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林子雄:先哲之文桑与梓,编纂出版永流传

机器网 www.shi-fen.com

■林子雄

2017年,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东莞市莞城图书馆合编的《东莞历史文献丛书》(简称《丛书》)面世,其将存世之民国以前东莞文献汇集起来,影印出版,造福后人,可谓盛事。

草席文献莞人编

东莞地名,由来悠久。莞,俗称席子草,水葱类植物。其地在广州之东,故名东莞,又曰东官。古时候,东莞草席为著名物产。《广东新语》曰,刘宋元嘉十年(433)任广州刺史的韦朗曾制作白莞席320领。明正统年间卢祥撰《莞草诗》云:“菀彼莞草,其色芃芃。厥土之宜,南海之东。菀彼莞草,芃芃其色。不蔓不枝,宜之为席。菀彼莞草,寒暑攸宜。长舒不卷,君子安之。”诗人是一位东莞籍进士,官至御史。他赞叹家乡的草席冬暖夏凉,“长舒不卷,君子安之”。明清时期,莞人重视野生莞草的经济价值,草田面积大幅增加,莞席外销英、美及西欧大陆诸国。直至20世纪70年代以前,草席仍是东莞主要出口商品之一。

从草席到文献,莞人都擅长一个“编”字。莞人自古重视地方文献的整理编纂,正如《丛书》总顾问杨宝霖先生说:“东莞前贤编辑莞诗总集,是一场经历五百余年的接力跑。”最早编纂莞人诗集的是陈琏,他在明正统年间编纂《宝安诗录》。其次是祁顺,他在明成化年间编纂《宝安诗录后集》。第三是清康熙年间,蔡均编纂的《东莞诗集》。然后是道光二十七年(1847),邓淳编纂《宝安诗正》。再是光绪二十一年(1895),罗嘉蓉编纂《宝安诗正续集》。以及1913年,苏泽东编纂《宝安诗正续集》。今天东莞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编纂出版的《丛书》远不仅是局限于诗歌,其内容涵盖五部,即经、史、子、集163种及丛部2种,是东莞有史以来编纂出版的大型丛书,收载东莞历史文献较为完备。

《丛书》编纂需要搜集大量文献作为底本,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最早为搜集东莞文献下大功夫的是杨宝霖先生。杨先生在《丛书·前言》里说过:“由南馆抄到北馆,由北馆抄到文明路的新馆。任教华南农业大学的七年里,每周三日抄书于省立中山图书馆。自回东莞,七十五岁以前,平均每月五日读莞籍于中山图。时间累加,约有二十年之久。”正是这份坚持,杨先生主编《东莞历代著作丛书》《东莞文史研究丛书》,且为《丛书》的编纂出版打下了基础。先生全身心投入整理地方文献,为弘扬东莞传统文化执着奉献的言行给我留下极深印象。

《丛书》的整理编纂,实是对杨先生“热爱桑梓、抢救文献”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公共图书馆充分利用其馆藏资源和职业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搜集东莞文献,效果斐然。《丛书》所使用的底本,分别来自国家图书馆及上海、南京、广东、大连等公共图书馆,来自北大、复旦、北师大、中大等高校图书馆,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广东省社科院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天一阁等社科藏书机构,还有来自日本内阁文库、香港学海书楼等海外藏书单位及私人藏家。这些古籍文献,原来大都深藏书库,普通读者难以接触,即使是文献领域的研究人员,恐怕也无条件得以遍览。《丛书》的出版,将古籍文献化身千百,无疑为以后的利用研究带来极大的便利。对此,杨宝霖先生也甚为感慨,他说:“现在《丛书》出版了,读者诸君,晴窗展卷,珍籍罗前,毋须履笔者当年舟车劳顿之艰,毋须茹笔者当年节衣缩食之苦。真令人羡慕不已!”

历经风雨足珍贵

东莞地方文献,经历风风雨雨,能够保传下来,实非容易。历史上的战乱兵燹及自然灾害不说,仅清乾隆年间,朝廷下令各地大肆禁毁“违碍”图书,莞人著作损失不少。乾隆年间,陈建的《资治通纪》《昭代纪要》《皇明十六朝汇纪》《皇明通纪》《皇明从信录》《皇明启运录》《学蔀通辨》《治安要义》,张家玉《军中遗稿》《名山集》,尹守衡《明史窃》,刘祖启《留穉堂集》,蔡均《东莞诗集》及温皋谟《疏草》、李觉斯《疏草》等书均入禁毁之列。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二月二十八日,两广总督李侍尧奏称,曾派人到东莞陈建的家搜获《学蔀通辨》《治安要义》的书板。乾隆四十二年(1777)十一月初二,浙江巡抚三宝上奏,在缴获书籍中仅陈建《皇明通纪辑录》就有42部。当年朝廷及各地禁毁图书手段之严厉程度,可见一斑。时至今日,这些曾经被禁毁的莞人著述已流传甚稀。《丛书》所采用《皇明十六朝汇纪》(明崇祯五年友石居刻本)、《皇明从信录》(明末刻本)、《皇明通纪》(明崇祯十一年刻本)为北师大图书馆所藏,《皇明启运录》(明刻本)为南京图书馆所藏,《治安要义》《张文烈公军中遣稿》(清抄本)为上海图书馆所藏。刘祖启《留穉堂集》,蔡均《东莞诗集》及《温皋谟疏草》《李觉斯疏草》《学蔀通辨》(明万历三十三年黄吉士刻本)、李觉斯《疏草》(清初刻本)为国家图书馆所藏,它们皆为清代禁毁之书,为稀罕之物。

除此之外,《丛书》的明天顺刻本《重刻卢中丞东莞旧志》,稿本《修建东莞炮台文牍》《勘建虎门炮台并解运广西炮台公牍》《葵诚草》,抄本《崇祯东莞县志》《庐江郡何氏家记》等皆系孤本,独一无二。明刻本《衡岳志》《潄玉斋文集》《悬榻斋集》和清刻本《霭楼逸志》《觉非集》《巽川祁先生文集》《梧山王先生集》等,多已编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难得一见,弥足珍贵。

杨宝霖先生说:“东莞有着穿越时空的人文魅力。”这种“穿越时空的人文魅力”如何体现?《丛书》的编纂出版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地方文献,承载着一地之文化历史,绝不能任其受自然侵蚀或人为破坏而消亡。《丛书》将东莞文献传播各地,嘉惠士林,流芳百世,此举在广东省地级城市属于先进,在全国范围也较为少见,具有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它为现存东莞历史文献提供了有效的保护措施,也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林子雄(广东省方志馆原馆长)

相关阅读:
一名中国人在韩国卖券遭群殴 价值24万元财物被抢 助学持续14年 圆梦学子3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