这也是造成P2P行业鱼龙混杂、问题不断且整改困难的主要原因。

监管加大力度,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监管首先考虑的是平台的资金实力,平台的能力能否覆盖掉坏账。”资深财经专栏作家李航称,相比是否合规,监管层更在意平台是否有收拾“烂摊子”的实力。

可高门槛之下,P2P平台又要何去何从?

“从机构实力层面考量,大型化是不可回避的趋势,但监管对P2P的定位是小额分散,在出借人出借余额和借款人借款余额的双重限制下,单个P2P机构的规模想做大,很难。”薛洪言直言不讳地说。他分析未来行业的演变,最可能的两种形态是巨头入股和小而美经营。

这种想法和李航不谋而合,李航认为未来行业竞争会更加的激烈,尤其是平台背景实力的竞争,或许会出现几家独大的局面。

文中被采访者赵志、胡宇、曾黎、李航为化名

文:《中国新闻周刊》新媒体记者孙雪池

责任编辑:张申

相关阅读:
陈裕咸遭截访死亡 案犯称截访抓人时常有警察陪同 硬核陪读 家长50万买房车住在女儿校门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