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新闻 > 正文

本是避风港的家庭为何会伤人:那些有毒的家庭体系

原标题:为什么家会伤人:那些有毒的家庭体系来源:[美]苏珊·福沃德 克雷格·巴克/著 黄姝 王婷/译

电视剧《都挺好》的热映使得“原生家庭”带来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中,作者分析了各类“有毒父母”的所作所为,以及这些行为如何伤害并持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澎湃新闻经授权摘发其中部分内容。

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这个体系并非你的父母所发明,而是从先辈那里继承的一整套逐渐累积而成的感受、规则、交流、观念。

我们所有人都是被家庭这个大熔炉锻造出来的。近年来我们逐渐意识到,家庭不仅仅是有血缘关系的人的集合,它更是一个体系,容纳着彼此紧密相连的人。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深刻地,而且往往是以隐蔽的方式影响着其他人。这个体系是一张交织着爱、嫉妒、自尊、焦虑、欢乐和内疚的复杂网络——饱含着各种各样的人类情感,这些情感在其中此消彼长,在由家人的态度、理解和相互关系构成的混沌海洋中不断翻腾。家庭就如同深沉的海,你无法从表面看透其内部的运作模式。你潜入海里越深,发现就会越多。

当你小的时候,家庭就是你的全部。家庭教会了年幼的你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你才能够决定自己是谁、该如何与人相处。如果你的父母有毒的话,很可能你会做出如下自我评价:我没法相信任何人。我不值得被人关心。我永远都不会成功。

电视剧《都挺好》剧照

电视剧《都挺好》剧照

这些评价会将你引向失败,所以你必须改变它。改变一些早期的自我认知,你的人生轨迹也会随之改变。但是你首先必须明白,家庭体系对你的感受、生活方式和信仰的形成究竟有多大的影响。

记住,你的父母也有父母。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这个体系并非你的父母所发明,而是从先辈那里继承的一整套逐渐累积而成的感受、规则、交流、观念。

观念:说出口的和未说出口的

如果你想弄清楚有毒的家庭体系内部的困惑和混乱,首先你要审视这个体系的观念,尤其是那些决定亲子关系和子女行为方式的观念。有些家庭强调孩子感受的重要性,有些则认为孩子是二等公民。不同的观念决定了家庭成员不同的态度、判断和理解。观念具有很强大的力量,能够区分是非好坏,也能够决定一个人的人际关系、道德价值、教育程度、性别观念、职业选择、行为准则和经济状况。它们形成了一个家庭的行为模式。

明智、成熟、有爱心的父母所持有的观念会考虑到家庭中每位成员的感受和需求。他们会为一个孩子的个人发展和随之而来的成熟独立构建坚定的基础。这种观念很可能是:孩子的叛逆心很正常。故意伤害孩子是不对的。应该多鼓励孩子犯错误。

但是,有毒的父母对孩子持有的往往是自我中心和利己的观念。他们会认为:无论怎样,孩子都要尊敬父母。凡事必须按我说的做,否则就是错的。孩子就应该安安静静地待在那儿。这种观念正是这些父母的有毒行为产生的土壤。

当现实与有毒父母的观念相悖时,他们选择抗拒不接受。他们不但不愿做出改变,还不惜颠倒黑白来维护自己的观点。不幸的是,他们的孩子涉世未深,还不能分辨真正的现实和父母展示给他们的扭曲现实。长大后,他们便带着父母这种无可撼动的扭曲世界观步入了自己的成年生活。

观念一般分为两种:说出口的和未说出口的。说出口的观念会被人们直接表达出来,我们也经常听到口口相传的观念,它们以建议的形式出现,大多包含“应该”“应当”和“理应”这样的字眼。

这些口头观念有个好处,虽然它们会成为我们的一部分,但它们既然是被说出来的,审视、检查起来就更容易一些。当我们选择更有利于自己生活的观念时,抛弃那些旧的口头观念也更容易一些。

例如,如果父母认为离婚是错误的,那么继承了这种观念的女儿很可能会把自己束缚在一段没有爱的婚姻里。但是我们可以质疑既有的观念,女儿可以问自己“离婚有什么错”,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她可能会逐渐推翻父母的观念。

然而,想要推翻超出我们认知范畴的观念就难上加难了。未说出口的观念决定了我们对生活的许多理解,而我们又常常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在一个家庭里,丈夫对待妻子的方式、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都可以反映出某种隐含的观念,在我们从父母身上习得的行为中,隐含观念是很重要的部分。

应该不会有家庭会在晚饭时公开讨论“女人是二等公民”“孩子应该无条件为父母奉献一切”“孩子本身就具有劣根性”,或者“不能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这样他们才能一直需要父母”这样的话题吧。哪怕这些观念为一些家庭所固有,他们也不会公开承认的。然而这些消极的、隐性的观念在有毒父母的家庭中起到了统治作用,给身处其中的孩子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

前面说过迈克的故事,当他想从家里搬出去住的时候,他的母亲曾经威胁说自己心脏病发作。他的一席话很好地证明了隐性观念的存在:

很多年来,就因为我离开父母搬到加州,并且在那里结婚安家,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不称职的儿子。我真心认为,如果我不能把父母置于我生活的首位,我就是个不称职的儿子。我父母从来没和我这样说过,但这的确是他们教给我的。所以无论他们对我的妻子多么不好,我都没有顶撞过他们。我真的认为,做儿女的,应该接受,或者说承受父母给予的一切,无论他们怎样对我,我都应该顺从他们,我就是他们的奴隶。

迈克父母的行为传递了他们的理念,即父母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虽未说出口,他们却将这类观念灌输到了迈克的头脑中,比如父母的感受最重要,又比如迈克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取悦父母。这些观念束缚着迈克,甚至差点毁了他的婚姻。

如果迈克没有来接受心理辅导,他很可能又将这些观念传递给他的子女。现在,他在辅导过程中意识到了父母灌输给他的那些隐性观念,开始质疑并否定它们。和很多有毒的父母一样,面对孩子的觉醒,迈克的父母采取了一些策略,企图重新控制迈克。他们责怪迈克,并收回他们的爱。幸好迈克已经对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这一次他并没有重蹈覆辙。

金,前面提到过,她被喜怒无常的父亲随心所欲地用金钱控制着,也被父母灌输了很多隐性的理念,她描述道:

我父母的婚姻很糟糕,我母亲十分惧怕我父亲,我敢肯定他揍过她,虽然我没有亲眼看到。很多次,当她趴在床上啜泣时,我会去安慰她,那时她会对我说,和父亲在一起是她命苦。我问过她为什么不离开他,她总是说:“你想要我怎么做呢?我什么本事都没有,我根本没法放弃现在的生活,难道你们想要我带着你们去要饭吗?”

父亲的行为让金意识到:女人不依附男人不行,而不知不觉中,母亲又在她心里强化了这一观念。这一观念让金一直依附于她强大的父亲,结果她失去了自尊,也没能和父母建立健康的关系。

有多少对父母,就有多少种不同的教育观念,这些观念就是我们去理解、认知这个世界的框架,它奠定、影响、塑造了我们的感情和行为。当有毒的父母将扭曲的理念灌输给我们时,我们的认知框架、连同我们的感情和行为都发生了歪曲。

规矩:说出口的和未说出口的

父母的规矩来自于父母的观念,和观念一样,规矩也是经过日积月累形成的,既是观念的具体表现,也是实际制约孩子的条框。简单地说,就是“要做”与“不要做”。

例如,一个家庭笃信有信仰的人必须和同样信仰的人结婚,这种观念会产生以下规矩:不要和不同信仰的人约会。只能和教会里的男孩子约会。如果你的朋友和不同信仰的人谈恋爱,你一定要反对。

与观念一样,规矩也分说出口的和未说出口的两种。经常说的规矩可能很随意,但会更清楚一些,例如“每个圣诞节都要在家过”“不许和家长顶嘴”。因为说出口的规矩具体明确,成人后的我们会审视、质疑,甚至推翻它们。

但是未说出口的规矩就如同牵动木偶的看不到的线,父母通过它们在幕后操控着孩子。我们经常都意识不到这些规矩的存在,比如:不许比你爸爸更成功。不许比你妈妈更快乐。不许过你自己的生活。必须永远需要我。不许抛弃我。

李——就是那个网球教练,她母亲为她做这做那,没完没了——就生活在十分消极的隐性规矩之中。当李的母亲打着帮忙的旗号出现在李的身边时,就是在一遍遍地强化这个规矩。当她开车送李去旧金山、打扫李的公寓、为李准备晚饭时,她自己心里的观念是:“只要我女儿不能照顾自己,她就得需要我。”这个观念转化成规矩就是——不要自力更生。当然,李的母亲从没有把这条规矩说出口,如果问她,她也会矢口否认自己内心希望女儿永远不能自立。但是她用行为明确地告诉了李怎样才能让母亲高兴——永远依赖母亲。

金的爸爸也是这样,他定下的规矩虽未说出口,却牢牢控制了他女儿的人生。只要金继续选择不能自立的伴侣,只要她不断地寻求父亲的帮助,只要她对父亲的唯命是从继续主导她的生活,她就在默默遵守着父亲制定的隐性规矩——不要长大,永远做爸爸羽翼下的小女孩儿。

未说出口的规矩牢固地控制着我们的生活,想要去改变,我们首先要理解它们。

盲目地顺从

如果说观念和规矩是家庭系统的骨骼和血肉,那么“盲目地顺从”就是驱动家庭系统运行的肌肉。

我们对家里的规矩盲目地顺从,因为不这样做,我们就背叛了家庭。与对家庭的忠诚相比,对国家、政治理想和宗教的忠诚在强度方面就相形见绌了。我们对家庭都十分忠诚,这种忠诚把我们和家庭系统,和我们的父母,和他们的观念紧密相连。正因为这种忠诚,我们去遵守家庭的规矩。如果这些规矩是合情合理的,就可以为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提供伦理道德的框架。

但是,在有毒的家庭中,这些规矩的基础是扭曲的家庭角色以及对于现实的歪曲看法,盲目地遵从这些规矩,只能导致孩子毁坏性的、自暴自弃的行为。

曾被父亲殴打的凯特向我们展示了想要逃离盲目顺从的束缚有多艰难:

我想变好,不想再抑郁下去,我不想再搞砸我的感情,不想继续过现在的生活。我不想再愤怒、再恐惧。但是每当我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我就会搞砸,好像我很害怕告别这种痛苦似的,这种痛苦已经成了惯性,仿佛我就应该承受这种痛苦。

凯特只是在遵守着她父亲的规矩,“接受事实吧,你是个坏孩子”“不要快乐”或者“承受痛苦”。每次她要推翻这些规矩时,她对家庭系统的忠诚就会增强,压倒她的自主意识。她必须遵守这些规矩,遵守规矩所带来的熟悉感令她十分安慰,虽然规矩本身让她十分痛苦,但遵守它们却是一种轻松的选择。

格伦对家庭也很忠诚,他让酗酒的父亲到自己的公司工作,又把自己也需要的钱给了母亲。他觉得如果自己不去照顾父母,他们就没法存活。格伦家的规矩是这样的——尽可能照顾家人,就算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格伦把这条规矩也带入了自己的婚姻,他严格地遵守着这条规矩,把自己的人生奉献给父亲、母亲和他同样酗酒的妻子。

格伦痛恨自己的盲目遵从,可是他无法把自己解脱出来:当我还是个孩子时,他们从来没有关心过我,我却要照顾他们,这让我十分难过。无论我为他们做什么,都改变不了任何事。我讨厌这样,可是我也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美苏珊·福沃德克雷格·巴克/著黄姝王婷/译,北京时代华文书局│阳光博客,2018年8月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美]苏珊·福沃德 克雷格·巴克/著 黄姝 王婷/译,北京时代华文书局│阳光博客,2018年8月

责任编辑:赵明

相关阅读:
万斤大鲸鱼海滩丧生 海南三单位争遗体做标本(图) 驾校考前摔茶碗:喝了摔碗茶 驾照轻松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