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老外看《流浪地球》:新鲜了,这很不“美国”
最近中国新年假期里上映的首部国产科幻大片收获了巨大的成功。首映后没过多久,《流浪地球》就成为了这个星球上创纪录的高票房电影,远远超过了电影的制作成本。这部改编自作家刘慈欣小说,由郭帆导演执导的雄心勃勃的电影,在中国被誉为是一场胜利——创造了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一个强有力的时刻。
在太平洋另一端的加利福尼亚,这部电影带给了我和中国观众相似的感动,但也有非常不一样的观影体验。
我在美国的娱乐产业工作,并且整个大学时代都在学习电影和电视。简而言之,我是个电影圈的“业内人士”,是离电影最近的那一批人。我一直试图去看尽可能多的新上映的电影,但有些尴尬的是,当这部电影已经在美国上映一周时,我都不知道“流浪地球”是什么。直到我的中国朋友让我从一个美国人的角度评价这部电影,我才开始了解它。
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和周边地区是大部分美国电影工业的家。是的,这些电影在全球范围内上映,但制作和发行这些世界级电影的办公室和片场离我的客厅比世界其他地区要近得多。即使我住在一个安静街区,远离洛杉矶人口稠密的市中心,此刻当我在自己的公寓里写这篇文章时,我依然可以看见窗外三块广告牌正在宣传不同的电影和电视剧。
正当《流浪地球》成为中国最卖座的电影,成绩在世界范围内难遇敌手,此刻在洛杉矶,我着手研究这部电影之前还没有看到哪里正在上映这部电影的消息。即便如此,《流浪地球》在美国依然取得了一项重要胜利——这部电影成为了均屏最卖座电影。这一指标是指一部电影上映的总收入除以上映实际屏幕的数量。
洛杉矶地区随处可见林立的影视剧广告牌
当一部电影在五块屏幕上映要赚100万美元当然要比在100块或者1000块屏幕上同时上映时赚同样的钱要难得多。在美国,仅有64块屏幕正在放映《流浪地球》,美国拥有数量巨大的电影院——在我家步行范围内就有30块电影屏幕!从这个意义上讲,《流浪地球》在美国的成绩是令人瞩目的。
我在离我的住所几英里之外的加利福尼亚伯班克的一家AMC影院找到了这部电影。有趣的是,这是一家明确以专业放映来自亚洲市场电影为卖点的电影院。我买了周五早晨的票,本以为影厅里肯定几乎是空的——毕竟这周早些时候当我在同样时间段去看《乐高大电影2》时,可以容纳300人的放映厅里我是唯一一个人。令我又惊又喜的是,《流浪地球》在周五早晨的时间段拥有20-30名观众。这也许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但我要再次强调,几天之前同一时间,美国本档期最大电影只有一个观众!
作者观影的AMC影院售票处醒目地悬挂着新片《奇幻游乐园》的海报
根据我的观察,来看《流浪地球》的观众绝大多数都是亚裔,影厅除我之外只有三四名观众是非亚裔血统——我尝试在电影结束后询问他们的观影感受,可惜他们表示“喜欢这部电影”同时礼貌地拒绝了我的采访邀请。我是一个二十来岁的美国年轻人,其他几个非亚裔观众目测都是40岁以上。如果让我来猜一猜什么样的美国人会来看这部电影,我可能很难给出答案。但如果你问我,哪些人我认为应该来看这部电影,我会乐意回答——我的大多数朋友。
我是高成本、大制作电影的忠实粉丝。在美国,如果要看一部电影和世界上其他电影相比处于一个什么地位,或者说电影的自身定位是什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正片之前放映了哪些电影的预告片。《流浪地球》正片之前的预告都是美国今年即将上映的最大制作电影——《惊奇队长》、《哥斯拉2》和《X战警:黑暗凤凰》。这是一个很好的标志,意味着《流浪地球》希望被当做一部大制作、有雄心的电影。事实也确实如此,《流浪地球》当得起这样的评价并且值得在美国获得更高的关注。
观影之前,我特意没有对电影做过多的了解——对于美国电影来说是一个正常操作,因为那些电影的片花和预告提前透露了太多情节,毁坏了悬念和惊喜。我很庆幸事先没有被剧透,因为电影一开始我就立刻被故事的宏大叙事所震撼。美国有句俗话“Go Big or Go Home”,意思是你要么去看真正有影响力的“大”东西,要么干脆别去看。我想,没有什么比因为害怕被太阳毁灭而让我们的地球离开太阳系更“大”的计划了。中国科幻的第一次尝试,就达到了如此高度,这部电影也是这个国家行动力的极好证明。
我觉得观影过程中有一点我必须要提一下,虽然我或多或少能掌握几门其他语言,但在我接受的美国教育中只认识5-10个中文单词,因此,看电影时为了跟上情节,我的眼睛几乎都在盯着字幕看。这部电影有了巨大的野心,并且片中故事发生在一个和我们现在的文化几乎截然不同的未来世界,有诸如地下城和地球引擎这样的设定。字幕对我来说非常有用,但是电影里还有一些信息是我无法理解的。我觉得这不是电影本身的问题,但是对我来说将注意力牢牢集中在文字而非电影画面本身来理解故事中涉及的技术部分实在是一件苦差事。
令我有些遗憾的是,我认为电影本身应该是那种极具视觉震撼的,但是电影的预算只有区区的5000万美元,和许多美国大片相比,这个数字太小了——2018年上映的《复仇者联盟:无限战争》花去了差不多3亿美元。不用花特定数量的钱就能把电影拍得这么漂亮是一个很大的成就。电影中演员们的表现同样令人愉悦,虽然有语言障碍,但电影中一张张新面孔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这是电影的另一大成就。
演员们借助他们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传达情感,而我只能通过字幕把他们的台词在屏幕上“读”出来,这让我在看电影时心烦意乱。即便如此,在我心中,当电影进入高潮时,我依然能强烈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我的腿在焦虑地颤抖着。如果你还未看过电影,此处我不想剧透,但这是一个令人十分感动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成功的,即使观众对片中的技术细节暂时无法完全理解。
片中最吸引我的角色要数由吴京饰演的宇航员刘培强。说吴京是本片的主角某种程度上有点儿“欺骗性”,但他在片中感人的表演明显已经超越了语言。这部电影的大部分场景都是在一种嘈杂的环境中呈现的,而刘培强所处的环境却是静谧和与世隔绝的,这是一个非常震撼的对比。
不知为何,在一部全球大城市都被千里冰封掩埋的电影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象却是刘培强脸上那种痛苦的表情——当他意识到那个他离开地球时还是小男孩的儿子如今已经长成一个男人,却仍然像个孩子一样为父母弃他而去而愤怒。这种伤心和悔恨导致了刘做出影片中最后的牺牲:拯救自己的儿子和整个世界。我不知道吴京的英语怎么样,我想如果他愿意尝试进军美国市场,那他在这里可以立刻成为一个明星——像他在中国那样。不论如何,他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明星,虽然刘启可能会对他成为“星星”的承诺表示抗议。
当我们在评论一部电影时,往往会问一个挑剔的问题:“这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吗”,对于《流浪地球》,答案也许是“不”,但这也是所有现存的其它电影都适用的答案。电影有没有需要改进的部分?当然。比如,电影中很多动作情节用了动画来表现,这就让一些场景看上去有点像是游戏画面。这相对来说是个小问题,但也说明了这部电影更大意义上的成功:中国电影工业在海外的增长将不再是很困难的事。
我曾经和朋友们拍过很多小电影,并试着去制作不错的东西。对于我来说,制作出优秀电影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制作一部优秀的电影,讲述撞击轨道上的地球就更加困难了。然而,现在我们有了这样一部集冲击力、壮美和感人于一体的电影,而且这部电影来自一个第一次制作出如此规模电影的工业。当我回看我自己制作的第一部电影,简直可怕得不忍直视,但是现在我已经进步了许多。作为中国向着科幻大片的第一次努力,《流浪地球》无疑是伟大的,我们有理由期待未来中国会制作出更加伟大的作品。
最最重要的是,当我观看电影时,我注意到了一些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东西。美国制作了全世界绝大多数科幻大片,这些电影几乎都有一个相似的趋向——美国陷入危险,来自美国的某人必须出来拯救国家,亦或是欧洲面临着某种威胁,但是来自纽约的蜘蛛侠来了并拯救了这些国家。这些大片因此变得非常的“美国”。
在《流浪地球》中,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当我看见来自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那些以前在美国的电影院中并未被充分代表的文化——联合在一起去拯救全世界。不是“全世界”,而仅仅是一个城市,但实际上是将整个星球从毁灭的危险中拯救出来。这样的情节从一个美国观众的角度是新鲜的。
如今,美国的电影工业正在尝试改进自己,让更多不同的、多元化的声音走到台前来讲述他们的故事。我认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支持《流浪地球》这样来自我们邻居的优秀电影。我真诚地希望中国很快会有更多这样的电影诞生,当它们上映时,你们要记得提醒我,我将会成为它们首场放映的观众之一。(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康纳·利纳恩 就职于NBC环球媒体集团,美国流行文化作家)