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接力抢救110分钟 溺水男童奇迹生还
医护人员照料孩子杨雨回忆救人情景
3月12日上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5岁的翠屏区宗场镇儿童万宁(化名)在经过10天的紧急抢救后,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从PICU病房转至普通病房继续治疗。10天前,万宁在自家鱼塘落水,获救时失去呼吸和心跳,翠屏区质监局职工杨雨、万宁家人、宜宾骨科医院急诊科医生万波等,接力抢救。
110分钟后,就在大家都以为无力回天时,奇迹发生了:万宁有了心跳,嘴唇颜色变红,被迅速送往重症监护室。3月12日上午,医生宣布万宁脱离呼吸机,将继续接受高压氧舱治疗。
14:00
发现溺水男童
呼吸心跳都没了
3月2日下午13时48分,宜宾翠屏区宗场镇石骨村十组村民万向树接到老伴胡雍兰的电话,说翠屏区质监局的杨雨一家人又来钓鱼了。万家的屋外是一块“S”形的水塘,水深1.2米左右,塘内养鱼。此时,儿媳张玲带着5岁的儿子万宁在菜地边的草地上解大手。侍弄好了孩子,张玲就去坡上收菜。
时近14:00,53岁的杨雨从车上卸下渔具,脚伤未愈的他一瘸一拐地走下坡坎小道,走过鱼塘中间的便桥,打算到对面找个地方下饵料。在快要走到便桥尽头时,他隐约发现便桥左侧的水中,似浮着一条裤子。走两步再回头时,杨雨尖叫起来:“水里咋有个娃儿?”
听到杨雨的叫喊声,20多米外的张玲心头一紧,“娃儿呢?”张玲等人丢下菜刀跑来。此时杨雨腿伤不便,拿了旁边的竹竿去水里捞。张玲跑到便桥头,一眼看见水中趴着的正是万宁,张玲跳到水中,将儿子抱起来交给接应的杨雨。
“我抱起来,娃儿已经两眼翻白,嘴唇发紫,呼吸和心跳都没有了。”张玲回忆,孩子的奶奶和外婆瘫倒在地,号啕大哭。杨雨把孩子倒过来,从万宁嘴里,流了很多水出来。
“赶紧打120。”杨雨一边吩咐老婆,一边给孩子做心肺复苏,“我当时不知道孩子落水多久,也不知道有救没救,但心里只有救人的念头。”
14:15
现场紧急抢救
反复做心肺复苏、人工呼吸
由于在捞孩子出水时,杨雨的脚踝又崴了一下,实在无法用力,他只好跪在地上,对孩子施救。
张玲看杨雨按压胸部的手法,感觉他应该知道急救方法,哭着问杨雨:“我咋办?咋办?”杨雨边按边指挥张玲蹲下来,给孩子做人工呼吸、掐人中。
14:03,万向树接到了亲家母袁云芳打来的电话,就赶紧给儿子打电话,父子俩马上往家里赶。
“快做人工呼吸。”杨雨的话惊醒了六神无主的张玲,她跪下来掰开儿子的嘴,嘴对嘴狠狠地吸了两口气。
“他都没气了你还吸气?肯定是吹气,你吹气时捏住他的鼻子,吹完松开鼻子。我按15下,你又继续吹气。”现场乱作一团,谁也没有去看时钟,杨雨和张玲事后回忆:在水塘边抢救了10至15分钟,脱下了孩子的湿衣服,用厚衣服保暖。
在这个过程中,万向树和儿子万德全先后赶来帮忙。而反复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后,孩子口腔、鼻腔里又流了很多水出来,甚至连中午吃的饭菜,都从口腔里流出来。在杨雨指挥下,张玲及时清理了孩子口腔里的异物。但孩子仍没任何反应。
14:15,杨雨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救护车很可能找不到万家。有次朋友来钓鱼,跟着导航走也走错了。“我们把孩子送到宗场卫生院,通知救护车改地方。”杨雨大喊。
14:40
一路狂奔送到卫生院
医生接力抢救
万家距离宗场卫生院约3公里。杨雨驱车一路狂奔。拐上一截未投用的机场专用公路后,尽头的工地门关闭着。杨雨从车窗探出头大喊“救人、救人”,守门工人赶紧打开工地大门,汽车绝尘而去。
万宁被抱到宗场卫生院一楼通道的地上。卫生院医生吴任英跪在地上为孩子按压胸部。杨雨和爱人多次催促救护车,并为救护车引路。
14:40,万波等急救人员赶到,继续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注入大量强心剂、呼吸兴奋剂等药物。孩子还是没有任何反应。医院里围了上百人,“这个娃儿,肯定没救了。”围观者议论纷纷,每句话都像针一样刺在张玲心上。
张玲记得,万波刚来时穿着厚厚的棉衣,没多久额头就冒出了汗珠。迅速脱下棉衣后,万波继续跪地施救。长时间的救援和用药,万波带来的急救药用完了,他打电话向宜宾市二医院的同行求助。挂断电话,他又返回做心肺复苏。
30分钟过去了,孩子没反应;40分钟过去了,孩子还是没反应;50分钟……
15:50
奇迹发生了!
孩子乌黑的嘴唇变红了
抢救过程中,万波了解到这一家人也姓万。“可能没办法了,你们要有心理准备。”万向树回忆:听到万波这样说,一家人哭成一团。不过,当了十四年急救医生的万波,看到万宁跟自己的孩子年龄相仿,实在没有勇气宣告孩子“死亡”,因此一直没有停止抢救。
抢救了一个多小时后,万波接到了增援医生的电话,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救护车和医生已上高速公路,正在往宗场赶。
张玲清楚地记得,15:50,万波接完电话回来查看孩子情况。这个时候奇迹发生了。张玲永远都忘不了那一幕:儿子乌黑的嘴唇变红了。随后万波用仪器测量万宁的心跳,数字是“14”。
最新进展
孩子已能发声
听到亲人呼喊有明显反应
12日上午,记者在宜宾二医院妇女儿童院区住院部,见到了刚刚从高压氧舱出来的万宁。孩子虽然意识不太清楚,但已能发出声响,手脚已可自主活动。“还不能说话,但是听到亲人的呼喊有明显反应,尤其是对妈妈和爷爷的声音,反应比较激烈,有情感知觉。”
据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妇女儿童院区儿科副主任陈华刚介绍,刚入院时孩子神志昏迷,严重缺氧, 呼吸衰竭、心脏衰竭,肾脏、肝脏等多器官严重损伤,还伴随重症感染,情况十分危急。目前,孩子已经进行了十天的住院治疗,在通过呼吸机治疗七天后,孩子有了明显好转,后续经过三天的观察治疗, 目前孩子生命体征已经稳定,已于12日早上从PICU(儿童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
“长时间大脑缺氧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容易出现后遗症。我们从今天开始将采用高压氧治疗, 下一步将采取药物治疗与高压氧治疗相结合的方式,逐步修复孩子的脑功能,将损伤降至最低。”陈华刚表示,现在病人的危险性已明显下降,安全性显著提高。而在万宁亲人们眼里,孩子在杨雨、万波等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已经从“死神”手里救回来了。
医学解读
奇迹为何发生
第一时间急救起到关键作用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心血管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二医院质控中心主任刘丽称,心脏骤停抢救的黄金时间是十分钟以内。根据病例统计,十分钟以后能够复苏成功的比例,大概比3%多一点。
刘丽称,导致死亡的“器官衰竭”,主要是指心、肺、脑功能的衰竭。水直接呛入气管,然后进入呼吸道,引起呼吸循环功能衰竭,就是通常所称的“溺水死亡”。如果溺水后排水比较好、及时,水对肺泡、呼吸道的影响就会降低。该个案中,第一时间的排水操作比较正规,肺和呼吸道的水被及时排出来。还可能跟这个娃娃自身条件有关,比如他心肺功能比较好。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主任蔡强告诉记者,医学上长达30分钟以上失去心跳、呼吸功能的病例能救回来的比较罕见,而像万宁这种失去生命体征长达110分钟救回来的,就是奇迹。但国内也有更长时间才被抢救回来的病例。
蔡强说,溺水者因无法呼吸,首先会导致大脑缺氧,进而导致脑细胞死亡;然后损伤心脏,导致心肌坏死无法工作,再后呼吸、肺泡功能损害。一个人心、肺、脑三个器官同时损坏,基本就没得救了。第一时间救援人员的持续按压,外力作用让心脏跳动,哪怕只有轻微跳动,血液也会流动。而氧在血液中,脑、肺就能得到氧的供应,不至于让脑、肺都完全停止工作。“如果大家都在旁边干等而不施救,就失去了10分钟左右的黄金救治机会。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罗敏
责任编辑:吴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